分享

李纨不择手段的强取豪夺

 三春去后读红楼 2023-08-15 发布于北京
 01 
李纨是一个着墨很多但并不显眼的人,她既没有钗黛的高粉率,也没有凤姐的高曝光率,甚至连秦可卿的关注率都赶不上。她仿佛是一个温吞水似的人物,出镜率很高,关注度却较低。
但是李纨这个人物绝非是一个简单的人物。
本号《从稻香村看李纨》一文曾指出,李纨这个人物还远没有被认识透彻,李纨的重要性被严重低估了。
从她敢于和凤姐公开放对、贾府对她优容宽待幅度极大等方面,也能够看出李纨背后隐藏着很多谜团。这些谜团,尚需要进一步更深入地探究和发掘。
关于李纨这个人物的全面分析和解读,需要向红学后进刘心武老师学习,主要是学习刘老师那种刻苦钻研和联想的劲头。
今天我们重点通过一个情节,看李纨这个人的权力欲和强势。
02 
李纨实际上是一个权力欲非常强的人。她的心机和强势,都体现在对权力的觊觎上。
表面上,李纨是一个只会读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只会纺绩井臼,只知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人,根底里,她对权力非常向往。
在李纨看似平淡的生活里,时时透露出她对权力的渴望。海棠社起社过程,就是李纨展现其真实面目的一个重要情节。
在海棠社起社过程中,李纨共做了四件与权力和利益相关的事情。一是公然剽窃探春创意,二是抢夺诗社主导权,三是打压探春,四是暴露其真相。
03 
海棠社的发起人是探春,创意出自探春,其根源探春在她的信笺里说得清清楚楚,不存在任何争议,这都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即使如此,李纨仍然想在其中寻找自己利益。她一进门就说:
前儿春天她有这个意思,只是因为自己在诗词上不擅长,所以没有瞎说,然后就忘了。
这是赤裸裸、毫无廉耻地公开剽窃和掠夺。
这段话不尽不实,李纨说的这些内容,没有一个人知道,她也没有跟别人说过,否则海棠诗社早就建起来了。她姑且说,别人也就姑且一听。
更有意思的是,她这段话还前后矛盾。
我们都知道,专业的事情专业人士最清楚。一个对诗词不感兴趣和不擅长的人,怎么会关注诗坛之事,甚至建立诗社?
即使有,也应该在其他相关事情上有触动,才会起念。而且,其目的和意图与诗词本身一定没有直接关系,而是建诗社所产生的其他效应。
李纨说这段话有两个目的,一个目的是为她的前一句当东道主做支撑,另一个是公然剽窃探春创意,目的在于凸显自己。
04 
李纨为什么要强调自己很早就有这个想法?因为她想当东道主,目的是权力和金钱。这是李纨的核心利益所在,她所有的行为,都围绕此事而来。
所以,一进门李纨就声明她要掌坛。前述抢创意,其中一个主要目的就是给她能够“掌坛”加分。
李纨明白,只要把持了诗社,在整件事情上就超越众人之上,就能够在这个领域建立自己的一套体系,从而可以上下其手,舞弊徇私。
为了把这件事情凿实,随后李纨一步步向前推进。
先是强调自己岁数大,所以要求众人要听她的;继而说稻香村地方大,诗社要这稻香村开;最后明确说自己当东道主人,完全不顾及探春这个发起者。
随后,李纨在未得到大家首肯的情况下,公然任命自己为社长,并拉迎春惜春为副社长,妄图一次把事情坐定。
李纨算得极为精到,事情完全按照她的方向走,除了探春有异议,可以说十分顺利攫取了社长这个职位。
至此,李纨将掌坛、发起人、东道主人、社长四个头衔都完全控制到自己手里,目前只有发起人她无法完全把探春排挤出去。
05 
这期间探春也试图抗争,但都被李纨打压下去。
从一开始,李纨就先声夺人,不给探春发言机会。除了探春在信笺中表达过的理念外,整个过程中关于诗社如何组建、如何运作,几乎没有听到探春的意见。
当探春提及罚约时,李纨立即予以否决,坚持立了社再定罚约,因为李纨要在稻香村开诗社,她要把所有的事情,都与稻香村和李纨联系起来,不希望有游离于之外的事情。
在社长人选方面,探春有明确的不同意见,而且与李纨有过争执。原文是也不好强,只得依了
这其中一个原因是探春这个发起人没有当成社长。另一个原因是七个人有三个不作诗,接近一半了,这肯定也不是探春的本意。
但是因为看到迎、惜二人悦服,不能再继续争执了,因为探春还要在其他更重要的方面争取利益。
06 
看到李纨贪婪的嘴脸,探春意识到李纨想把起诗社这件事情的所有功劳吃干抹净,她只能与李纨正面奋起抗争。
她不得不祭起自己是发起人这个金牌,“先做这个东道主人”,并强调只有这样,方不负探春。探春的这个行动,既悲壮又无奈,也是和李纨最后的摊牌。
探春的话说得十分明白。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那确实辜负了探春。
没想到李纨确实脸皮厚心地狠,是个真正的厚黑之人。她立即说,让探春“明天”起一社。
这一招很精也很毒。此前已经明确诗社要在稻香村开,今天大家聚在秋爽斋,如果让探春明天起社,就必须到稻香村去。探春这个秋爽主人到稻香村当“东道主”,又如何能够名副其实?
为此,探春不得不放弃此前关于社长的争夺,明确表态同意李纨关于社长的提议,换取自己的东道主地位。
 07 
关于这一点,还需要深入了解探春起号的有关内容。
探春给自己起号“秋爽居士”,宝玉额外特地点出“主人”二字,与李纨的“东道主人”呼应。
从菊花社探春署名我们可知道,探春最终放弃秋爽居士,使用了“蕉下客”这个号。
“蕉下客”源自“蕉叶覆鹿”典故,其主要寓意就是因梦而产生利益之争,最终结果是一笔糊涂账。这完全影射了李纨和探春的关于起诗社的斗争。
聪敏如黛玉,已然看出因起诗社产生的利益争夺,在宝玉点出“秋爽斋主人”这个词之后,黛玉又用“蕉叶覆鹿”直刺当前的局面。
因此,本回回目使用“秋爽斋”指代探春,实际上也在强调“东道主”这个概念。
 08 
李纨之所以如此霸道,不择手段夺取探春的利益,其目的是权力和金钱。
李纨到秋爽斋最晚,或许就是在接到信笺后,在家里思考谋划成熟后才过来。
深谙人性的宝钗,知道李纨必然要参加这次活动,所以宝玉兴奋地张罗时,特别指出人还不全。待李纨一到,诸事才开始。
李纨在起社过程中的话语,都很高调和霸道,与对她一贯的描述不符,而与她面对凤姐时说话一致。这些话透露出以为我尊的那种气势,她要全面掌控诗社。
掌控了诗社,李纨就可以找王熙凤要经费,有了经费她才可以从中渔利。从李纨以后的所作所为看,这件事情的根本目的就在这里。
而李纨的曲子中也说,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从李纨针对探春所做的这些不择手段的事,哪一件是积阴骘的!
 09 
红楼梦对于李纨这个人物,批判多于肯定,鄙夷多于同情。
受通行本红楼梦的影响,对李纨这个人物,以及对其曲子和判词的认识,我们往往从后四十回的有关情节理解。这样就比较简单化和偏颇了。
既然前八十回对李纨有如此多的描写,那么李纨不积阴骘的马脚一定有所暴露,她预防“老来贫”敛财的蛛丝马迹也一定无法全部掩去。
海棠社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