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为何认为《道德经》是一部兵书?

 扫地僧一一 2023-08-18 发布于江苏

图片

对于《道德经》这部著作的性质,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说,《道德经》是一部阐述“道”的哲学著作。而有的人则认为,《道德经》实际上是一部兵书。

图片

《隋书·经籍志》兵家类著录中,就有“《老子兵书》一卷”。唐宪宗朝议郎王真在其《道德经论兵要义述·叙表》中,指出《老子》五千言“未尝有一章不属于言兵也”。他把《老子》八十一章皆视为兵书而加以阐扬。

对于《道德经》是一部兵书的看法,古代有之,近人更有之。章太炎在《訄书·儒道第三》中,认为《道德经》一书简要地概括了古代兵书之要旨;指出:“老聃为柱下史,多识掌故,约《金版》、《六韬》之旨,著五千言,以为后世阴谋者法。”《道德经》既然讲兵家韬晦谋略,它为后世兵家所法,是理所当然的。

图片

毛泽东在学生时代就读过《道德经》。据他的同学萧子升在《我和毛泽东的一段曲折经历》中回忆说,他与毛泽东在“游学”过程中与拜访的刘翰林和山寺方丈都谈及了孔子和老子,可见毛泽东早年对老子就很熟悉。

毛泽东自己也坦言,自己在近代人民战争中正是运用了老子“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等重要战略战术思想,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还说:“楚汉成皋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有名的大战,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取胜的”。

老子欣赏水的品性,云:“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如同水的性格一样以柔克刚、以弱胜强、避其锋芒、迂回曲折、后发制人。老子又云“致虚极守静笃”、“清静为天下正”。这种心静意专、以静制动、以逸待劳的观点,亦是毛泽东这样的兵家所看重的。

图片

1945年,毛泽东在为“七大”作总结时谈到面临的困难和应付的方针,说:“我曾经同国民党的联络参谋讲过,我们的原则是三条,第一条不打第一枪。《老子》上讲'不为天下先’,我们不先发制人,而是后发制人。” 这里的意思也就是先弃后取、先退后进、先让后争,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策略。实践证明这个战略决策是非常富有远见的。

1949年8月,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针对当时美国企图对刚诞生的新中国搞封锁,义正辞严地说:“多一点困难怕什么。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老子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而且实行叫我们死……”

图片

毛泽东在这里引用老子的话“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进一步阐述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的豪情,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以面对即将诞生的新中国所面临的巨大困难,确实起到了“一言可当十万兵”的作用。

建国后,毛泽东还常读《老子》一书,并评注说:“其中有辩证法。”他在外出时,曾指名带上《老子》。毛泽东最感兴趣的是其中的辩证法。春秋战国时代,社会、政局经常处于巨大变革之中,老子从“社记无常寿、君臣无常位”的现实中,认识到运动与变化是世界的永恒主题。这种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宇宙间万物万事都存在着相互矛盾的两个对立面。

1957年2月,毛泽东在第十一次最高国务会议(扩大)上所作的题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中说:“我们必须学会全面地看问题,不但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反面。在一定的条件下,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的东西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在这里,毛泽东引用老子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观点,教导人们要全面地看问题。所谓全面地看问题,就是对一件事情不光要看到它有利的一面,还要看到它不利的一面,以增强危机感,保持头脑清醒。同样,既要看到不利的一面,也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以增强信心,鼓舞斗志。

图片

上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美国《纽约时报》曾将《道德经》列为世界十大名著之首。

《道德经》全书约五千字,都是一些简短精赅的哲理格言,又押韵脚,特别便于记诵。它的语言无所修饰,但所包涵的道理玄奥而深刻,常常揭示出事物向其反面转化、事物之间的关系不断转变的规则,以及从反面取胜的途径,反映出中国先秦时代哲学思想的透彻性。《道德经》云:“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其关于军事的论述尽管很少,但既十分经典,又非常实用,寥寥数语,便点出了兵家之精髓,对用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世界上也许就没有原本的真实。正如胡适对历史的评价:“历史就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面对文本,任何的理解都是一种解释我们所谓的“读懂”了,不过是按照自己的意思把这部著作解释了一遍。

比如我们读《红楼梦》,有的人在里面读出了爱情,有的人读出了美食,有的人读出了政治,有的人读出了药方,有的人读出了诗词歌赋……我们面对的是仅仅是文本,而不是作者。

《道德经》也是如此。老子到底想说什么?《道德经》到底想表达什么?这些估计没有人知道了。对于这样一部百科全书,我们无论给它做什么样的定性估计都是偏颇的。

所以,善于向古籍学习的毛泽东说《道德经》是一部兵书就不奇怪了。那么,正在读这篇文章的您,又认为《道德经》是一本什么书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