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焦虑症了解多少?
焦虑症是精神疾病吗?
事实上,中国首次全国性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焦虑症是我国最常见的精神障碍,年患病率为5.0%,终生患病率为7.6%。
尽管焦虑症的患病率比较高,但很多朋友仍对焦虑症的认知存在很多误区,有可能干扰了焦虑症的规范治疗。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常见误区有哪些~
事实并非如此。
焦虑症不仅有持续性的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恐惧、害怕、忧虑的内心体验,还常伴有不同的躯体症状。
● 呼吸系统:会出现胸闷、气短、胸部压迫感、呼吸加快,严重时甚至有窒息的濒死感。
● 泌尿系统:会出现尿频、尿急、性欲减退。
● 消化系统: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下降、口干、口苦等。
● 心血管系统:会出现心慌、心率增快、血压升高,严重时出现心前区压榨性疼痛。
● 神经系统:会出现头晕、头痛、视物模糊、耳鸣、四肢发抖、肌肉疼痛等。
另外,焦虑症还会引起睡眠问题(如入睡困难、早醒等),睡不好觉也容易继发其他躯体疾病,如高血压等。
因此,焦虑症不是一种简单的情绪反应,而是一种会对身体造成明显或潜在影响的精神障碍疾病。
焦虑其实和喜怒哀乐一样,是人类的一种正常反应。
当我们在面对经济、家庭、工作等问题时,可能会产生焦虑情绪。虽然这种焦虑情绪,有时也会让我们烦躁不安、失眠、不想吃饭,但它的影响往往是短暂,一般在这些不顺的事情解决后焦虑便会有所缓解,甚至消失。
而且适度的焦虑具有积极的意义,它可以提高大脑的反应速度和警觉性,帮助我们应对当前或将要出现的危险状况。
而焦虑症以过度的紧张、恐惧、担忧、回避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为主要特征。这种紧张恐惧通常没有具体的原因,或者和现实的威胁明显不相称,持续时间较长(至少3个月),不会随着客观问题的解决而消失,引起患者明显苦恼,或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日常生活。
因此,短暂的焦虑情绪并不是焦虑症。
患焦虑症的你是否也出现过记忆力减退、经常丢三落四、学习能力下降的情况呢?
是不是也会不自觉地认为自己脑子不好使呢?
事实上,焦虑症并不存在真正的记忆力损害,出现记性不好、学习能力下降这些情况是由于过度焦虑,往往注意力无法集中,思考力和行动力降低造成的。
当我们因某些事情而感到焦虑时,的确可以通过深呼吸,调整心态,让自己放松下来的。
但当诊断为焦虑症时,单靠个人自我调整是难以缓解的。
焦虑症会严重影响生活、工作或人际关系,此时要做的是,在精神心理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采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治疗手段。
吸烟或喝酒的确可使人在烦躁、紧张时获得短暂的平静。这是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能刺激多巴胺神经元释放快乐激素——多巴胺,再加上酒精还有镇静作用,所以,会让人产生愉悦感和放松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