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荸荠:化痰消积,清热生津,明目退翳

 草药君 2023-08-15 发布于贵州

有同学留言要看荸荠,今天安排了。想要了解什么药材,请在文末留言告诉我,给您安排哦!

别名

马蹄、乌芋、地栗、地梨、苾荠、通天草、芍、凫茈、葃菇、水芋、乌茨、凫茨、葧脐、黑山棱、地栗、铁葧脐、红慈菇、马薯

性味归经

 味甘,性寒,入肺、胃经。

功效主治

清热生津,化痰,消积。治愠病消渴,黄疸,热淋,痞积,目赤,咽喉肿痛,痰热咳嗽,痢疾,赘疣。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两;或嚼食,或捣汁、或澄粉、或浸酒、或煅存性研末。外用:煅存性研末撒,或澄粉点目,或生用涂擦。

注意

虚寒及血虚者慎服。

来源

莎草科荸荠属植物荸荠Eleocharis dulcis (N. L. Burman) Trinius ex Henschel,以球茎入药。冬季采挖,洗净泥土,鲜用或风干。

性状

球茎圆球形,略扁,大者直径可达3厘米,厚约2.5厘米,大小不等,下端中央凹入,上部顶端有数个聚生嫩芽,由枯黄的鳞片包裹。球茎外皮紫褐色或黑褐色,上有明显的环节,节上常有黄褐色膜质的鳞叶残存,有时附有小侧芽。质脆,内部白色,富含淀粉和水分,压碎后流出白色乳汁。气微,味甜。以个大、肥嫩者为佳。

炮制

洗净,削去外皮。荸荠粉:取荸荠洗净,除去嫩芽,磨碎,滤取白色浆汁,沉淀,干燥之,即成。

方选

1.治太阴温病,口渴甚,吐白沫粘滞不快者:荸荠汁、梨汁、鲜苇根汁、麦冬汁,藕汁(或用蔗浆)。临时斟酌多少,和匀凉服,不甚喜凉者,重汤炖温服。(《温病条辨》五汁饮)

2.治肝经热厥,少腹攻冲作痛:大荸荠四个,海宅(漂去石灰矾性)一两。上二味,水二钟,煎八分服。(《古方选注》雪羹)

3.治黄疸湿热,小便不利:荸荠打碎,煎汤代茶,每次四两。(《泉州本草》)

4.治下痢赤白:取完好荸荠,洗净拭干,勿令损破,于瓶内入好烧酒浸之,黄泥密封收贮。遇有患者,取二枚细嚼,空心用原酒送下。(《唐瑶经验方》)

5.治痞积:荸荠于三伏时以火酒浸晒,每日空腹细嚼七枚,痞积渐消。(《本经逢原》)

6.治腹满胀大:乌芋去皮,填入雄猪肚内,线缝,砂器煮糜食之,勿入盐。(《本草经疏》)

7.治大便下血:荸荠捣汁大半钟,好酒半钟,空心温服。(《神秘方》)

8.治妇人血崩:凫茈一岁一个,烧存性,研末,酒服之。(《纲目》)

9.治咽喉肿痛:荸荠绞汁冷服,每次四两。(《泉州本草》)

10.治小儿口疮:荸荠烧存性,研末掺之。(《简便单方》)

11.治寻常疣:将荸荠掰开,用其白色果肉摩擦疣体,每日三至四次,每次摩至庞体角质层软化,脱掉,微有痛感并露出针尖大小的点状出血为止。连用七至十天。(《中华皮肤科杂志》)

文献摘录

1.《中药学》

化痰消积,清热生津,明目退翳。用于痰核、瘰历等症。本品功能清化痰热,可用于肺胃痰热壅滞的病症,对痰核、瘰历出现热象的,常配合海蜇煎服,有化痰消散作用。用于热病烦渴,便秘,以及阴虚肺燥,痰热咳嗽等症。荸荠善清肺胃热而生津止渴,用于温病热灼津液口渴时,可用鲜者打汁,配鲜芦根汁、鲜藕汁、梨汁等同服。阴虚肺燥、痰热咳嗽,大便燥结时,也可应用。用于目赤热痛及障翳等症。荸荠有明目退翳功效,治目赤障翳,可配合其它药配合点眼。

2.《玉揪药解》

味甘,微寒,入足太阴脾、足厥阴肝经。下食消谷,止血磨癥。荸荠甘寒清利,治热烦消渴,化宿谷坚癥,疗噎膈黄疸,解金石蛊毒,医吞铜便血,止下利崩中。攻坚破聚,是其所长,但寒胃气,脾弱者食之,则脐下结痛。荸荠即地栗,亦名凫茨,《尔雅》作凫茈。

3.《饮食须知》

味甘,性寒滑,即地粟。有冷气人不可食,令腹胀气满。小儿秋月食多,令脐下结痛。合铜嚼之,铜渐消也。勿同驴肉食,令筋急。

4.《食疗本草》

下丹石,消风毒,除胸中实热气。可作粉食。明耳目,止渴,消疸黄。若先有冷气,不可食。令人腹胀气满。小儿秋食,脐下当痛。

5.《得配本草》

即乌芋,又名地栗。甘,微寒。滑。入足阳明经。消坚积,止消渴,疗黄胆。除胸中实热及五肿膈疾,误吞铜物。得烧酒浸,封贮,治赤白痢。配海蜇煮食,治痞块虫积。入雄猪肚,瓦器煮食,治腹胀。捣汁和酒温服,治便血。烧研酒服,治妇人血崩。辟蛊,晒干研末服。治胀,去皮食。作粉,可点目翳。有冷气、孕妇禁食。

6.《本草撮要》

味甘寒滑,入足太阴阳明经。功专消食攻积,除胸中实热,治五种噎膈消渴,黄胆血症虫毒。能毁铜,得陈海蛰煎汤服,消胸中顽痰,通大便。小儿口疮,炙灰敷之良。性凉不可多吃。孕妇大忌。

7.《本草便读》

甘寒退热消痰食,冷利除风毁顽铜。肺胃之丹毒堪除,胸膈之郁邪可解。能行血分,善达肠中。(荸荠,甘寒滑利,入肺胃大肠血分,除胸中热痰,消风消食,治黄瘅,止消渴,解丹石毒,能治血痢等证。含铜钱食之,则钱化,其克化寒滑之性,概可见矣,)

8.《本草备要》

一名凫茈,一名乌芋,一名地栗。补中,泻热,消食。甘微寒滑。益气安中,开胃消食(饭后宜食之),除胸中实热。治五种噎膈(五膈,忧膈、恚膈、气膈、热膈、寒膈。噎亦五种,气噎、食噎、劳噎、忧噎、思噎),消渴黄胆,血证蛊毒(末服辟蛊),能毁铜(汪机曰∶食铜钱,食之则钱化。可见为消坚削积之物,故能开五膈,消宿食,治误吞铜也)。

9.《本草求真》

乌芋,止一水果,何书皆言力能破积攻坚、止血、治痢、住崩、擦疮、解毒发痘、清声醒酒,其效若是之多,盖以味甘性寒,则于在胸实热可除,而诸实胀满可消;力善下行,而诸血痢血毒可祛。是以冷气勿食,食则令人每患脚气。

10.《本草新编》

乌芋,切片晒干,入药最消痞积,与鳖甲同用最佳,亦不耗人真气,近人未知入药,特表而出之。地栗有家种、野产之分,药用宜野产者为佳。然无野产,即拣家种之老者,切片连皮晒干用之,不特消痞积,更能辟瘴气也。或问,荸荠吴、越人喜啖,而吴、越人最多痞积,似乎荸荠非攻消品也,且其味甘甜带补性。不知荸荠独用则消肾气,有泻无补,与鳖甲、神曲、白术、茯苓、枳壳之类并投,则能健脾去积,有补兼攻,所以单食则无功,同用则有益。

本内容主要参考《中华本草》等文献资料,仅供学习交流,若需用药,请遵医嘱。

小编水平有限,图片文字难免错误,欢迎留言探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