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是世界公认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可这位物理学家的确会因酬金太低不愿做公开演讲。 1922年,北大校长蔡元培想以1000块大洋的酬劳邀请爱因斯坦来北大演讲,但却遭到了爱因斯坦的拒绝,他给出的理由是出场费太少,如果是1000美金还可以考虑。 北大演讲,需付报酬1905年,爱因斯坦在发表了一篇关于时空和引力的学术论文,名为《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在论文中他提出了狭义相对论理论。到了1915年,基于狭义,他又给出了广义相对论最初的形式。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假设能被证实正确,这就会改变世人对空间和时间的理解。英国的物理学家还称,相对论或许是人类能够作出的最伟大的科学发现。 这个理论的发布,也让爱因斯坦变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炙手可热的物理学家。 在1919年的时候,中国学者也了解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个深奥的物理学理论,蔡元培就想邀请爱因斯坦来北大做一次深度讲学。 而在蔡元培邀约的过程中,日本也向爱因斯坦递交了邀请函。爱因斯坦也同意在1922年秋天的时候去往东京进行演讲。 得知了这个消息的蔡元培很是激动,在他看来日本与中国的地理距离不远,只要他能开出一个能让爱因斯坦满意的条件,这位物理学家应该不会拒绝来华讲演。 于是,蔡元培就非常诚恳地给爱因斯坦发送了一份电报,此时蔡元培开出的酬金是1000块大洋。 但是却遭到了爱因斯坦的拒绝,他嫌蔡元培的开价太低。在回复的电报中,爱因斯坦写道,“如果是1000美金,我可以考虑一下”。 此外,爱因斯坦还表示在这个时期邀请他去讲演的国家都给出了丰厚的报酬,都比蔡元培开出的出场费要高得多。所以,如果真的想邀请他来北大,那就要给他1000美金,不能讨价还价。 除了报酬外,爱因斯坦还提出他在北京的所有开支,以及来北京的机票费,都需要蔡元培与他一同平摊。 协商同意,却不演讲那么,接到了爱因斯坦回电后的蔡元培又是怎样做的呢?他是立刻就答应了下来,而且还再次发电给予中国驻德公使,让他和爱因斯坦去商议8月来华是否可行。 看到这里可能就会有人说,蔡元培好歹是北大的校长,或许1000美金对他来说根本不是问题,因此才会立马应允,可事实却并非如此。 史书记载,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的工资是每月600元。而民国时期的美元与人民币的兑换汇率为1:6.14左右,这就意味着这1000美金就相当于6140元人民币上下。 所以,蔡元培不吃不喝整整攒10个月之多的工资才能支付得起爱因斯坦一次的出场费。 尽管对方要价颇高,但在蔡元培看来只要能让中国的学子更深入地接触到世界最新的物理学理论,他也是甘之如饴。 然而,在民国的历史中却没有记载过关于爱因斯坦在北大的演讲。史书有写,这位物理学家在1922年12月30日抵达了上海,可就在停留了短短2天后他就离开了中国。 那么,爱因斯坦为什么会如此仓促离开?难道说他到了中国变卦了,开出了更为高昂的出场费,但蔡元培无法满足吗?其实不是这样的,爱因斯坦的离开与一个叫做斐司德的博士有关。 解开误会,仍怀信心这位斐司德博士在上海见到了爱因斯坦,他自称是受蔡元培的委托,想要与爱因斯坦再次协商下之前定下来的出场条件。 听闻来意后,爱因斯坦很是不悦,在他看来蔡元培怎么能出尔反尔。于是,他就搭乘了飞机离开了中国。而此时的蔡元培还在北大满心期待地等着爱因斯坦的“大驾光临”。 可他等到了却是爱因斯坦离开了中国的消息。但蔡元培还是想继续邀请爱因斯坦来北大演讲,所以就向他寄送了一封亲笔书信,询问爱因斯坦为什么没有遵守承诺来北大。 这个时候的爱因斯坦才恍然大悟,原来一切都是因为斐司德在从中做梗。因此,他也给了蔡元培回复,说明了之前的误会。但此时的他已经去了其他国家演讲,无法再改变行程回中国了。 这位斐司德博士是谁,我们不得而知。但爱因斯坦在来华之前先是在日本进行演讲的,或许是日本人在中间破坏了爱因斯坦的北大演讲。 但爱因斯坦真的想来中国做演讲吗?其实也不尽然。 他曾经也将在中国的见闻记录于私人笔记中,他认为中国人虽然勤劳,但却肮脏迟钝。 而且,爱因斯坦觉得中国人活得沉重且艰难,所有人都为了那一点微薄的工钱忙个不停。可能在见到了这样的中国国情后,爱因斯坦觉得蔡元培无法支付给他酬金,于是就转身离开了。 但是爱因斯坦他只见到了中国落后贫穷的那一面,没有感知到中国发奋图强的另一面。因此,在他看来,这样一个连生存都很困难的国家应该没有时间深入钻研物理。 所以,也正是这样的误会导致了爱因斯坦最终没能去到北京大学进行演讲。虽然演讲落空了,但这却并未打消中国学子对物理的热情。 因为在蔡元培等一众有识之士看来,只要能够提升中国的物理水平,那终有一天能引起爱因斯坦的注意,让他未来自愿来华访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