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丽萍:再读祥林嫂

 新用户1534Bpiv 2023-08-16 发布于陕西

再读祥林嫂

张丽萍


鲁迅的《祝福》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名著,主人公祥林嫂悲惨的一生有着多重因素的影响,读来让人可悲可叹。时至今天,我们依然能够看到鲁迅先生所批判的社会现实、人性丑陋在当今社会里仍旧屡见不鲜。小时候,我特别不爱读鲁迅的作品,觉得他的作品实在是艰涩难懂,如今再读《祝福》,却有了别样感受。《祝福》里,祥林嫂的悲剧让我们看明白了什么才是人间真相。

《祝福》一文中所描写的“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祭祀守旧礼俗。祝福前主要是杀鸡、宰鹅,卖猪肉,女人们清洗蒸煮这些东西,然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就可以称之为“福礼”了。五更天将“福礼”陈列起来,点上香烛,男人们拜请福神们来享用。文中描写的“祝福”场面喧嚣热闹,鲁镇上的人们沉浸在祈祷来年好运的氛围里,爆竹声连绵不断,并夹杂着年关飞舞的雪花,整个鲁镇一片热闹非凡。然而,这个充满着热闹喧嚣的故事却是一个可叹可悲的命运悲剧。《祝福》的主人公祥林嫂一生充满了坎坷,这个不幸的女人失去了两任丈夫和孩子。一般来说,这已经构成了人们悲悯和同情她的不幸了,可是她周围的人(鲁四老爷、四婶、柳妈、鲁镇的人们)却是充满了恶意和鄙弃,在人们对祥林嫂的精神打击和生活的折磨之中,祥林嫂死在了鲁镇“祝福”的爆竹声中。

祥林嫂绝不是一个滑稽人物,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人物。祥林嫂的死不仅仅是生活的穷困,更多的是被丑陋扭曲的人性戕害而亡。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这样说到:“我们活在这人世间,有喜有悲、有苦有乐。不管处在哪一个人生阶段,都经历着人生命运的考验。”祥林嫂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样的人间真相:如果在人生道路上遭遇了不幸,千万不要到处诉说,因为真正在乎你的人寥寥无几,反而看你笑话的人比比皆是。

祥林嫂因为死了丈夫,家里还有一个恶婆婆和一个小叔子,被逼无奈之下,她只好逃出来,到鲁镇上给鲁四老爷家做帮工。祥林嫂初到鲁镇时,虽然经历了丧夫的打击,但是她依然保着勤劳善良的本性,对于生活依然充满着希望。同时又因为她劲大、不知疲累,每天只是“不停的做”,鲁四姥爷对她也很满意,祥林嫂在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然而好景不长,祥林嫂在鲁四老爷家只做了三个半月的工,就被她的恶婆婆强行绑去卖到了山坳里,嫁给了贺老六,再嫁之后的祥林嫂还生了个儿子。原本祥林嫂以为新生活就要开始了,可谁曾想贺老六又因“伤寒”不幸去世,她的儿子阿毛也被狼叼了去,罹了难,更可怜的是封建族权向她伸出了魔掌,丧夫失子的祥林嫂被贺家大伯赶了出来。

祥林嫂被逼无奈只得再次来到鲁镇。鲁四老爷觉得丧夫失子的祥林嫂既晦气又伤风败俗,暗暗地嘱咐四婶不让祥林嫂碰祝福祭祀的东西。再次回到鲁镇的祥林嫂和之前明显不一样了,手脚不麻利了,反应也迟钝了,整个人脸上无光、死气沉沉的,在鲁镇“祝福”的年终大典时,她只能坐着烧一夜的火。于是,祥林嫂便开始向鲁镇上的人们抱怨自己的不幸,她每次都是这样开头:“我真傻,真的……”然后便讲述儿子阿毛被狼叼走的故事。起初周围的人们还耐心地听她讲述,有的老女人在街头没听到,还专门跑到街尾去听,有的人甚至还陪着她一起掉上两滴眼泪。可渐渐的,人们不再可怜祥林嫂,反而开始厌恶和嫌弃她的喋喋不休。祥林嫂悲惨的遭遇已经被周围的人反复“咀嚼鉴赏”了许多遍了,早已碎成了渣滓,只剩下了厌恶和唾弃了。祥林嫂不幸的悲惨命运告诉我们:人世间的悲喜并不相同,而感同身受也不过是表面罢了。所以,当你真的遭遇了不幸,千万不要到处抱怨,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对方是真的同情还是在偷偷的嘲笑你。

祥林嫂身上还有一点非常值得我们警示,那就是不管我们遇到了什么样的难事,都不要把心情带到工作之中,生活现实要求我们还得积极面对生活,万万不能丢了心情的同时,还把维持生计的工作也给弄丢了,这就是人间现实。祥林嫂能够维持温饱,是靠着自己在鲁四老爷家做帮工的收入。可是,再一次来到鲁镇的祥林嫂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之中无法自拔,工作不再灵活、反应更加迟钝、脸上没了笑容,如此惹得鲁四老爷一家对她越来越不满。后来祥林嫂听了“毒朋友”柳妈的建议,去庙里捐了门槛,她以为这样就可以赎她一嫁再嫁的伤风败俗之罪,但是鲁四老爷一家还是照例不让她参与任何“祝福”祭祀的事情。祥林嫂从此彻底没了精气神,变得害怕胆怯,终日呆坐,连自己份内的工作也干不好了,久之,她终于被鲁四老爷打发走了。祥林嫂就这样“分明纯乎是一个乞丐了”,最后悲惨的死在了大街上、死在了鲁镇的“祝福”声中。

“无聊的看客”看热闹时从来不嫌事大,这就是人之本性。祥林嫂初来鲁镇的时候,别人都夸赞他能干勤劳,再没有别的讨论了,但是,当她的恶婆婆把她抓走之后,祥林嫂又成了鲁镇上讨论的热点话题了。人们开始讨论她是如何被卖到山里的、如何嫁给了贺老六、如何在新婚之夜拼死抵抗甚至额头上都留下了疤痕、如何又和贺老六生了儿子……再后来,人们通过卫老婆子之口得知祥林嫂日子过的还不错,鲁镇上的人们对于祥林嫂的讨论也就“止步于此”了。人性的扭曲恰恰是这样,当祥林嫂过得不如他们的时候,他们便看不起、厌恶、嘲弄,可是当祥林嫂交了好运时,那些人的心里又酸溜溜的又失去了滋味。祥林嫂的丈夫和孩子丢了性命,从此彻底变成了一个可怜兮兮的妇女。当她再次回到鲁镇时,又掀起了新一轮的热点话题,鲁镇上的人们带着猎奇心理去听祥林嫂的故事。然而没过多久,人们又开始厌烦祥林嫂的“诉苦”,直到那个所谓的“善女人”柳妈出现。柳妈八卦起祥林嫂被迫再嫁的经过,“那你后来怎么就依了呢?”柳妈说,“你那么大力气的人,我就不信你拗他不过……要我说,索性撞一个死……”于是,鲁镇上的人们开始对祥林嫂的事情又有了新趣味,有些人不怀好意的问她,“你嫁给贺老六怎么后来又依了他呢……”祥林嫂不是傻子,她明白这些人的嘲弄和丑恶的嘴脸,自然知道这些人不过是用她悲惨的遭遇来给他们的生活加点佐料罢了。从此以后,祥林嫂渐渐变得沉默,整日不说话,默默去工作。“善女人”柳妈用鬼神之说吓唬祥林嫂,让祥林嫂去土地庙捐门槛,于是祥林嫂省吃俭用,用了一年的时间攒够了钱去庙里捐了门槛。然而,所有的努力并没有改变鲁四老爷对她的看法,这也是击垮她最后一根稻草。祥林嫂最终不堪重负,完全失去了生活的信念。

鲁镇上有很多看似无害的闲人,实则却是把别人的伤痛当做自己生活调味品的一类人。小说里的柳妈“是一个善女人,吃素,不杀生”。可是,她却打着所谓关心的名义用地狱之说恐吓祥林嫂,甚至她在第二天就把八卦祥林嫂是如何依了贺老六的话题带到了鲁镇的大街小巷。小说里柳妈是个吃素的“善女人”,简直是充满了讽刺的意味。就这样,祥林嫂在鲁镇麻木无情的旁观者的厌弃和嘲笑之中结束了,祥林嫂的悲剧不仅是肉体的毁灭,更是精神上彻底的摧毁。鲁迅先生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同,而我只觉得他们吵闹。”这句话里,藏着的其实是人性深处的世态炎凉。时代不同但人性无异,若想要在这样的社会里活的独立有尊严,那一定要记住:不要把自己的不幸揭开给他人“咀嚼鉴赏”,不要妄议他人,热闹是别人的,而日子却是自己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