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疾病:不要再碰瓷我了,我没有那么酷,你也没想象得那么脆弱

 好心情心理门诊 2023-08-17 发布于北京

我的名字是:心理疾病,人们说我是个坏孩子,说我不应该存在于这个世上,给人们带来痛苦。

面对这些指责我也很抱歉,但经常看到有些人本身没有心理疾病,却总来找我碰瓷,这让我很尴尬;而有些不了解我的人,也总是诋毁和忽视我,这让我不能忍。

下面,带大家真正认识一下真正的我(心理疾病)。

#1

不要再给自己贴心理疾病的标签

这一点也不酷

熬夜玩手机时我有“失眠症”睡不着;

学习听课时我有“健忘症”记不住;

上班工作时我有“拖延症”干不动;

追的剧烂尾,让我“抑郁”;做的事暂停,让我“焦虑”;

不想和不喜欢的人打交道,我有“社交恐惧”;

麻烦进门先脱鞋,我有“强迫症”!

因为我有心理疾病,你们要忍着我、让着我、宠着我、顺着我。

你身边是否也有很多像上文所得的这样的人,他们总是在为自己贴上心理疾病的标签,难道这些心理疾病的普及率高到人人都有的地步了吗?

其实这些人并不是真的有心理疾病,之所以疯狂碰瓷心理疾病,大致有以下的几类原因:

1、对心理疾病不了解

很多人对相关心理疾病的定义及诊断标准并不了解,通过自己简单粗暴的理解,就声称自己得了心理疾病。

心情抑郁,不一定就是“抑郁症”

一人独处,不一定就是“自闭症”

重复做事,不一定就是“强迫症”

2、对自己的保护

很多人给自己贴上心理疾病的标签,动机在于自我保护。

大肉嘴里塞,蔬菜一边靠,零食吃不少,减肥减不了,就说自己得了“暴食症”,完全控制不住大脑。

晚上把夜熬,早上起不了,上班要迟到,声称自己得了“嗜睡症”,无法做到正常开机启动。

这种心理自我保护式的贴标签,通常是为了达到推卸责任、逃避责罚、博取同情等效果,“我承认,都是心理疾病惹的祸”。

在心理学上,当人的动机或行为不被社会所接受,或因其它而受挫时,为了减轻因动机冲突或失败挫折所产生的紧张和焦虑而找一些表面上冠冕堂皇的理由来为自己辩护以自圆其说,当然这些理由是经不起推敲的,并非真理由,也非好理由。但在一定的时候可起到心理保护作用。

其实,心理自我保护机制普遍存在于人的心理活动中,其功能类似生理上的免疫系统。当人们由于某种原因将要或已经陷入紧张焦虑状态时,就可借助心理自我保护机制来减轻或免除内心的不安与痛苦以更好地适应生活。

3、从众心理,感觉这样很酷

看到电影电视里有的心理病人很酷,看到许多名人或艺术家都有心理疾病,随着身边的人都在自嘲式的贴心理疾病标签时,心理疾病的标签渐渐演变成一种潮流、时尚,是一种很酷的体验,于是在从众效应的推动下,大家都争先模仿。感觉没点心理疾病都low得不好意思出门交朋友!

我周围的人个个病得不轻啊……可是万一别人我觉得太正常了被针对被排挤怎么办,对了,我有洁癖,这些人有病,我要远离他们,免得自己也被传染了。

在心理学上,人们除了追求独特性,还追求认同感,人类学家就曾经提过,人们会选择在当下时代所能理解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冲突与痛苦。所以当媒体、影视作品或专家们把某个心理疾病的症状引入公众的视野时候,很多人就会选择这个时代流行文化所能接受的新形式,也就是声称自己患有某种心理疾病,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负面感受,从而获得在特定文化圈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以上三点原因,造成身边出现越来越多的“假心理疾病患者”的诞生。

#2

对于真的病人

也千万不要忽视和诋毁

你的抑郁症就是矫情;

你的拖延症就是懒惰;

你的强迫症是闲的发慌;

你的失眠症是根本不困;

你的选择恐惧症是因为穷。

没有亲身体验,根本就不能感同身受……

山雨欲来风满楼,其实很多心理疾病的出现,也会有一些前兆,但是很少有人去关注。

当发现心理疾病已经侵入自己的生活时,再去调整却发现已经无法自我调整。

如果你自己活着身边的人身体出现以下症状,就要倍加小心了。

1、说话颠三倒四,难以正常沟通

当人体精神方面出现问题的时候,大脑的活动会发生紊乱,在于别人进行交流沟通的时候,虽然能够滔滔不绝的讲话,但是所讲的内容没有逻辑性,说话颠三倒四,前后讲话没有明显的关联,普通人听了以后,很难正常与他们进行沟通。

2、经常出现幻觉,总觉得周围有人关注自己

一般来说当人体精神出现异常的时候,心理上会有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对于周围事物的观察会变得非常敏感,总觉得身边有人在监视自己,有人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甚至有的时候还会出现幻觉,幻想出一些不存在的人或者事物,但是自己坚定不移的相信那些幻想都是真实的。

比如,有的精神病患者,患有被害妄想症,在半夜不愿意睡觉,因为总幻想出有人要伤害自己,有的时候甚至还会拿起武器伤及无辜,若是出现这样的情况,家人一定要及时控制好患者,将他带往医院去接受治疗,否则病情可能会继续加重。

3、行为举止异常,情感冷漠

不少精神出现异常的人,由于丘脑功能下降,脑部神经出现紊乱,情感上会变得很冷漠,原本活泼爱笑的人,会变得冷漠脾气暴躁。对待身边的家人和朋友,他们往往存在一种敌对的心理,总觉得身边没有人能够理解自己,认为自己被大家孤立了。

时间长了,在这样消极心理的影响下,他们的行为举止会出现明显的异常,经常做出一些周围人没有办法理解的事情。但是由于大多数精神异常的人,缺乏自知力,因此他们从心理上不会觉得自己有问题,家人要带他们去就医,很多人心理会产生抵触,行为上会抗拒,这个时候家人要给予充分的耐心,必要的时候采取强制的手段,帮助精神病患者进行相关的治疗。

人体出现精神方面的疾病,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生活中受到了极大的刺激,遭受了多种事件的打击,以及先天性基因有问题,引发的精神异常等等。但是大多数精神病患者,往往没有办法主动意识到,自己精神方面有问题,反而会觉得自己遭受到了陷害,只有自己的是清醒的,周围人都被蒙在鼓里,因此大多数精神病患者,都是在家人的陪同下,才会去医院接受相关的治疗。

总的来说,对于真的患有心理疾病的人们,准确地使用心理疾病标签会鼓励他们寻求专业帮助。但是以随意的态度声称自己患有心理疾病,甚至将心理疾病作为玩笑或谈资,可能会带来危险的后果:随意给自己贴心理疾病的标签,会强化大众对于心理疾病的浪漫想象,使得人们对于心理疾病的理解过度简单化。随意给自己贴心理疾病的标签,也会让大众对于真正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所应采用的应对方式产生理解偏差。

1

END

1

科普|解惑|答疑|辟谣|懂你|涨知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