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300年前《出师表》真迹,字迹太美,作者匿名,堪比王羲之!

 凤凰山居士 2023-08-17 发布于江西

学书法教程

2023-08-17 17:01

唐代是中国书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众多名家如繁星般璀璨,无数人才辈出。即使是那些无名僧侣在敦煌藏经洞抄写的经文,也足够让后人学习一辈子。在唐朝,书法成为一项全民爱好,几乎人人都能写几笔。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渴望成为名垂青史的书法家。

有些实力超凡的高手,并不愿意“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或者成为朝中大臣的门客,专职从事书写。他们担心给自己惹上麻烦,因此选择隐姓埋名,就像顶级刻工一样。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就藏着一件这样的书法作品,名字不详,但字迹绝美,水平甚至超过了初唐四家,接近于二王的水平。

这件作品名为《诸葛亮出师表》,采用行书写就,创作年代已无从考证。有专家认为它出自李邕之手,但细观用笔之灵动潇洒,超越了李邕。这件作品出土时仅存前半段,全卷46行,共260余字,单字大小为3.5厘米。《出师表》作为“千古一相”诸葛亮的代表作,一直广为流传,也成为书法家们热衷誊写的题材。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这是南宋两位爱国诗人陆游和文天祥的名句,以《出师表》为内容,再配上绝妙的书法,作品的格调不言而喻。再来看这件作品,通过整体的笔法和结字特点,可以推测它应该是唐代中期或更早的作品,距今已有约1300年的历史。

唐代早期的书法一直受到“二王”书风的影响,遒劲潇洒而自然,注重笔墨的中和之美。因此,褚遂良、虞世南、陆柬之等人的作品都具有优雅的风度和极致的纵逸之感。从唐玄宗时期开始,雍容华贵的风格盛行,这时的书法常常笔画丰腴肥厚,墨色浓烈饱满,典型的例子有《鹡鸰颂》和徐浩的作品。

再来看这件《出师表》,采用行楷书写,笔法来源于《兰亭序》和《圣教序》等作品,如“于”“之”“殊”等字,就像是由王羲之亲笔所写。全卷甚至有集王字的感觉。起笔时既有藏而不露,又有显露于外,行笔以中锋为主,笔画的粗细对比明显。其中“中道崩殂”的“崩”字轻盈细润,与另外三个字形成鲜明对比。

《出师表》的结字欹侧险绝,中线左右摇摆,重心也上下变化,“崩”字向左下倾斜,而“殂”字又向右下取势。整个作品的结构宽绰,左右开张,与“二王”的纵向取势不同,更接近于李邕、徐浩和颜真卿的风格。《出师表》将“二王”书法的飘逸洒脱与中唐书法的浑厚雄健相结合,颇具趣味。

这件行书作品是唐入晋的代表作,笔法严谨丰富,个性鲜明,是难得的大唐行书佳品,也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出师表》墨迹真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