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笔记:创作者个人的人生状态决定着其散文创作的优劣

 df7086 2023-08-17 发布于河北

梁东方

就世界范围内主流的创作经验来说,写作和写作者的人生状态本身一直有着紧密的联系,不管是散文还是小说,都必然是发乎内的要求之下,自然的发生。作品商业化、作品工具化之后,作者的人生状态才逐渐和作品脱节,成了主要是为了适应市场需要而进行的码字。这个“市场”包括商品市场和政治市场,写作者都可以为了名与利、为了迎合其各个时期可能完全不同的需要而写出与自己真实人生状态无关乃至相反的作品来。

今天不讨论这样的异化,只说依旧按照发乎内在需要而进行的自然的、没有被扭曲的创作意义上的散文写作的一个特点。这个特点表明,散文写作者和其散文作品的一致性,在相当广泛的范围和相当深入的程度上,一直存在。这并不是说诗歌和小说等其他文学形式的作者就不是这样,只是说散文更在广泛的普遍存在中尤其如此。

从这样的意义上说,散文写作优劣,终究比的是创作者个人的生活状态的优劣。

古人云文如其人,用在散文上尤其恰当。一个人的散文好不好,往往和这个人的语言和文化积累有关,也在更大的程度上和这个人的人生旨趣、兴味追求与活得是不是超然甚至是不是有意思有关。

一个自身生活就枯燥乏味、平庸呆板或者急功近利、沽名钓誉的人,很难想象他的笔下能有好的散文作品出现。一个自己天天蝇营狗苟追名逐利,沉浸在低级趣味里不能自拔的人,也不可能写出审美意境高远的佳作来。写出来禁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馅儿来。

散文作为一种特殊文体,是直接显示一个写作者的全部人生质地的试金石。这其实就是为什么一些小说作者乃至一些小说大家从来不写散文的原因。写散文会暴露了他们真实的文化水准和真实的人生层次乃至人生状态,他们知道扬长避短,自己对这一点是非常警惕的。

英国诗人阿米蒂奇《流浪到故乡》写的是自己徒步沿着一道山脉走回故乡的经历,记述自己完全不带钱出发,沿途靠朗诵诗歌筹集经费以供自己饮食住宿之需,记述这一复古的浪漫之旅的全过程。

他其实是一直写诗不怎么写散文的,但是这部记述此次徒步过程的散文却大获成功,源于读者对其复古的浪漫主义行为的关注,对现代人重归山水的生活方式的倾慕。他作为一个行动者的魅力,直接造就了他的散文的强大吸引力。

杰弗里斯《威尔特郡的乡野生灵》中的一篇文章,写他在河里发现一条大鱼,生怕被沿岸的垂钓者夺了其性命,不惜徒步跟随,一路保护。这篇散文充满了源自一个酷爱着大自然的人的真情实感,真正做到了动人心弦,让人一读之下就爱不释手、就再难忘记。

一百多年前终生热爱观鸟的邮递员郝德逊,骑着车子在英伦三岛上纵贯南北,追踪鸟儿飞翔轨迹的痴情也为他的散文创作赢得了永远都不乏追慕者的芳名。

汪曾祺生活在物资匮乏、政治动荡的年代,却因为自己处变不惊地一直保持对包括吃喝在内的普通事物的极大爱好,写出来的相关散文才在后来拥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其本人也有了越来越高的文名。

好的散文写作者一定是好的生活者,是在生活中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人生爱好与人生脉络的有趣之人,这和一般的文学体裁的创作者,的确有所不同。在很大程度上,他们首先是有趣的生活者然后才是散文作家,而不是相反。

现在的一些散文作者,每每为自己没有什么可写的而苦恼,费劲巴力地像是写论文一样给自己找选题;一会儿是刘亮程式的乡野写作吃香了,一会儿是挖掘雄安传统文化的题材热门,一会儿又是古代丝绸之路的符合现实需要……这实际上已经违反了散文创作的自然逻辑,进入了南辕北辙之境,很难写出什么好作品来了。

一个有趣的生活者未必是一位好散文家,但是一位好散文家一定是一位有趣的生活者。否则哪怕他能取得一时的成功,也断难长久。在我们的文坛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靠查资料写散文的,靠抓住读者某种一时需要进行投其所好式的散文创作的,都可能暂时声名大噪,可往往是三天热度,时过境迁很快就被淘汰掉了,成了不大不小的笑话。

就如一位颇有地位的前作协副主席,老了老了给自己编了一本全集。没有想到,前前后后所有的散文作品都排列在一本书里的时候,一辈子自相矛盾的变色龙式的写作路数、追着概念和时髦跑的写作线索,都暴露无遗。反而成了一个笑

还别说,这倒也可以说是在一种很残酷的角度上,将自己一生随风倒式的庸碌乏味给活脱脱地画了出来。让人在不以为然的同时,也多了几声可叹的唏嘘感慨。

退一万步说,终究好作品是一回儿事,好人生才是更重要的一回儿事吧。如此蹉跎掉的,可不仅仅是什么创作,还有只此一次的生命本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