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孩子出现行为问题,家长要做到这两点

 好心情心理门诊 2023-08-17 发布于北京

   

心理咨询师从业9年以来,我接到很多青少年不良行为的个案。孩子出现不良的行为,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比如小学生可能对学习的兴趣不高、上课做小动作、做作业磨蹭、不遵守课堂纪律等等;中学生多表现为厌学、考试焦虑、上网成瘾、早恋、逆反、和父母对抗,甚至离家出走等不恰当的行为,这些行为都会影响的孩子完成他主要的任务——学习。父母经常在这样的问题面前束手无策陷入焦虑。这些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往往不是单一形成的,而父母这时可能软硬兼施试过各种方法都无效。

面对出现行为问题的孩子,家长该怎么做呢?其实只要家长做好这两点,孩子的行为问题就能有所改善并逐渐修正。

一. 放下控制,把主动权还给孩子    

记得多年前看过一部纪录片,讲的是狐狸妈妈的故事。狐狸妈妈生下四只小狐狸。狐狸妈妈对孩子们精心照顾,呵护有加,妈妈除了照顾小狐狸的生活,还每天带它们一起捕猎,训练它们奔跑、躲避猛兽以及识别陷阱的技能。四只小狐狸就这样一天天逐渐长大了。突然有一天,狐狸妈妈做出了一个让小狐狸们猝不及防的举动:它把四只小狐狸赶出了洞穴,并守住洞口,拒绝它们再回家。

小狐狸们不知道为什么妈妈突然拒绝它们回家,于是一次次强行要钻进洞里,妈妈就一次次把它们推出去,如此几番之后,狐狸妈妈终于愤怒了,开始毫不留情地撕咬它们。无奈之下,四只小狐狸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妈妈,各自踏入茫茫的森林中去。

狐狸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只有如此,让小狐狸们离开妈妈的庇护,他们才能学会独立生存,才能在妈妈老了或死了,不能再庇护他们之后,他们也能自己活下去。

《放手让孩子自由成长》这本书里有这样一句话——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树立这样的观念:成长意味着孩子跟父母的距离在拉远,距离越远,孩子成长得越好。

要想让孩子成才,家长们应该像狐狸的妈妈学习。心理健康的家长是能够给孩子和自己中间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孩子自己自由成长的。父母对孩子的帮助的方式就是不断的帮助,又不断的放手。这样才能培养孩子有独立、自我负责的精神,才会有能力能处理好他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这是我们每一个做父母的对孩子最大的期望。

这样的期望恰当的做法是什么呢?就是在孩子什么都不能做的时候,我们什么都替他做;能做一点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就不再替他做他能做的事情;孩子什么都能做的时候,我们就不替他做任何事情。

父母们不妨思考一下:学习是孩子的事,还是家长的事呢?当然是孩子自己的事!可有很多家长在孩子自己的事上频频越界了,一年级的孩子刚上小学,各方面需要适应,识字量不够,所以很多题他可能自己理解不了,家长适度陪伴,帮孩子理解问题,这是恰当的。但如果孩子三年级以后乃至上了中学了,你还紧盯着他,包括帮他整理书包、检查作业、一遍遍督促他写作业别磨蹭,写字的姿势要注意……这就是部分剥夺了孩子学习的自主权。孩子也不会在内心真正建立“学习是我自己的事”这样一个观念。他不认为这是他自己的事,所以他不会为自己的学习全权负责。很多出现问题行为的孩子还会利用家长对他学习这件事的在意程度,来威胁家长,提条件。因为他觉得学习是给家长学的。

去年网上曾爆出一则视频:视频中,一位中年母亲在室外长跪不起,在乞求一个10岁左右的孩子。这个孩子不是别人,就是她的儿子!这位母亲下跪的理由很简单,求孩子不要退学。母亲考虑到孩子将来的前途,为了不让孩子退学,便苦口婆心地好言相劝。孩子却提出:“如果你跪下的话,我可以考虑考虑。”结果这位母亲当真给自己的儿子跪下了。看着下跪的母亲,这位儿子非但没有丝毫动容,反而翘着二郎腿继续玩手机。他还将母亲下跪的照片拍了下来,得意洋洋的发到自己的QQ空间,并写道“开心每一天”。

这位母亲用如此卑微的方式跪求孩子上学,让人看着实在痛心!我们在谴责孩子不懂事、无情无义的时候,不妨反思:这位妈妈把孩子的事当成了她自己事,是她最大的焦虑,而这样做的效果达成她的期望了吗?显然没有。

如果她学会放手,让孩子懂得为自己的事、自己的前途未来负责,我想孩子反而会有机会去想一想:我自己未来该怎么办?这个孩子如果是个孤儿,没有父母照顾,他即便不上学,是不是也要想一下,我明天怎么办?我下顿饭吃什么?

我曾经做过一个高三学生沉迷游戏不去上学的个案,孩子不愿意来咨询室,我对他父母说,孩子不来不要紧,你们父母先来,看看是不是可以找到解决的途径。孩子父母来咨询室后向我讲述了孩子的大体情况:这个男生高二时被班主任劝学艺术,但他拒绝了,坚持高考只靠文化课。班主任是数学老师,一次该男生数学考试成绩不理想,班主任趁机批评他说:就你现在的成绩,单凭文化课你连个专科也考不上!孩子觉得受到了羞辱,高二结束后的暑假,在家刻苦努力学习,想着高三开学一考试,能一雪前耻。但高三一开学,他考得并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理想分数,因此就不再去学校,天天在家打游戏。父母焦虑得不行,软硬兼施,都毫无效果,一谈去学校就会激起孩子强烈的情绪,冲父母大喊大叫还砸东西。在咨询室孩子的    母亲一边讲述一边流泪,她说:孩子以前也很上进,现在怎么这么堕落了?

我问这个母亲,你现在是不是很焦虑?她回答是的,我说,你觉得孩子焦虑吗?她说他如果焦虑怎么还天天沉迷游戏?我说:你感觉你很焦虑,但孩子的焦虑可能是你的10倍。因为你只焦虑孩子未来怎么办,但孩子除了焦虑他自己的未来,还会焦虑同学怎么看他?羞辱他的那个老师怎么看他?怎么应对父母的情绪?他正是因为焦虑太高了,才逃避到游戏里麻痹自己,让自己不去想这些事。所以你们做父母的,这时应该看到孩子这个焦虑,给他减减压,如同给一个膨胀到马上要爆了的气球放放气,告诉孩子,一个心地善良、人品好、三观正的孩子(这是父母对孩子的评价),将来都活得不会差。成功的路不止一条,你想走什么路,父母都支持你!我们知道你现在压力很大,没关系,你按你自己的节奏和方式去调整,需要爸爸妈妈做什么,你就说出来,看我们能帮到你点什么。

这次咨询过后,父母反馈孩子玩游戏的时间有所减少,父母又来过咨询室两次,回去给孩子更多的接纳和支持,后来这个孩子顺利参加了高考,他母亲在孩子高考结束后给我打电话,她说老师我们一家都特别感谢你,不管孩子考出什么成绩,能上一个什么学校,我们都不在意,因为孩子终于回归正常的轨道上了。

这是一个把权利交还孩子的案例,当孩子感受到父母不再安排他的人生,他才能慢慢去思考自己的未来,学会为自己负责。相反,父母越管控太多,孩子就越不会为自己负责。

放不下掌控的父母,大多是把自己对生存的焦虑和未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了。父母都表面相信“孩子将来一定会比我强”这句心灵鸡汤,但骨子里却没有真正信任孩子自己具有自我调整、自我成长的能力。不信任的背后,还因为父母自己的自恋,总觉得自己的人生经验可以指导孩子,可以让他少走弯路,自己安排规划的才是孩子通往成功最好的捷径。可事实是这样吗?且不质疑家长自己有没有达到他期望孩子达到的“成功”标准,时代在不断进步发展,上一辈的成功经验真的就适用于孩子所处的时代吗?

放下掌控的第一步要先放下自恋,然后再放下权威。

很多家长会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所以就要听我的,我打骂训斥你都是为你好,你不听就是不懂事,你反抗就是大逆不道,从没有给到孩子平等和尊重。

孩子年幼弱小时无力反抗,但如果到了青春期,他就会像一根弹簧一样,你施压越大,他反弹越大,很多孩子就会出现叛逆、对抗,甚至与父母发生暴力冲突。

放下权威,家长要学会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顾及他的面子和自尊,不随意斥责、羞辱、贬损孩子,给他选择的权利。孩子的人生只有他自己有权利去掌控,崎岖或平坦,都是他自己的选择,活出自己,才是每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最大的意义。

   

二. 学会沟通,父母的建议才有效

孩子出现行为时,可能也是父母对孩子说话最多的时候,但孩子真正接收到多少呢?或家长的沟通的目的达到了多少呢?有些对话的结果往往无效,甚至与原本的目的背道而驰,激起了更大、更激烈的冲突,这样的沟通都是无效的。之所以沟通无效,家长可能在跟孩子沟通和交流过程当中忽略了很多东西,没有运用合理的方式,我总结归纳了四条有效沟通的方法,家长们可以在下次和孩子沟通中试一试。

    1、控制情绪,用平等尊重的态度沟通

家长因为孩子出行的行为问题焦虑、愤怒,忍不住了便开始数落孩子,这只是发泄家长的情绪,并不能达到沟通的目的。父母劈头盖脸地指责孩子,会导致孩子内在价值感降低甚至丧失。他会觉得自己在爸爸妈妈眼里都一无是处,然后可能就会自暴自弃,走上更不积极的道路了。所以,沟通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孩子在成长中出现行为问题,我们要心平气和陪孩子一起去面对,父母情绪越平和稳定,越有助于孩子的调整。

家长可以用商量的语气问问孩子:“出现这个问题,我想听听原因,你能告诉我们吗?”“我们对于你的想法不太清楚,你能具体和我们说说吗。”“我们想知道你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你可以和我们聊聊吗?”这样,孩子才有可能说出他内心真实的想法,让沟通继续。

   2、先学会倾听,再接纳共情

当孩子说“我就是学不进去”、“我就是控制不住要玩游戏”,听孩子说出原因时,不要着急评判,“你就是懒”、“谁学习不辛苦啊”……这些话只能让孩子封闭沟通的欲望,激起反感抗拒,不会有好的沟通效果。而家长的及时共情接纳,也许能让孩子升起去面对困难的力量。“我知道这对你来说做到不容易”、“我看到你也在努力地控制了”、“你觉得我们怎么做可以帮到你?”这些话能让孩子感受到前面有个巨大的困难,但是他不是孤军奋战,父母在想办法和他一起解决,他就能有勇气学着面对,而不是逃避。

    3、用商量的语气提出建议

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时,父母除了焦虑、愤怒之外,最理智的做法是学习。自己可能不够专业,那需要向专业的老师学习专业的方法。无证上岗做父母这么多年了,孩子出现问题时,恰恰也给了父母一个成长的机会,听取专家的建议,学习时间管理的方法,然后再给孩子提出有益的建议。提出建议时可以说“我从一位老师那了解到一些方法,我们一起试一试,看看能否给你一些帮助?”“方法你了解一下,按你自己的节奏来调整,我们慢慢来,试试看。”

    4、放大优点,提升孩子内在积极动力

沟通的时候,可以适时表扬孩子最近好的表现,越具体越好。比如孩子玩手机时间减少了,就可以说:“我看到你连续三天玩手机的时间都没有超过三个小时,我知道你在努力控制自己了,这是需要意志力才能做到的,孩子你很棒!”比如孩子在练字,你拿过来一看,写得乱七八糟,但有一个字写得还不错,这时家长如果只批评和要求,“你看看你写的什么?跟虫子爬得似的,今天再练十张!”这样绝对会打击孩子继续练字的积极性,如果我们说“哎,这个山字写得不错,横平竖直,继续加油,相信不多久你全部的字都能写这么好!”当孩子每一点滴的努力都被家长看到时,会增强他内在积极的动力,他就愿意继续去迎向困难,向更好的方向奋进。这就是“阳性强化”。

 ●     

结语

蔡元培先生曾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伴随人的一生,影响人的一生,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所以教育工作者说: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每个孩子都有向上生长的动力,家长多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孩子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孩子身心健康,才是最好的未来。与天下父母共勉!


科普|解惑|答疑|辟谣|懂你|涨知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