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习读】大黄甘遂汤

 任老师156 2023-08-16 发布于河南

图片


《金匮要略》


【原文】妇人少腹满如敦[1]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大黄甘遂汤主之。(金匮妇人杂病:13)

大黄甘遂汤方

大黄四两 甘遂二两 阿胶二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其血当下。

注释:

[1]敦:敦(duì,音对),是古代盛放食物的器具,上下稍锐,中部肥大。

【功效配伍】

大黄甘遂汤破血逐水。方中大黄攻逐瘀血;甘遂逐水破结;阿胶养血扶正,使破血逐水而不伤正。本方组方思路清晰,药虽三味,但其功效俱佳,各有所主,无有虚设。
上三味药,水煮顿服,其血当下。因属峻剂,又顿服之,破血逐水之力甚猛,血下水随,即停止服药。

【方证论治辨析

大黄甘遂汤治妇人水与血俱结血室。症见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
本证为产后,或经期,或病后水与血俱结血室。蓄血证则为少腹硬满而小便自利;蓄水证则为少腹满而小便不利,口渴。本证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是既有蓄血,又有蓄水,亦为水与血俱结血室之特征。此“水与血俱结在血室”是病位、病机、症状之关键所在。水结则肿,血结则瘀,水肿必满,血瘀必痛,水不利则致血瘀,血不利则致水肿,水血互结,故见少腹肿满,疼痛拒按者,方可诊断为水血俱结血室证。治宜破血逐水,方用大黄甘遂汤。
“水与血俱结血室”与“热入血室”之血室,所指基本一致,狭义指胞宫,广义应包括胞宫、肝、冲脉。对“生后者”,历代医家认识不一,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谓:“生后即产后。”徐忠可《金匮要略论注》谓:“更在生病之后。”周扬俊《金匮玉函经二注》谓:“生字,恐是经字。”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谓:“生后者,言曾生育之妇,非指产后而言,若室女则无是疾也。”总括起来“生后者”,大约不外经后、产后、病后等。

【辨治要领】

(1)辨别水与血互结于血室的主要依据是:少腹胀满,甚则突起如敦状,小便微难,伴产后恶露量少或平素经闭等瘀血内阻症状。

(2)治实证当辨实邪之性质及其所在,并注意祛邪不伤正。本证的实邪为水与血,部位在血室,故当逐水攻瘀,然大黄、甘遂攻逐之品多易伤正,因而加阿胶养血扶正。

(3)证情复杂,用药尤需精练。本证症状复杂,然所用大黄甘遂汤药仅三味。大黄攻瘀,甘遂逐水,阿胶扶正,唯药力精专,方收效明显。

【用方思路】

大黄甘遂汤与抵当汤(见经方理血剂)皆主治瘀血结实证,均有少腹硬满症,但两者病机同中有异。抵当汤为血热瘀结下焦,症见少腹硬满而小便自利,治以荡热破瘀为法;大黄甘遂汤为水与血并结血室,症见少腹满如敦状而小便微难,故以破血逐水为法。临证若见既有瘀血阻滞,又有水气停蓄之证,或妇人经行闭阻,又见头面、四肢浮肿者,可用大黄甘遂汤加益母草、泽兰为基础方加味治疗。临床用本方治疗闭经、产后恶露不尽、产后尿潴留、肝硬化腹水、卵巢囊肿合并腹水、产后血栓性静脉炎等疾病。

【医案举例】


(1)易巨荪医案:

癸未六月,有店伴陈姓者,其妻患难产,二日始生,血下甚少,腹大如故,小便甚难,大渴。医以生化汤投之,腹满甚,且四肢、头面肿。延余诊视,不呕不利,饮食如常,舌红苔黄,脉滑有力,断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投以大黄甘遂汤,先下黄水,次下血块而愈。病家初疑此方过峻。余曰:小便难,知其停水;生产血少,知其蓄瘀;不呕不渴,饮食如故,脉滑有力,知其正气不虚,故可攻之。若拘泥胎前责实,产后责虚之说,迟延观望,俟正气既伤,虽欲攻之不能矣。病家坚信之,故获效。[易巨荪.易巨荪医案选录.新中医,1962,(8):34.]

(2)熊魁梧医案:

郭某,农妇,约30余岁。曾生产4胎,断乳1年,月经不行,食减体瘦,腹大日增,延治于余。察其面黑斑满布,舌色紫暗,少腹肿满,状若怀子。少腹沉胀,时有隐痛,大便尚可,小便微难,口燥不渴,脉沉而涩。询及其夫,言旅外两载未归。据因析为思郁交加,致伤肝脾,肝伤则疏泄失职,致气滞血瘀;脾伤则运化失常,造成水湿内蓄。水血互结,故成斯疾。立逐水破瘀之法,用大黄甘遂汤加桃仁、虫。服药须臾,药效桴鼓,下血水如注,病家惊措,奔告求出复诊。症见神疲气怯,形瘦目闭,腹满稍平,汗出肢冷,舌暗淡,脉微细。为邪去正虚所致,故暂与独参汤以扶正祛邪,益气固虚。并嘱待证情好转,水血稍停,余药仍须继服。病家虑其药猛,表情犹豫,余申:攻邪不尽,后患无穷。闻者明义,即照嘱继进余药,但药性较前缓和。两剂进,少腹基本平陷,水血亦渐停止。则更与金匮肾气丸以温养下焦。药进6剂,少腹柔软如平人,二便自调,就寝安卧,惟食纳欠佳,少气懒言,舌淡脉弱。则改用六君子汤加黄芪、当归补益脾胃而助气血以养其后,服10余剂,余症悉除,全告康复。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说:“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曰血分,此病难治。”因此,本病后世称为“血臌”,罹此疾者,百难疗一,此妇得救,诚侥幸耳。[熊魁梧.水血互结验案.湖北中医杂志,1984,(1):32.]

(3)赵守真医案:

谭秋香,三旬孀妇也。子女绕膝,日忙于生计,操劳过度,悒悒于心,以致气血内耗,身体渐羸,月经不行,少腹肿胀,行动则喘促,数月于兹。昨随其叔婶来治。切脉细数而涩,口干不渴,大便燥结,两三日一行,小便黄短,少腹不仅肿胀,有时乍痛,虽闭经已久,尚无块状。窃思本病关键,首须明悉经闭与肿胀之先后,如肿胀由经闭而起,则以通经为先;如经闭由肿胀所引发,则以利水为宜。细询之下,其为经闭先而肿胀后,乃属于瘀血郁积,而小便又不利,则不仅血结,亦且水结矣。况其先由思虑伤脾,忧郁伤肝,肝伤则气滞血瘀,脾伤则运化失常,久则累及于肾,水不宣泄而停蓄其中,故水与血互结而为病。至于治法,前贤亦有明确之指示:“谓先病水而后经闭者,当先治水,水去则经行;先病经闭而后水肿者,先行其瘀,瘀去则肿消。”本证瘀水胶结,同属严重,如逐瘀而不行水,则瘀未必去;祛水而不行瘀,则水未必可行。法当标本兼治,行水与逐瘀并举,因选用《金匮要略》中之大黄甘遂汤、桂苓丸合剂:大黄、阿胶各三钱,甘遂五分(另冲),桂枝、牡丹皮各二钱,茯苓四钱,桃仁三钱,丹参五钱,土鳖虫钱半。
服后便水甚多,杂有血块。又三剂,水多而血少,腰腹胀减,已不肿,诸症消失。改用归芍异功散调理,无何经行,痛解,又进归脾汤善后,时经一个月,遂得康复。[赵守真.治验回忆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9.]

【他山之石】


大黄甘遂汤证图解如下图所示,腹部胀满,身体羸瘦,皮下青筋暴露者,为大黄甘遂汤证。

图片

所谓鼓胀,腹皮青筋,取名鼓胀者,腹皮胀急如鼓,按之觉内空而不甚硬实,如循鼓皮,甚者腹皮紧张,呼吸急迫,心下急痛,烦闷苦恼。本证为水血互结所致,而其根本乃由血证变来,无论男女,皆可患之。
《金匮要略》云:“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俱结于血室也,大黄甘遂汤主之。”
敦,音对,为祭祀时盛黍稷所用之器。腹胀似敦,故曰“如敦状”。小便不利而渴者,似猪苓汤证,故本证曰“不渴”。生后者,谓生子之后也,此乃与妊娠相区别。此乃产后恶血停留,下行不利,凝结于血室,与水气互结,如此而致腹满,故以甘遂散结逐水,阿胶活血,大黄伍甘遂行血逐水。此乃妇人病,故曰少腹满。本证但少腹满者为轻证,重者通腹胀满。初得易治,一旦下之后复胀满者难治,且老人及久病晚期者,亦难救治。施用本方时,大量吐泻衃血、恶浊之水,而后腹胀忽减,将息调理,再次用之,二三次后邪尽而病愈。其中有正气虚脱而死者,或有气力疲乏,不堪屡攻者,不治。审其八诊,察其虚实,乃可治之。青筋见于皮下者,为瘀血。急者,针刺出血可暂缓其痛苦而无害,或针药兼施亦可。余亦详述于《奇览》中。

——摘自《腹证奇览》作者:稻叶克,和久田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