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自然后果教育孩子

 lttc 2016-03-18
任何行为都有其自然后果——包括正面和负面的——要么改善我们的日常生活,要么给生活增加困难。

不再用纪律约束孩子,要求我们必须学会如何让自然的后果纠正孩子的行为。这是一种强有力的促使他们自我学习与领悟的方式,是帮助孩子成长的必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通过发展更好的生活技能,对自己行为的后果作出反应,凭借自己的力量走出困境。这种方法需要父母学会退一步,让生活做孩子的老师,而我们能够提供的是鼓励和指导。
一个孩子对我说:“如果我不听妈妈的话,就要面对一定的后果。”我问是什么样的后果,他说:“我不能出去玩。”

我问:“上次你出去玩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你妈妈就不让你再出去玩了?”

孩子回答说:“上次玩得很好,但我妈妈说我不听她的话。”

虽然改变了措辞,但这位母亲依旧是在惩罚她的孩子。无论称其为“纪律”还是“后果”,如果我们仍然惩罚孩子,就只能让孩子觉得我们的做法是换汤不换药。被称为“后果”的惩罚仍然是惩罚,孩子们心知肚明,他们不会上当。只有当孩子明白了自己的行为所引发的后果时,才能懂得道理。如果我们予以处罚,他们就得不到教训,只会讨厌我们。

一位家长对我说:“孩子做出了这种行为,我要给他什么样的后果?”

我问他:“你是什么意思,‘给’你的孩子后果?”

“给”后果的想法完全是误解。我们无法给出后果,就像在超市里把商品放进购物车一样。后果是“自动”嵌入在特定情境之中的,我们不用做什么,它就在那里。在你想要“给”孩子后果的那一刻,你已经走进了惩罚的领土。

后果是自然出现的,直接与当前的情境有关。后果不涉及强制,不会强迫孩子屈从于我们的意志。比如,当我们往一个杯子里倒了太多的水,水会溢出来;这教会我们,下一次不要倒太多水。如果我们碰触烧热的炉子,结果烫伤了手;这教会我们,不要碰热炉子。如果开车时不专心,就会造成事故;这教会我们小心驾驶。

然而,很多父母出于保护孩子的意愿,往往不会让孩子体验不当行为的后果。为了不洒出水来,孩子每次往杯里倒水时,我们都不让他们装得太满。我们完全可以退后一步,让孩子自动发展自律、自力更生和自行建立责任感。


后果对孩子的行为天然具有决定作用,孩子会对后果作出本能的正确反应。这种情况下,父母不能过分插手。需要我们对后果加以干扰的唯一条件,就是存在真正的危险。比如孩子在一条交通繁忙的马路上奔跑,吞下了有毒的物质,或者以其他方式伤害自己或别人的时候。

有时候,生活会提高孩子学习知识的代价。例如,一个孩子可能会洒出好几次水才学会不要把杯子装满,假定他们拥有足够的运动技能和肌肉协调程度。孩子可能要被炉子烫不止一次,才知道应该小心不要去碰。父母有权预先警告孩子,帮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引发负面后果。但是,如果孩子仍然固执己见,那么父母就要退后一步,让自然后果做好它的本职工作。只要后果不会引发人身伤害或死亡,那么家长就不要进行干预,让孩子自己去学习收获。
在很多客户身上,我发现父母常常会难以理解自然后果和人为施加的“后果”之间的区别。
如果孩子缺乏礼貌,父母可能就不让他们参加朋友在溜冰场举行的生日派对。如果孩子打了别人,父母或许会打他一巴掌。如果孩子没考好,父母也许会没收他的手机。如果孩子说谎,父母可能不让他玩电脑。注意,这些都不是后果,而是惩罚。它们和孩子的行动没有直接关系,不会自然发生,而是父母强加的。

人为强加的后果不管用,孩子没法理解它们,因为它们是不合逻辑的任意惩罚。我告诉家长们,除非是货真价实的自然后果,否则惩罚总会适得其反,它会导致不良行为,并且在父母与子女之间造成裂痕。

家长们会随意创造“后果”。因为这些所谓的“后果”,比如不让孩子看电视、玩电脑、用手机、去派对,还有禁足或者打屁股,都取决于父母当时的心情。这些“后果”今天可能很严重,明天就轻一点,这根本不是什么后果。

尊重自然后果,孩子们就能明白,他们的每个行动都会唤起一定的反应。我们应该退后一步,让他们体验到自己的行为结果,帮助他们与世界建立和发展有意义的关系。因为我们不再从中作梗,他们就不会认为我们是应该反抗的敌人,而是可以用来寻求庇护、鼓励和指导的盟友。
11岁的妮可起床后总是磨磨蹭蹭,经常错过校车。她的母亲不希望她在学校挨批评,就开车送她上学。但越是这样,妮可就越磨蹭,她的母亲几乎每天早晨都要送她上学。母亲厌烦了妮可的拖拉,然而却一直开车送她,希望她上课不要迟到,同时祈祷妮可第二天能够奇迹般地准时出门。

后来,这位母亲终于明白自己成了妮可坏习惯的帮凶。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认真思考:女儿是否缺乏安排时间的技能,抑或是她有能力管理时间,但没有看到管理时间的必要?因为母亲总会开车送她上学,保护她不被后果伤害。于是,她改变了做法。

之后的一天,妮可起床之后,母亲没有拿着外套和车钥匙冲进来,而是穿着睡衣,慢悠悠地喝着咖啡。一分钟后,妮可才意识到,妈妈今天早晨不会开车送她。她吓得哭了起来:“妈妈,我该怎么办,你要帮助我。”虽然看着女儿担惊受怕并不舒服,但母亲知道,让妮可知道迟到的自然后果更加重要。于是母亲让女儿坐在那里焦虑了整整五分钟,让她静下来思考各种因果联系。然后,母亲建议:“让我们想想解决方案。”几分钟后,妮可实事求是地说:“学校已经开始上课了,我只能去老师的办公室开一张迟到证明。”当天,妮可得到了迟到证,从此以后,她再也没错过校车。

妮可在一天之内就学会了母亲此前很久都没能让她接受的教训,这是因为母亲让她直接面对迟到的自然后果。我发现,很多家长都不愿意这样做,因为他们试图延缓孩子面对自己行为后果的忧虑,这其实是扼杀了让孩子真正成长的机会;与此同时,如果父母还要对孩子大呼小叫、严厉谴责,那么父母和子女的焦虑水平都会飙升。

我们无法完全回避焦虑,因为它是生活和呼吸的自然组成部分。当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如果觉得肚子饿了,就会焦急地哭闹。如果我们感到孤单,焦虑就会促使我们呼唤父母来安慰我们。如果让孩子自然地体验到焦虑,并且达到足够的“剂量”,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他们的成长。
家长的任务不是消除焦虑,而是监视它,使它既不太少,又不铺天盖地。有些孩子比别的孩子更加敏感和脆弱,我们应当注意不要把自己的恐惧灌注到他们身上。通过适当的指导,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能够学会处理自己的焦虑。当然,前提是可能需要父母的适当干预,以确保不会发生意外。

父母需要认识到,当我们无法确定孩子是否掌握了缓冲紧急事件的技能时,应该让他们面对失败的情况。与其处处为孩子安排好,不如给他们一定的考验。角色扮演是一种有价值的技巧,我在客户的孩子和我自己的女儿身上都使用过,以便帮助他们发展应付不同情况的能力。我经常在办公室里反复研究孩子们在开学第一天、社交场合、家庭作业管理和睡觉之前需要处理的各种事项。通过实践,孩子会变得善于处理他们遇到的各种情况。

一旦父母意识到人为干预和自然后果的效应是截然不同的,就需要确定各种情况导致的自然后果,然后在让自然后果生效方面保持一致性。例如,如果一个孩子在墙上画画,有效的纠正方法并非拿走孩子的颜料或者不让他玩电脑。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清理墙面有多么麻烦,所以要在正确的地方画画。如果孩子不吃饭,就让他们挨饿,直到他们和父母一起制定出有效的饮食计划为止。如果孩子不写作业,不要催促,让他们第二天直接和老师解释,在课间休息的时候补作业。如果孩子不按时睡觉,第二天不要叫他,让他睡到自然醒,自己承担后果。

如你所见,在每种情况下,结果都会自然出现,并通过环境的直接反馈给孩子教训。直接和即时的反馈是最好的老师。其实,这种方法非常简单,只是执行起来很难,它需要我们允许后果自然呈现,而不是运用传统的纪律来约束孩子。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