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国锋听我介绍铁道兵的英勇事迹,老人家感动的说“党和国家都会记住他们......”

 老井文摘 2023-08-15 发布于河南
2002 年 8 月 1 日,曾经是铁道兵的父亲带着我这个五十岁的小铁道兵,去看望抗战时期的同乡战友、老朋友,曾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的华国锋。
车到目的地,经警卫确认后,缓缓开进院中间,我的心“咚、咚、咚”地急速跳动。只见华老和他的老伴站在书房门口等我们呢。
我赶快下车,快步跑到华老面前,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说:“华主席伯伯好。”
他很高兴地拉着我:“叫伯伯就很好,欢迎你们来做客。”
走进他的书房,四面墙上都挂着华老的书法。虽然我不懂书法,但是华老的字刚劲有力、笔锋流畅,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宽阔胸怀和那种被岁月洗礼过的沧桑。
Image华国锋与刘晋萍
华老让我坐在他身边,问道:“你是在你爸爸那个干休所工作吗?原来是哪个部队的呀?”
“是的,我原来在铁道兵五师医院,现在总政玉泉路干休所门诊部工作,是专门为铁道兵老首长服务的。”我认真回答了华老的问话。
华老又问:“陈再道、郭维成、何辉燕也在你们那里吗?”
我说:“在,但是他们已经去世了,干休所里还有一批大区首长健在。”
华老说道:“你要好好为他们服务呀,他们都是为国家做出过巨大贡献的老铁道兵了。铁道兵是一个特殊兵种,为我们国家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如果没有铁道兵,西南的建设就不会发展得如此好。我那时很想去铁道兵施工的工地看看,想去隧道里面看看我们的战士,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是怎样修建铁路的,可惜我的愿望没有实现……
于是我就从成昆线谈起,向华老汇报在一线施工的铁道兵……
“1964年,毛主席发出“成昆线要快修”的命令,铁道兵五个师、两个独立团参加了建设。这条线路地理环境复杂,铁道兵的勇士们战胜了艰难困苦,用平均一公里牺牲一个人的生命代价,终于保证了1970年7月1日全线通车。成昆铁路沿线都有铁道兵的烈士陵园,牺牲战友的年龄都在十八九岁……”
1973年底,铁五师奉毛主席、周总理的命令转战新疆修南疆铁路。我们师最艰苦的工程是奎先隧道,这是一座修在海拔三千三百二十米高原的六千米长的冰川隧道。这里高寒缺氧 6月飞雪,年平均气温零下三摄氏度,水烧不开,饭煮不熟。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官兵们仍然坚持开挖隧道。很多战士出现缺氧反应,晕倒后吸点氧气又继续投人到工作中,更多年轻战士因营养缺乏出现指甲凹陷、甲沟出血把手套都染红了。我参加师医院急救组赴奎先隧道为施工官兵服务。
第一天,我跟着卫生员进入冰川隧道中。刚进洞口,一股冷风扑面而来,6 月天,我们身穿皮大衣都冻得瑟瑟发抖。洞里阴森森的光线非常暗,我走到了战士们的身边,看到他们的棉袄都被冰水浸透了,却依然扛着风枪在打冰冻岩层。越往里面走,空气越稀薄,带班的排长看到我们就大声喝道: “你们不要再往里面走啦!”就在这时,一股刺鼻的火药味夹杂着泥土从洞里飞出来,排长大喊道:“塌方啦!” 就往里面冲去。我们也紧跟着冲了进去。洞里传出了嘈杂的呼救声!
我意识到有人被压在土石中了,随即喊道:“大家千万不要用工具挖, 一定要用手搬开压在身上的土石!”
当时的情形让我震惊,有两名战士已经被埋在土石下,生死未卜。我和来救人的战士们一起用手去刨开他们身上的石头,不顾手指被乱石划破流血。终于抢救出一个战士,但还是没了一条腿。另一个战士牺牲了,把年轻的生命留在了天山。
急救组换防前,我们到烈士陵园告别,大家跪在地上捧起雪花,往烈士们的墓碑上拍了拍,含泪说道:“战友们,我们要走了,有南疆铁路陪伴你们,好好安息吧。”我们把自己的帽徽摘下来留给这些和平时期的烈士们。
华老仔细地听着我的讲述,眼里饱含着热泪看着我说:“这些年轻的战士都还是孩子啊,就为国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全国人民都要记住他们,是他们的奉献带来了国家如今的昌盛!”
临别的时候送我们到了门口,再一次嘱咐道:“你们战友聚会时替我向他们问好,祝大家身体健康!如果能去烈士陵园的话,替我给他们敬个礼,告诉他们党和国家都会记住他们,让他们安息吧!”
我激动地再次握住华老的手说道:“放心吧,我一定会完成您交给我的任务,我也代表铁道兵的战士们请您保重身体。我们一定会为国家多做贡献的!”
Image刘晋萍和父亲与华国锋(中)合影。
Image
作者简介:刘晋萍,原籍山西。1969 年 1 月入伍,1972 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后分配到铁道兵五师医院外科,后调入铁道兵机关门诊所,退休前任总政玉泉路干休所门诊部主治医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