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历史角度看兵家必争之地:山海关

 凤凰山居士 2023-08-15 发布于江西

天下第一关—山海关,位于河北秦皇岛市,这里为东北与华北的咽喉重镇,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是万里长城的起点。明洪武十四年,大将徐达率兵将燕山长城延伸至此,建关设卫。关城高十四米,厚七米,上有明代大书法家萧显所书“天下第一关”巨匾。山海关北临角山,南靠渤海。山清水秀,山海相依,关名由此而得。登关远眺,雄奇秀丽的山色和海景尽收眼底,有诗赞道:“彩霞映高楼,雄关添生机。朝观沧海日,夕看燕山雨。幼童竞登楼,父老话今昔。”

明代修筑的雄伟的万里长城,自东向西长逾万里,蜿蜒于北国高山峻岭之上,茫茫沙漠之间。长城的东面起点在哪里?在今辽宁省最东部的鸭绿江畔,但一般人只知道长城东端是山海关,这是因为从鸭绿江到山海关一段,原由土石垒砌,工程较简单,至今已全部破坏。而山海关以西的长城,主要用砖石砌筑,工程坚固,至今得以大部分被保存下来。

山海关位于今河北省的秦皇岛市东北。华北平原与东北平原相连的辽西走廊西端,北依燕山余脉,东南临渤海湾。明洪武十四年,大将军徐达在此筑长城并置关,以防蒙古势力的侵扰,当时又将西面的汉古渝关移此,故后来亦称渝关。汉时置,以临渝水得名。隋开皇年间筑城,据考证,故址在今河北省抚宁县东榆关镇,此关为万里长城东部最大的关卡,号称天下第一关。

山海关城矗立于山海之间的狭长地带上,依山面海,地势险要,其规模之大,在长城沿线各关口中只有西端的嘉峪关可与之相比,城高十四米,厚七米,长四公里。

砖石包砌,与万里长城连成一体,十分坚固,城楼九脊重檐,伟拔高耸。有四座主要城门:东为镇东门,南为望洋门,西为迎恩门,北为威远门。在东西两门外,还有延伸而出用于加强防卫的城圈,叫做罗城。全城四周水池环绕,东面还加增夹池。各个城门前原都有吊桥横于池上,今已废。城外有南北两翼与主关相依,高处设烽火台,营盘,南面有入海石城老龙头。各部彼此呼应,互成掎角之势,形成一套完整的古代城堡防御体系。

今观城大体尚完整,其中保存最好也是气魄最宏伟的是东门,即驰名中外的天下第一关。在他高大的城门上矗立着十二米高的箭楼。楼分上下两层,其东南北三面共开六十八个红板箭窗,供作战时射击之用,平时关闭。在箭楼西面二楼棂窗上悬挂着白底黑字的巨幅匾额,镌刻着“天下第一关”五个行楷大字,字高大一点六米,笔力沉雄顿挫,别具一格,非常出名。这块匾额为明代进士萧显所书,现在原匾收藏在箭楼的楼下,楼上收藏的一块为清光绪五年重刻,现在楼外悬挂的则是1919年再刻的。

山海关所在的辽西走廊是华北通向东北的咽喉地带,山海之间相距不过数公里,峭壁洪涛。山海关据此要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山海关作为一座军事重镇,在明代初中期主要是为了防御北方蒙古势力的侵袭,至明代后期,则主要是防备东北女真的入侵,此关的得失,实为京都北京安危所系,至于古渝关,在隋唐时代主要是为了对付东北部契丹的侵犯。

从早期古渝关到后来的山海关,经历了很多次战争。在隋唐时代,古渝关作为东北方的门户,曾不止一次输送古代中期国势强盛的隋唐的军队入境,远征高丽。史载:“隋文帝、炀帝高丽之伐,四出师皆无功。”唐太宗时期曾三次出师伐高丽也无果。关于隋炀帝远征高丽,还有一个历史插曲,据史载,荒淫又喜巡游征伐的隋炀帝于大业九年再次率大军出古渝关东征时,在黎阳督运粮草的大臣杨玄感举兵造反,杨曾遣人与在长安的起义军领袖李密联系,李密告诉杨玄感趁炀帝远征辽外,据临渝之险,扼其咽喉,炀帝可不战而擒。可惜杨玄感没有实施这个计划。如果按李密之计而行,那早该把这个暴君拉下马了。

唐代中期以后,东北契丹为患,开元二十年,契丹可突干背叛,于古渝关外打败唐军。天复三年,契丹主阿保机遣将率兵犯古渝关,为卢龙军节度使刘仁恭的军队所败,五代梁乾化年间,古渝关为契丹所取,契丹人游牧于营,平两州之间,成为大患。

到了北宋后期,东北的女真族逐渐强盛起来,屡屡犯边,成为新的祸患。宣和末年,古渝关为女真所得,关内金人和汉人杂处。后来金将斡离不就是从平州率兵南下侵宋,导致北宋的覆灭。

明代建城山海关后,其地位愈加重要,此关的得失成为决定战局的关键。明朝末年,李自成的义军与吴三桂及清朝的军队在此进行了决定性的战役,甚为惨烈。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占明朝京都北京以后,盘踞山海关的明总兵吴三桂见大势已去,接受了李自成的招降。后来吴三桂突闻起义军拘禁了他的父亲和爱妾陈圆圆,便冲冠一怒为红颜,转身投向清摄政王多尔衮,割发称臣,并拱手献出山海关。李自成闻讯,于4月20日亲率6万余人挥师东征,与吴三桂争夺山海关。起义军把吴军团团围住,吴三桂多次突围不成,正濒临灭顶之灾的紧急关头,不料清军应吴三桂密约,派十四万人马突然从侧翼向李自成扑来,加上这时天气又坏,大风骤起,飞沙走石,打乱了起义军的阵脚。李自成见已不能继续攻打山海关,便决定撤兵,且战且退,于26日返回北京。

山海关既有山海之灵秀,本身又是一座军事雄关,周围更有许多名胜古迹。关南八里的渤海滨老龙头是现存明长城实际上的最东起点。这里地势高起,海天开阔,是观海的理想场所。这里原来从海岸起砌石为垒,建有高三丈,长七丈的入海石头城,与岸上长城相连,为明万历七年藓镇总兵戚继光所建。从演远处望去,它恰似万里长城巨龙伸颈入海的龙头,在海中戏水博浪,甚为壮观,据说老龙头即由此得名。

经历四百多年,如今入海长城已全部坍塌,但老龙头山岗下尚留有长约五十米,宽约十米的花岗岩条堆积,供游人观瞻。山岗上立有一块石碑,镌刻着天开海岳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据说是戚继光的手迹。从前老龙头宁海城上原建有一座澄海楼,清代几个皇帝每次回奉天祭祖,总要前来登楼观海景。可惜1900年被入侵的八国联军所拆毁。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了一千多年,后来在山海关以东四公里外的凤凰丘上修建了远近驰名的孟姜女庙,当地称姜女庙,也叫贞女祠。据说孟姜女因夫被征筑长城,万里寻夫送寒衣来此。得知丈夫已劳猝而死,痛哭不止,其其父已老祖s,长城为之倾塌八百里,露出其夫的尸体,孟姜女投海而死。庙院内有前后两殿,前庙有孟姜女的塑像,龛上横联写着“万古流芳”四字,两边柱上刻有楹联: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门前廊柱上有对联一副,极有意思。上联为: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下联为:浮云常常常常常常常霄。这幅对联表面看是文字游戏,却包含着深奥的人生哲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