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所说的“焦虑”有2种,一是焦虑状态,如我们准备上台演讲时、和心仪的ta对话时的紧张、焦虑感,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紧张”。二是焦虑症,其实医学里面的焦虑障碍是包括社交恐惧症、惊恐障碍、广泛焦虑障碍、分离焦虑障碍等一大类疾病的总称。而老百姓口中焦虑症最多指的是“广泛性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是指对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表现出过分的焦虑和担心,比如说下个雨就天天担心发洪水,看到交通事故就担心自己亲人在路上会出事儿等等,严重影响生活。广泛性焦虑障碍是一种精神疾病,需要得到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帮助。 其实,适当的焦虑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效率,比如考试的时候适当的紧张会让我们交感神经更兴奋,注意力更加集中更好的完成考试,如果这种紧张感觉严重影响到自己生活,可以采用放松训练的方法,逐渐缓解焦虑情绪,体验放松感,(具体放松训练方法将在文章末尾呈现)。 对于广泛性焦虑障碍,最好的方法就是“寻求专业的帮助”。广泛性焦虑障碍可能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及时的干预和治疗尤为关键,抗焦虑药物和心理治疗都可以帮助你应对焦虑症的困扰。 (若您想了解自己的焦虑水平,可进入好心情APP进行测试。) 很多患者刚开始服用抗抑郁药的时候都可能出现嗜睡的情况,嗜睡是很多抗抑郁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最常见于开始服用抗抑郁药的一两周内,伴随治疗的持续,嗜睡情况会得到一定减轻,如果嗜睡症状没有减轻,建议您寻求医生的帮助。不过切记!千万不要自行停药!如果存在嗜睡的情况,以下几点建议可能会帮助到您:
适应障碍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遇到的情况,比如刚毕业进入到工作的时候会对工作单位产生各种不适应,害怕自己不能胜任工作,害怕被领导批评等等。不过出现适应障碍,不如尝试下以下几种方法:
得抑郁症,家人不理解, 觉得是无理取闹,没有人陪伴,该怎么办? 很多抑郁患者都会觉得家里人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有的患者会离家出走。这些情况都是非常常见的,其中原因包括家人对于抑郁症的不了解,也包括本身病情给家属带来的负担等等,不过,家庭是抑郁症患者最温馨的港湾,如果您的家人不理解您,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给到您:
虽然双相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不过在现实中很多精分或者双相患者可能确实会在不同的医生就诊得出不同的诊断结果。这是因为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的某些症状很相似,如果医生没有长时间的跟踪病情可能会得出不同的诊断结果。 双相障碍以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精神分裂症最本质的症状是思维障碍,思维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妄想往往荒谬离奇缺乏现实依据,情感反应也很迟钝或平淡。 具体表现分别有: ①双相障碍患者他们有时情绪是极度兴奋的,精力旺盛,连续学习、工作几天几夜不睡觉也不感到疲惫;而有时情绪又很低落,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反应慢,易感到疲惫,入睡困难或早醒或惊醒。想到未来工作时,有时候会说我发现了某现象,给我一定时间,我一定可以生产出某某产品,赚大钱,成为世界首富;有时又像抑郁症一样,觉得前途没有希望,提不起动力,人生无意义;但一旦他们的情绪恢复正常,他们的其他症状也会自行消失。 ②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是思维奔放,当下说事件A,下一秒就说事件B,再下一秒换成了事件C;有时你和他聊天,聊着好好地,他突然不语了,表情呆滞,流出口水,过几分钟之后又自行恢复;有时幻想自己被某位古人或外星人附体,知道世人都不知道的秘密或真理;有时出现很痛苦的幻想,例如幻想自己被人殴打,反抗无力,极端痛苦;以上这些症状并不像双相一样,即使情绪正常,许多症状仍然存在。 很多抑郁症患者开始服用抗抑郁药后都会有感觉自己反应变得更迟钝了,记不住东西了等等表现。其实这些问题经常出现在刚开始服用抗抑郁药的一段时间内,随着抑郁药的持续服用,这些症状都会得到一定的减轻或者消除。 这位哥哥应该了解到的是,相比抗抑郁药给自己带来的学习能力下降,抑郁症带来的影响更加严重,抑郁症发作次数和患者学习能力下降呈正相关,及时治疗是让妹妹回归学校的最好手段。不过,鉴于妹妹目前的情况,有以下几个建议给到这个焦急的哥哥: ① 采取碎片化的学习策略。有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无论外显记忆还是内隐记忆均存在受损情况,但抑郁程度越重,外显记忆损害的情况越严重,而内隐记忆损害程度与症状严重程度无关。提示着我们,或许抑郁症患者他们背书、记知识的能力下降,但是对于无意识下看到或学习的知识记忆力不会受到影响。我们通过碎片化、实践化的学习方法可能会更有助于抑郁症孩子的知识掌握,比如说每天上学的路上开始听英文歌曲,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学习数学或物理知识等等,都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 ② 接受心理治疗。通过药物治疗,在症状缓解期,甚至抑郁症状完全恢复,患者仍残留学习记忆功能损害。但有研究证明,通过心理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认知症状,如认知康复技术可显著提升抑郁症患者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还有研究发现心理加药物治疗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对于即将参加重要考试的抑郁症患者来说,或许收益颇多。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任何一个父母听到孩子说这话,无疑是悲伤甚至绝望的。儿童对于生命观的概念尚未形成,也比较容易冲动,因此父母肯定无比担心。不过,孩子说这话的时候可能透露了以下几点信息值得家长关注:1、孩子可能认为自己和父母的关系不太满意。2、孩子可能正在准备自杀所需要准备要点。3、孩子可能存在比较心理或精神健康问题。 不过,孩子说出这句话也不一定是坏事。大部分情况下,孩子愿意向父母情感宣泄“我自杀关你们什么事”,在一定程度上是想告诉父母“我希望得到你们的关心与支持”。因此,有以下几点建议给到提问的这个妈妈(爸爸): 1、倾听孩子诉求。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感受与真实需要,尊重孩子想法,让孩子感受到关心。遇到孩子无理取闹或者“不听话”不要先否认或者发脾气,打骂,不如先“忽视”他一段时间,等他的情绪过去后再去沟通。 2、给予孩子适当的支持。孩子能力有限,寻求父母支持是很常见的行为,这个时候尽量让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自己的目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帮助,这样不仅有助于孩子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这个过程中增进了孩子与家长的沟通。 3、及时寻求帮助。如果孩子出现和父母讨论自杀的问题时,需要及时识别是否可能有抑郁或者其他精神心理问题。寻求医生的必要帮助是必要的。 具体做法:采用鼻子呼吸,腹部吸气。双肩自然下垂,慢慢闭上双眼,然后慢慢地深深地吸气,吸到足够多时,憋气2秒钟,再把吸进去的气缓缓地呼出。自己要配合呼吸的节奏给予一些暗示和指导语:“吸……呼……吸……呼……”,呼气的时候尽量告诉自己我现在很放松很舒服,注意感觉自己的呼气、吸气,体会“深深地吸进来,慢慢地呼出去”的感觉。重复做这样的呼吸20遍,每天两次。这种方法虽然很简单,却常常起到一定的作用。如果你遇到紧张的场合,或是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手足无措之时,不妨先做一次深呼吸放松。 ![]() 参考文献: 1.https://www./diseases-conditions/depression/in-depth/antidepressants/art-20049305:Antidepressants: Get tips to cope with side effects 2.https://www./diseases-and-disorders/mental-health/2019/depressions-impact-on-memory-022119:Depression’s Impact on Memory 3.Priyamvada R , Ranjan R , Chaudhury S . Cognitive rehabilitation of attention and memory in depression[J]. Industrial Psychiatry Journal, 2015, 24(1). 4.https://www./diseases-conditions/suicide/symptoms-causes/syc-20378048 5.《精神障碍诊疗规范》 ![]() ![]() 最新配送范围及时效 点击查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