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返身中气自回

 winriman 2023-08-16 发布于中国香港

道和武学修炼营“防身、健身、养生、悟道”。

      古传拳法不是一个拳种,特指人道和武校严格按照古代人传拳的方法,传承“形意拳,太极拳”的方法。

      武学:指武术练习、学习的简称。

1、学拳忌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聪明的人学不了真拳,喜欢外形好看的也学不了真拳,功不是用头脑想的,口中论的,听别人说的,而是实打实自己反复揣摩,不断践行,成为自己真实所获;不动肩和手,肘合到线上,手在肘上,肘在手里,真的对上了,对准了,首先得到的就是顶;对的特别准,微微用点力,作用就很大。

2、松是能轻松的接住对方的来招的情况下,还能做出其他的动作来。任何一个人,不管是武术爱好者还是技击大师,都无法悠然地化解急风暴雨的连续攻击,不要放任对手把攻击密集地连接起来,“你打我也打”就是迎击,能有效地解决因心理不应期带来的防守困难, 迎击要抢在对手出手的一瞬,在对方启动攻击的瞬间遭到痛击,后续拳脚无从发出。

3、对迎击时机的把握,需要大量的训练,利用躲闪也能避免产生心理不应期,攻击和防守能力都要通过对抗训练来掌握,拳脚得习惯打移动的人;施展拳脚打别人时,要习惯对方用拳脚回敬你;不同的劲力,有不同的“筋”,“筋”在身体中的存在不是条或几条,而是密布身体,功夫越浑,这样的“筋”就越多.越精细,越微小,控制身体的作用就越大“处处备弓”“何处碰到何处发力”。

4、关键的核心是掌握正确的方法,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这句话最关键的地方在于领进门,进了门的人都知道练功是会上瘾的,一旦你真正领悟了拳的真谛,身体是会有变化的,那种练功带来的喜悦是无法形容的,没有特殊原因是很难中途放弃的,凡是练功半途而废的基本上全部都是没有入门的。

5、'腹内空空洞洞,浑浑沌沌'经常把周身的散乱之气收到丹田里边,变成中正之气,往里收,体会里边的变化,加强了回缩力量,把气缩回丹田,丹田总往里边抽着,往回拉时往里贯气。改变往外的旧习惯,养成把气收回命门(丹田)的新习惯,学会往回收,形体做对了,气就往回走,通过练功把原来的肌肉运动习惯改成往里边缩。

6、通过肌肉使劲往回缩,逼着气往里走,把气收进丹田,把周身之气缩回丹田里边来,神就不容易散,把外放的神返回到身体当中,气自然就回来了,'神返身中气自回'。练拳达到一定层次,整劲的形成快,好像皮肤触火星,像平时受凉打冷战,全身猛一激灵,力气爆炸发作,非常快。

7、用的时候得刚,激灵一下,不能软软糊糊、慢慢腾腾的,被烫瞬间,脑子还没反应过来,身体已经起反应了,这个力量要和腰部丹田连起来。把气收回来之后,做动作时不再用力气,用意念体察着里边动,注意胳膊里边在转,体会肩、肘、手里面的变化。意念往里收缩,气就动,气一动,形体就动,丹田一揪,传送路上的气也都变成力了。

8、用意念一缩,往上一提,肌肉没有明显的收缩动作,集中精神认真地体会里面的细微变化。肌肉一收缩,形体就产生了运动变化,练功关键用体察思维。喉呼吸时要注意喉后壁向后贴,喉要圆。这样的呼吸呼吸量较大,能帮助放松和通关。要用不同的办法来体察里面的各种感受。每次练功自始至终都要注意腰俞穴(在骶骨裂孔处)腰俞是腰的气血流注的地方,在骶椎和尾椎交界处。

9、腿不真正转动,只是腿部肌肉作内旋或外旋的用力,一紧一松去体会它,不是绷着劲死呆着,胯开了,膝关节会向下塌。要想敏感,先得会照顾全身,身体的高低一定要由膝盖的上下来调整;穿地龙是往下去的,全身往下压,压倒地板上压不动,往上顶的力,上面有天花板顶不动,把身体顶到后边去了,中间平着出去的力,身体正好不高不矮,脚底下、头顶上都要使劲,一转腰,从中间腾一下出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