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道不?杜甫在长安城的这里,用了10年时间,完成了凤凰涅槃

 云水终南 2023-08-15 发布于陕西
那是十几年前,我第一次骑着自行车寻找牛头寺的时候,却在牛头寺的旁边找到了杜甫祠。
在没有导航的年代,牛头寺就很难找了,找到了杜甫祠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后来我陆续去杜甫祠,应该不下五六次吧,可是真正进去的却只有一次,要么是一直修建,要么是因为疫情,你看,我这最后一次去,就是在封城前一段时间,还是关门。

不过,进不进去也无所谓,里面也没啥,几间窑洞,一尊塑像,若干翻印资料,一处遗迹也没有。
就算是杜甫祠这个名字,也值得拜拜。要知道,杜甫在长安10年,从36岁到47岁,人生中成熟有力的这一个阶段,就是在长安度过的。

那一年杜甫来到长安城参加科举考试落榜了,这次落榜不丢人,因为无一人考中。国家组织 的科考没有选取一人,权相李林甫大言不惭“野无遗贤”,向当时的唐玄宗称贺。
于是杜甫就留在了长安,这一年他35岁。在唐朝,科举考试并不是唯一当官的出路,杜甫想着自己还有一些关系,更重要的是,他相信自己的才华。
“长安米贵,居大不易”,杜甫很快就遭受了社会的毒打,那些关系固然没有什么用处,才华,才华能当饭吃么?
“黑貂不免敝,斑鬓兀称觞”,原来还气派的貂也破旧了,“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我想杜甫可能就在这里挖了一个窑洞,不用再去租房了,这就省下了一大笔开支,为什么选到这个地方,应该有两个原因。
杜甫郡望就在这里
说这个话可能外地人反对,一是杜甫出生于河南巩义,二是一般认为杜甫的郡望是襄阳,这都没有错,因为杜甫他们家认为他们的十三世祖是杜预,而杜预注明是长安京兆杜陵人,所以我说杜甫郡望是杜陵不算硬扯吧?

“长安韦杜,离天尺五”,唐朝长安杜家出过11个宰相,政治地位很是豪横,但是却不见杜甫与他们家的交集,反而韦家人写诗——《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前面那句“朝叩富儿门”就是引自此诗。
估计,是长安的杜家伤了杜甫的心,以杜甫高傲的自尊心,从不和他们来往。
不过,杜甫在《曲江三章》中写到:“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他们家在长安是有地产的。杜甫的爸爸最高官职是兖州司马,又做过“奉天令”(我查不到唐代奉天是哪里,有资料说是乾县,存疑),这个州司马在唐代名义上是州刺史的高级僚佐,和别驾、长史并称“上佐”,称得上是品高俸厚。
杜甫的爷爷杜审言,累官修文馆直学士,是御用文人,一直在中央政府任职,应该也有可能在长安置地。(补充一下,杜审言的郡望是京兆杜氏,和杜甫不一样,你说这爷爷孙子还分家?)
不管是杜甫爷爷还是爸爸,反正杜甫在这里是有地产的,所以杜甫住在这里也就不意外了。
这里是著名的富人区
从韦曲到杜曲之间的樊川,唐代是著名的富人区,私人别墅到处都是。除了韦杜两家的宅子,塔坡何将军山林、申店李氏园亭,安乐公主在韦曲北开凿的定昆池,后来郑虔、岑参、元稹、韩愈、牛僧孺都曾居于此。

樊川八大寺更是吸引了众多的香客游人。牛头寺第一祖师遍照禅师与净业寺创始人道宣律师斗法,生啖牛头,破腹洗肠,由此就能看出其修行之深。
现在的杨虎城烈士陵园,原来就是牛头寺的一部分,而旁边的杜公祠,也是明清两代文人敬仰他后来修建的,至于杜甫原来的住址,早已不存。
唐朝的时候交游权贵不算是丢人,算算哪个有名的文人没有和权贵交游过?除非那个人本身就是权贵。王维李白白居易都走过这条路,不过杜甫走得更加的艰辛。
这个时候,张九龄已经被排挤出长安,贺知章也去当了道士,李邕被李林甫暗害,李适之被逼自杀,房绾自身难保,还有谁能帮助到他呢?
雪上加霜的是,他的父亲不久就在奉天令上去世,杜甫的经济情况一天天的不好了,最后到这些权贵家里去“帮闲”,以求赏识混口饭吃。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我读过冯至先生写的《杜甫传》,把他这段的日子写得尤其艰苦。
唯一赏识他的人就是韦济韦左丞。可是韦济有能力把“神仙中人”张果推荐给玄宗皇上,却没有成功地推荐杜甫,或许,张果一副神仙姿态很能唬人,可杜甫怎么看都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
在杜甫40岁的时候,瞅了个机会,他向朝廷进献三大礼赋。玄宗皇帝倒是觉得不错,但是一转眼就把这件事情忘了,玄宗太忙了,那个他心爱的杨妹妹正和他耍小性子,以他花甲之年的精力对付,实在是难为他了。
可是杜甫要生活呀,他有些着急了,40岁的年龄还在“京漂”,要养老婆孩子,他放下自己最后的矜持,慌不择食,写诗给所有的权高位重者,拍彩虹屁。

按冯至先生的说法是杜甫在751年后,也就是40岁后,才在杜陵定居。他的理由是这一年后,杜诗里才渐渐提到曲江、杜陵、皇子陂、第五桥、丈八沟、下杜城,游踪大多局限在城南一带,“寸步曲江头”。
我倒是认为,杜甫早就住在杜陵上了,前期大多往长安城里跑,只是后期才长时间定居在这里,而且把老婆孩子从洛阳接了过来。
有老婆的地方就是家,自此杜甫就自称“少陵野老”、“杜陵野客”或“杜陵布衣”。不过日子还是艰苦,他老婆只住了不到一年,就送到了杜甫的奉先县(今蒲城),杜甫大舅哥是奉先令。
之后这个不快乐的单身汉有了一个小小的职位——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说好听点是军区后勤处一个副处级干部,说不好听的就是个仓库的管理员。虽然和“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有些远,但是好歹是正式国家公务员编制。
这一年,杜甫已经44岁了。
他高兴地去找老婆,据路途中见闻写下《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却写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句。同时,还有一句“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杜甫的小儿子,也在他到奉先的时候,活活地饿死了。
这首诗,也是杜甫人生思想的转折,从此杜甫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诗人了,而是成为了“诗圣”。

这一次我去杜公祠,这里已经比较阔气了,原来是去牛头寺附带去杜公祠,现在是去杜公祠附带去牛头寺。从杨虎城将军烈士陵园旁边的小道驱车上去,大门口写的是杜公祠,里面也建设了气派的游客服务中心,只是没有人。
杜公祠前的台阶也全部换了,大门不得进,也无所谓,我想里面增加再多的资料,也是现代人的意淫。就是这个地方,谁也不能证明杜甫唐代就是住在这里的。

门口有两株古树,一株是国槐树,一株是皂角树也只有几百年的历史,杜甫已经是一千年前的人了。
安史之乱杜甫被抓,《哀江头》中说自己偷偷摸摸地逃跑,在曲江这里“潜行”,估计还回到过杜陵的老居所。

从长安会市区的时候,我在长安大道上看到北方少陵原上突兀而起的如群峰排笋般的高楼,心里想:若干年后,这里会不会也出现一个某某人的故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