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索妮:基层工作的年轻人

 新用户1534Bpiv 2023-08-16 发布于陕西




基层工作的年轻人

索妮

大学毕业后,我就一直在基层工作,有时候和在大城市工作的朋友聊起,他们都劝我走出基层,到外面更广阔的地方工作。面对朋友的劝说,我也动摇过,只是有一次我无意间看到的一段话,让我放弃了去大城市的想法。那句话的原话是这样说的:
我们搞扶贫,搞教育,搞基建,国家花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在我们这些城市白领看不见的地方。乡村通水利,电力,网络,扩编基层公务员,从不间断地为这个国家舒筋活络。现在许多年轻人愿意支教,当志愿者,当村干部,其成就感在这些年轻人心中逐渐取代了小布尔乔亚的欢愉。于是乎,国家气色就开始不一样了。无数年轻人拿自己的青春去兑现这个国家曾经对底层民众的诺言。
看完这段话时,我忍不住热泪盈眶,因为我也身处基层,我也是年轻人,体会着这样的生活,编织着我们年轻人自己的故事。
 
岳坝镇是离佛坪县城最偏远的乡镇,但是稍微了解后你会发现,这里的政府、学校、卫生院,几乎全部是年轻人。这些年轻人,有的来的早,有的才刚分配到这里。而我工作的卫生院,岳坝镇中心卫生院的张大夫,是这里最早一批招录的年轻大夫。他在岳坝中心卫生院,已经工作12个年头了。
岳坝卫生院一天的工作,从你看到张大夫端着一杯茶水从房间走出来开始。熟悉张大夫的人都知道,他手上富光牌的水杯已经用了六七年了还在用。他自己说,这杯子跟我有感情,颜色好,水量足,量身定做的。我就笑话他,这么大的杯子,你估计是头水牛。他笑笑,也不生气,把水杯放在办公桌上,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每次张大夫一进办公室,板凳还没坐热,找他看病的村民就挤满了门诊室。这里的村民都喜欢找张大夫看病,说他看病看的好,生病了后,只有吃了他的药病才能好。每次有病人专门来找张大夫看病时,我们一群年轻人就开玩笑说,你的“粉丝”来了,张大夫就不好意思地摸摸脸。张大夫看起病来,和他的人一样有耐心。有的病人话多一点,喜欢聊天,张大夫也不嫌,就像一个倾听者一样,耐心地倾听病人的故事。有的病人年龄大,耳朵背,张大夫就耐心地一遍遍解释。时间久了,周围的人都知道张大夫是一位没有脾气的好大夫。
卫生院除了看病,还要下乡扶贫。每次下乡到村民家中,张大夫都会仔细观察每一个贫困户家中的情况。有一次,一个贫困户家里放着种植的天麻,张大夫跟村民就聊起了关于天麻的事。还有一次,张大夫看到村民家里养的铁皮石斛,他就和村民就聊起怎么养铁皮石斛。好像他就是村民的邻居,只是过来拉个家常。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有一年冬天,天上下着大雪,两位年轻的大夫抱着给村民的健康宣传手册走在湿滑的雪路上。他们见我走在后面,小心翼翼地,心里有点不高兴。张大夫就说,你看,咱们多幸运,他们在家烤火,不能像我们这样,还能出来看到如此美景。那时我突然觉得,张大夫虽然和我一样,也是年轻人,却又和我不一样。也许是他在基层工作的时间久了,能换个角度来感受艰苦的生活环境,让苦变成乐。
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张大夫也打游戏,运动,追剧,每一样事情在他手中好像都变得有趣,其实,为了工作,他很少回去看望自己的家,他是把卫生院当成了家。都说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可在那些村民心中,他也是蜡烛,把光亮带给了这深山里的村民。
在乡镇基层单位里,有无数和张大夫一样的年轻人,他们不会想自己为社会做了什么,不会想自己为国家做了什么,他们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有时候也迷茫,有时候也灰心丧气,有时候也羡慕大城市的生活,但是,他们却一直扎根在基层,用自己的青春为这个国家舒筋活络。
一个在城市里生活的年轻人告诉我,他每次听到发生在基层的故事都会非常感动,因为那是他不敢做的事,在他看来,这些扎根基层的年轻人,都是非常了不起的人。

索妮,佛坪人,医务工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