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做父亲十八年@学习篇

 荣辉有约 2023-08-16 发布于江苏

(摄影:老愚)

题在前面

这两天一直在外培训,有感于“什么是好的母亲”这个话题,联想到两周之后女儿行将踏上自己的征程,回首一起共同走过的这十八年,感慨之余,索性以“我做父亲十八年”为题,写下这一组文字,权当复盘梳理,好整装待发继续往前。

我做父亲十八年

(一)学习篇

女儿十七岁,我做父亲十八年。不用扳指头,没有计算错误——自打娘胎里她被确定有了生命迹象,我便开始扮演父亲这个角色。

其实,届时我已然走上教师工作岗位近九年。九年的时间,不多不少,恰好让我充分认识到学习的必要。于是,为了确保自己这个角色可以做到更好,并且争取最好,我开始家庭教育方面的学习。学习的方式简单经济,就是读书。不遗余力地读书。读各种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国内的,国外的,原理类的,案例类的,目之所及,只要看到,我就会穷尽心思尽快摆上案头。比较幸运的是,朋友圈里优秀师友和父母不胜枚举,所以,我总可以于有意和无意之间获得很多宝贵的学习资源。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读书于我从未间断。毫不讳言,过去的十八年,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一直是我阅读的最重要内容,没有之一。没有强迫的意思,只是觉得这是一份义务,自己理应担起这个责任。有一说一,教育这条路上我越是往前,越是走得如履薄冰。因为走着走着,便突然意识到:困难重重,到处是艰难险阻、沟沟绊绊,如果没有相当积淀,没做好充分必要的准备,有些时候根本无法分辨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萧伯纳说:一切假知识比无知更危险。也许正因为如此,才有中国古人所说的“南辕北辙”和“揠苗助长”。事实真的是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会在错误的方向上越走越远。

怎么办?显然,唯有学习,唯有坚持读书,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鉴别力,才能无限接近科学,才能日渐清晰努力的方向,坚定矢志不移的信念。实不相瞒,一边读书,一边自己便有了一些感悟:有些书是不值得一读的。今天出版业的繁荣,出于利益驱使,总有一些为写而写的书一不小心就印出来,并流向市场,甚至经各种手段畅销大江南北,风靡海内外,被世人奉为圭臬。殊不知,有时候就是一个“传说”。如何鉴别?我的经验,多读。正所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只要书读到足够多,自然就有了理解力。一边读书,一边比较和实践,好与坏,自然就有了分辨。

经实践检验了的相关家庭教育方面的“真理书”,其实并不太多。起初读书,很幼稚的想法:开卷有益,多多益善。但慢慢发现,大可不必。其实,读书的秘诀在于:读书不在多,而在反复读。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也许就是这个道理。世人皆知,好书难觅,好书犹如知音,可遇不可求。然而,一旦遇见,便要坚定奉为珍宝,始终让其伴在左右,没事就看看,没事就翻翻。这方面,不仅是我的经历,也确乎是我的经验。尤其每逢寒暑假,有几本书我总要看看。那种感觉,很美好。虽不及洞房花烛夜、他乡遇故交,但的确瞬间让人温暖,顿时豁然开朗,心胸坦荡,感觉前路一片光亮、灿烂。

自觉脑子一直不太灵光,智商常不在线,读书的时候,我还总习惯一边读一边圈画,一边做摘抄笔记。有时手抄嫌不过瘾,得空还要用电脑码字,一篇一篇的整理,不厌其烦,乐此不疲。并非真的闲得手痒,或是哪里疼痛。纯粹借助“眼到、口到,心到,手到”的方式不断加深印象,巩固记忆,便于在不断温习中增进理解,让其成为我自己。

天底下几乎所有行业都要持证上岗,为人父母却是一个例外。我的故乡虽是鱼米之乡,我生于斯长于斯,但往上三代基本目不识丁,是故,由于天性鲁钝,便从不敢怀抱侥幸,有任何取巧的奢望,而只用坚持读书学习的方式,用知识不断武装自己,以确保在养护和引导女儿的道路上,方向正确,始终能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

(注:为防误导,此间省去过往和当下所读相关书目的名称,请诸位师友见谅;如有相关方面的需求,欢迎私下交流)

2023年8月16日


一等父亲,二等教师,三等写作者。无所谓追求,简单生活,简约工作,致力于做更好的自己,做尽可能多的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