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省级区域和现代城市的百年变迁

 黄之中 2023-08-18 发布于上海

本文所指的“城市”,是以“市”作为单独的行政建制出现为起点(不包括租界的行政机构)。具体有:

民国时期:有特别市、院辖市、省会城市、省辖市、(普通)市等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省会城市、省辖市、较大的市、地级市、县级市、县辖市等形式。

图片

图片


 “城”和“市”的概念是不一样的。

中国古代,以“城”为中心,管辖着周围一定的农村区域。“县城”管辖一个县,“府(州)城”管辖一个府(州),“省城”管辖一个省,“京城”管辖整个国家,我国几千年文明历史进程中,曾经出现过近3000多个这样的“城”(其中不少随着历史湮没了)。

清末的北京紫禁城和现在的山西平遥城。

图片

图片

古代,“市”也出现得很早,是作为进行货物交易的固定场所出现的。秦汉时期,在京都、郡、乃至大的府州县城内,几乎都有官府在指定地区设立并由官府管理的“市”。

汉代长安城中的“东市”“西市”。乾隆十五年(1750年)北京地图上的缸瓦市(买卖缸瓦之类专卖处)。

图片

图片

明清时期开始在农村地区,有集市的地方也被称为“市”。

上海周边的古地图上的御界桥市、横沔市,周浦市、北蔡市、东三林市等。

图片

清嘉庆《上海县志》记载:

(上海县)有龙华、漕河泾、梅家弄、朱家行、长桥、华泾、曹家行、塘湾、颛桥、北桥、马桥、闵行、吴会、高桥、塘桥、三林塘和法华17镇,荷巷桥、洋泾、东沟、陆家行、高行、杨思桥、老闸、新闸、引翔港、虹桥、北新泾、华漕、诸翟和江栅桥14市。

清嘉庆《上海县志》上海县图上的“镇”和“市”。

以上这些都不是现代行政意义上的“市”。

图片

地方一级行政机构“行省”是从元代开始的。

中书省原是晋代直属的中枢官署之名(职权是撰写诏令文书),一直延续至宋代。

至元代,派出地方的一级政府被称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后来就代指其辖区。

这是元世祖忽必烈时的行政区划(行省)管辖范围示意图

图片

明代初期曾沿袭元的行省制,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即两京和十三使司,包括京师(北直隶)、陕西、山西、山东、河南、南京(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四川、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但习惯上仍称

明代各省示意图,

图片

清朝改明朝的两京和十三布政使司为十五个行省,北直隶改为直隶省,南直隶改为江南省,省下设道、府(州)、县。康熙初年,分湖广省为湖南、湖北两省,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分陕西省为陕西、甘肃两省,就有了十八省。在边疆地区,东北地区设盛京(奉天)、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辖区,在外蒙古设乌里雅苏台将军辖区、在新疆设伊犁将军辖区,在西藏、西宁设办事大臣辖区。

清代嘉庆时期各省示意图

图片

清朝时漠南蒙古(即内蒙古地区)内札萨克49旗分属于6个盟,由理藩院直接管辖,呼伦贝尔地区隶属黑龙江。

清光绪年间,1884年(光绪十年)设新疆省,1887年(光绪十三年)建台湾省,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改奉天、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辖区为省。

甲午战争后,割让台湾給日本。

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境内共分为二十二省及特殊政区。

这是清末地图示意图

图片

中华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承袭清朝旧制,辖有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甘肃、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等22省。后来北洋政府于原22省的基础上,在内蒙古与西藏地方中,增设了热河、察哈尔、绥远、川边等4个特别区域(当时青海、宁夏属于甘肃,海南属于广东)。

民国初年,中华全图上的22个省和4个特别区域(未划出省界)。

图片

中华民国部分省地图:广西、吉林、山西、山东、云南、浙江、陕西省地图(有了明确的省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民国初,很快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中央政府并不能管辖到全国各省。

这是当时军阀占有各省的示意图

图片

图片

而现在作为单独一级行政区划的“市”,仅有近百年的历史。

中华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后,首先是江苏省参考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在民国元年(1912年)公布了一份《江苏暂行市乡制》将县治所在地的城厢,以及村庄屯集人口在5万以上的镇,均称为“市”。它是以地方自治的形式出现的(政府不委派官员,可建市政公所)。

图片

图片

当时,上海县根据《江苏暂行市乡制》划分为4市15乡。其中4市为上海市、闸北市、蒲淞市、洋泾市,

民国四年(1915)上海县全境图上的4市15乡, “市”“乡”都是县以下的自治机构。

(一年后,袁世凯停办地方自治,江苏等省的市乡制也被停止施行)。

图片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是战败国。民国六年(1917年)8月中国作为战胜国一方,收回了天津、汉口的德租界,北洋政府内务部在两地设立了市政管理局(称为特别区)。

注:当时的胶州湾(即青岛,德租界)被日本占有,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一直至1922年才得归还。

这是汉口、天津德租界老照片

图片

图片

同年,京都(即北京)市政公所成立。

但以上这些的市政管理机构只是派出机构,还不是一级政权机构。

这是京都市政公所(北京)印制的《京都市内外城地图》

图片

图片

民国九年(1920年),广东省长陈炯明委托孙科起草广州的有关条例,组织现代化市政系统。撰成《广州市暂行条例》,并在民国十年(1921年)2月被省署公议通过。这是我国首次以“市”为行政单位订立的法规。《条例》第三条规定:“广州市为地方行政区域,直接隶属于省政府,不入县行政范围”。

民国时期广州市建成区,周围深红色区域为民国时期扩大范围,

图片

接着,北洋政府仿照其例,民国十年(1921年)5月,内政部草拟了《市自治制》交地方行政会议审查,同年7月大总统徐世昌以教令公布,9月又制定《市自治制施行细则》。

《市自治制》规定:首都、省会、商埠、县治城厢以及其他满一万人的城镇为限,市自治制规定市分为特别市和普通市两种。

特别市由内务部呈请中央政府以命令定之,其余的均为普通市。

特别市的地位相当于县,和县同受省行政长官的直接监督(京都则受国务院内务总长监督);普通市隶属于县,受县知事的直接监督。

当时由川沙县治的城厢组成的川沙市,为普通市,属于川沙县管辖。

图片

北洋政府时期实际确定为特别市的,主要有京都(北京)、津沽(天津)、淞沪(上海)、青岛、哈尔滨等。

除京都依照《市自治制》及《市自治制施行细则》实施的外,其余各特别市均有各自的组织法规。

淞沪为《淞沪特别市自治条例》(19255月)。

津沽为《直隶津沽市政公署编制草案》(192711月)。

青岛为《青岛市施行市自治制令》(192311月)。(在收回胶州湾被日本强占的原德租界以后)。

哈尔滨为《哈尔滨特别市自治试办章程》(192712月)。

其中,淞沪特别市由当时的江苏省上海县全部及宝山县吴淞等部分地区组成。

这是淞沪特别市示意图,体制上属于江苏省管辖。与县行政同级。

图片

淞沪特别市

1925年1月29日,奉军南下上海,江苏省省长韩国钧宣布上海为特别市,并任上海市公所总董李平书等11人为特别市筹备委员会委员。2月,特别市筹备委员会开会议决将上海、宝山两县有关的22个乡所在区定为淞沪特别市; 并电江苏省长韩国钧,请增补虞洽卿等四人为筹备委员。3月21日,《淞沪特别市公约》颁布,规定“特别市为自治团体,按照公约治理本市一切事宜。” 5月,执政府公布《淞沪特别市自治条例》命令,决定成立淞沪特别市,设市区督办为市最高行政长官。6月6日,北洋政府任命孙宝琦为淞沪市区督办,并以上海商界领袖虞洽卿、士绅李平书为会办,协同办理。

10月10日,直系军阀浙江的孙传芳驱逐奉军,占据上海。10月20日,北洋政府令孙传芳继任江苏都督,上海全部为孙传芳所辖有。1926年5月,孙传芳在龙华镇设淞沪商埠督办公署。“淞沪特别市”不复存在。

“淞沪特别市”实际上是军阀混战(直奉战争)在上海的一场闹剧。并没有进行有效的行政管治。

当时的淞沪特别市筹备工作。

图片

图片

图片

上海特别市临时政府

1926年冬,北伐战争节节胜利。12月6日,上海各团体组成上海特别市政府市民公会。1927年3月12日,市民公会召开第一次市民代表会议,选举罗亦农、汪寿华等31人为代表会议执行委员。3月21日,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成功。3月22日,第二次市民代表大会在九亩地新舞台召开。大会产生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选举临时市政府委员共19人。3月23日,临时市政府委员开始办公,并选举钮永建、白崇禧、杨杏佛、王晓籁、汪寿华为常务委员,林钧为秘书长。29日,市政府委员会举行就职典礼,成立上海特别市临时政府。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上海特别市临时政府被迫停止活动。

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就职典礼的合影

图片

上海特别市政府

1927年4月南京国民府府成立。5月7日,通过《上海特别市暂行条例》,决定设上海为特别市,直隶中央,不入省、县行政范围,地位与省相等。7月7日,上海特别市政府宣告成立。

这是真正有行政管辖意义的“市”建制机构。

首任上海特别市市长黄郛。成立大会由蒋介石训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上海特别市的设想:由上海县全部市乡、宝山县部分市乡和周围县的个别乡(共30个乡市)组成。

但上海特别市与江苏省之间关系复杂,经商洽,至1928年7月,特别市实际接收了原属上海县、宝山县的沪南、漕泾、法华、蒲淞、闸北、引翔、殷行、吴淞、江湾、彭浦、真如、高桥、高行、陆行、洋泾、塘桥、杨思等17个市乡,统一改称为区。上海市、区两级行政建置由此确立。这也是中国最早的“区”作为行政单位的开始。

上海县南部8乡不愿意并入上海特别市,暂缓接收,保留了上海县。历史上称为“上海县市分治”。

这也是中国最早诞生的直辖市,仅400余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不足100平方公里。

图片

    1930年起,改称上海市。至1948年人口达430万。

图片

南京特别市

1927年6月,国民政府又设立南京特别市,它和上海特别市一样,均是与省平行、直辖于中央政府的城市型政区。

江苏省、上海市、南京市地图

图片

图片

除了原有的22个省外,民国十七年(1928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将北洋政府的4个特别区域和宁夏、青海一同建为6个省(其中川边特别区域改制为西康省),总计28个省,另外加上西藏、外蒙古2个地方。

民国十七年(1928年)中华民国全图和1928年中华民国行政区划示意图

图片

图片

其中:

热河省,简称热,民国三年(1914年)设为特别区域,民国十七年(1928年)建省,省会承德市(1955年撤销)。热河名称来源自承德避暑山庄内的温泉,温泉水流入武烈河后,下游(承德市内)在当地冬季寒冷的气候下也不结冰,蒸汽蒸腾,所以被称为热河

察哈尔省,察哈尔之名来自蒙古察哈尔部,康熙时期察哈尔部迁至大同、宣化等地,编为察哈尔八旗。民国三年(1914年)设为特别区域,民国十七年(1928年)建省,省会是张家口市。辖张家口、大同、宣化3市及雁北、察南、察北3专区,共32县。(1952年撤销)。

绥远省,原属漠南蒙古一部分,乾隆时期在归化东北筑绥远城,绥远由此得名。民国三年(1914年)设为绥远特别区域,民国十七年(1928年)建绥远省,省会归绥。1949919日,绥远省和平解放(1954年撤销,并入内蒙古自治区)。

民国热河、绥远、察哈尔省地图;

图片

西康省,西康是青藏高原连接内陆的过渡地带。清末宣统三年(1911年)曾有奏折建议建省,取名西康,虽未采纳,但省名被后来使用。民国二年(1913年)设为川边特别区域,民国十七年(1928年)建西康省,省会雅安。实际上当时仅设了个“西康政务委员会”,直到民国廿三年(1934年)才设西康建省委员会,1939年省政府成立。省府在康定。

民国西康省地图

图片

甘肃分省:民国十七年(1928年)还将甘肃分为三省。析出青海、宁夏两省。

青海省,民国元年(1912年)改清朝的下属甘肃的“西宁办事大臣”为“青海办事长官”,民国十七年(1928年)建省。

宁夏省:清代为甘肃省宁夏府。民国初为甘肃省宁夏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建省。

民国甘肃、青海、宁夏地图

图片

民国廿七年(1928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还制定并颁布了《特别市组织法》和《市组织法》。

《特别市组织法》规定设立“特别市”的条件为:

1.中华民国首都。

2.人口百万以上之都市。

3.其他有特殊情形之都市。

根据这一法规,全国设立了上海、南京、北平、天津、青岛、汉口、广州等七个特别市。

《市组织法》规定设立“市”的条件为:

1.隶属省政府,不入县政范围;

2.人口满20万以上之都市,

依所属省政府呈请国民政府之特许建市。

根据这两条规定,1928年7月至1930年5月前,先后有下列城市成为“市”:苏州、杭州、宁波、安庆、南昌、武昌、开封、郑州、济南、成都、重庆、沈阳、梧州等。

1930年5月前,全国“特别市”和“市”设立示意图(利用30年代地图标出),

图片

《特别市组织法》和《市组织法》公布后,引起一些不同意见。达到设立特别市条件的城市,基本都是相关省份商业最为繁荣的区域,特别市(由行政院直属)的设立,将使得一些省的财政收入大量减少。且这些大城市又往往是省会所在地,设特别市后就存在省政府与平级的特别市政府同城办公的现象。

于是南京国府于1930年5月颁行新的《市组织法》,不再称特别市,将“市”分为院辖市(原特别市,由行政院辖,同省级)和省辖市(原普通市,同县级)两类。院辖市市长由行政院直接派任,省辖市由各省管辖。

《市组织法》中规定,院辖市的条件有:其一,国民政府首都;其二,人口在百万以上者;其三,在政治上、经济上有特殊情况者

省辖市应符合下列情形之一:1)省府所在地;(2)人口在30万以上者;(3)人口在20万以上,其所收的营业税、牌照费、土地税每年合占该地区总收入的1/2的城镇。

这样省会城市就只能是省辖市了。

图片

根据这一规定,确定南京、上海、天津(当时北平为河北省会)、青岛、汉口(当时湖北省会是武昌)为院辖市。

北平、广州等城市人口虽符合院辖市条件,但它们是省会所在地,故根据设市条件规定,都降为省辖市。后来,汉口也降为省辖市。

1930年底,河北省会迁址天津,北平升为院辖市、而天津为河北省会,降为省辖,1935年5月河北省会再迁保定,天津恢复为院辖市。

抗战爆发后,重庆成为陪都,也升格为院辖市。

19305月至19325月,先后批准设置的省辖市有汕头、北平、天津、福州、长沙、厦门、昆明、连云港、桂林、贵阳、自贡、西安、衡阳、陕坝(在绥远)、开封等。

但省辖市中有不少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城市因设市后行政经费增加甚剧,负债累累,省政府不愿补助,遂主张裁撤。被宣布废市改县,如苏州、无锡、烟台、郑州、芜湖、南宁等。

 苏州在1928年11月实行县市分治,分别成立苏州市政府、吴县政府,市长陆权。后因为经费问题,1930年5月撤市。县市合并。苏州在1949年解放后重新设市。

这是当时的苏州市筹备处参事。

图片

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时,曾议决以陕西长安为陪都,改名西京,破格定为院辖市,但抗战前一直在筹备中。没有实行。

这是西京市街图,

图片

直到1937年抗战前夕,全国的设“市”共有北平、天津、上海、南京、青岛、重庆6个院辖市和包头、连云港、杭州、厦门、南昌、济南、武昌、汉口、长沙、广州、汕头、桂林、成都、自贡、贵阳、昆明、兰州17个省辖市。

(注:当时东北已沦陷,实际并不是所有省会城市都设为省辖市)。

在全国地图标出的30年代院辖市、省辖市,

图片

关于缩小省区争论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地方军阀的离心力及战乱始终存在并威胁着国家的统一,处理好中央和地方关系这个问题依然是政府必须应对的挑战。为了从行政角度减少地方的权力,先是“废省存道”的理念,即废除省级行政,将省分割为数个“道”,主要是北洋政府时期。最终还是“道”一级被废除。

北洋政府时期浙江省地图的4个“道”:钱塘道、金华道、瓯海道、会稽道。

图片

图片

国民政府时期,有提出缩小省区的理念。

这是胡焕庸的“缩小省区方案”,

图片

图片

胡焕庸(1901~1998),中国著名地理学家,现代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奠基人。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研究我国人口问题和农业问题。提出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以瑷珲腾冲一线(胡焕庸线)为界而划分为东南与西北两大基本差异区(其他人还有长城线、秦淮线的观点)。

胡焕庸和胡焕庸线。胡焕庸线以西人口稀少。

图片

图片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东北进行了唯一的一次缩小省区的实践

1947年国民政府将原东三省划分成九省,增设辽北、安东、合江、松江、嫩江、兴安等6省。

图片

图片

抗战期间,民国卅二年(1943年)再次修改《市组织法》又取消了省政府所在地只能设省辖市这一条规定,即也可以为院辖市。

省辖市应符合下列情形之一:1)人口在30万以上者;(2)人口在20万以上,其所收的营业税、牌照费、土地税每年合占该地区总收入的1/2的城镇”,可成为“院辖市”。

抗日战争胜利后,西安、汉口、广州、沈阳、哈尔滨、大连等6个城市一起升格为院辖市。

(由于解放战争的进行,以上的区划和城市调整都只是在文件上的,当时哈尔滨已经解放、大连由苏军占领着)。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19451025日接收台湾,成为35行省之一。

将海南岛设立海南特别行政区,作为建省之准备。

图片

图片

民国卅六年(1947年)中华民国全图(省一级行政区划图)共35个省,12个院辖市,2个地方。

图片

截止到19484月全国共有设市66个,其中直辖市(院辖市)12个。

1948年的上海市、南京市地图,

图片

图片

可以看出,设“省辖市”,“院辖市”的过程,是从地方管理体制剥离的过程,曾经有过许多矛盾。

民国时期(至1948年)前后共设有院辖市12个,根据1948年人口数,百万以上的大城市有6个,最大的是上海400多万人口,北京、天津超过了150万,沈阳、南京、重庆刚过100万,其他的只有广州接近百万。

括号内为设置院辖市(特别市)的时间

上海(1927.5)430万人口,

南京(1927.6)103万人口,

北平(1928.6,1930.6因是河北省会降为省辖,10月省会迁天津,11月恢复),167万人口,

天津(1928.6,1930.12降为省辖,1935.6省会迁保定,恢复)171万人口,

汉口(1929.6称武汉,1931.7降为省辖,1947.6恢复)84.7万人口,

青岛(1929.7,青岛在1923年从日本接收)76万人口,

广州(1930.1,1930.6因广东省会降为省辖,1947.6恢复)96万人口,

西安(1932.1,)50.3万人口,

重庆(1939.5)100万人口,

沈阳(1947.6)109万人口,

大连(1947.6)72.3万人口,

哈尔滨(1947.6)63.8万人口。

这是民国时期的特别市、院辖市(利用30年代地图标出)。

图片

抗战胜利后,接收了许多日伪时期的城市,批准设置的省辖市有石门(石家庄)、湛江、威海卫、银川、归绥(呼和浩特)、包头、本溪、抚顺、徐州、迪化(乌鲁木齐)、西宁、烟台、柳州、南宁、福州、蚌埠、太原、唐山、锦州、营口、鞍山、旅顺、通化、安东、四平、吉林、长春、牡丹江、延吉、佳木斯、北安、齐齐哈尔、海拉尔等(不含台湾地区)。

民国时期的省辖市有(省辖市约50~60个,不含台湾地区)及1948年人口数,

江苏省徐州市16.0万,连云市7.7万,

浙江省杭州市60.6万,

安徽省蚌埠市10.5万,

江西省南昌市20.3万,

湖北省武昌市17.4万,

湖南省长沙市42.2万、衡阳市18.1万,

四川省成都市62.0万、自贡市29.1万,

福建省福州市30.0万、厦门市12.4万,

广东省汕头市14.6万、湛江市、海口市,

广西省桂林市14.2万,

云南省昆明市25.5万,

贵州省贵阳市26.3万,

河北省唐山市15.0万、石门市21.7万、

山东省济南市59.1万、威海卫市22.2万,

山西省太原市25.2万,

甘肃省兰州市15.6万,

宁夏省银川市3.9万,

青海省西宁市5.6万,

绥远省归绥市10.3万、包头市5.3万、陕坝市1.8万,

察哈尔省张垣市16.9万,

辽宁省锦州市15.5万、营口市15.5万、鞍山市22.0万、旅顺市4.4万,

安东省通化市8.2万、安东市31.5万,

辽北省四平市7.7万,

吉林省吉林市23.9万、长春市60.5万,

松江省牡丹江市20.0万、延吉市4.3万,

合江省佳木斯市16.8万,

黑龙江省北安市7.0万,

嫩江省齐齐哈尔市17.5万,

兴安省海拉尔市1.6万,

新疆省迪化市9.8万,

这是中华民国地图上的院辖市、省辖市(不完整)

图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在解放战争后期,为适应形势,在已解放地区对旧有省级行政区划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和调整。

194751日于乌兰浩特市(由王爷庙街改名)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辖区为今内蒙古的东部地区,乌兰夫任主席。

图片

1948年辽沈战役胜利后,东北全境解放。东北人民政府在民国时期东北9省及热河省的基础上,于421日公布64直辖市1行署区的新行政区划:

即辽东、辽西、吉林、松江、黑龙江、热河6省;沈阳、抚顺、本溪、鞍山4直辖市并设立了旅大行署区(省级)。

这是示意图(另含内蒙古自治区)

图片

19495,华北完全解放。华北人民政府于19497月召开会议通过关于变更华北行政区划等决议,撤销冀东、冀中、冀南、冀鲁豫、太行、太岳、太原等七个行政区(解放区),以原省界为基础,并照顾到经济条件、历史关系及自然条件等划分为河北省、山西省、察哈尔省、绥远省,并于鲁西南、豫北、冀南衔接地区成立新的平原省。

平原省,1949820日成立到19521115日撤销,仅存在3年多时间。省会驻新乡市,辖新乡、安阳、湖西、菏泽、聊城、濮阳等6专区。共辖56县、1矿区、5城关镇。

这是当时组建的平原省和示意图

图片

图片

19495华东解放区根据长江南北新老解放区的不同特点,决定原江苏、安徽2省暂不恢复,以长江为界分设置苏南、苏北、皖南、皖北4个行署区(省级)。

1949~1951年苏南(无锡)、苏北(扬州)、皖南(屯溪-芜湖)、皖北(合肥)4个行署区示意图

图片

图片

在解放全国的过程中,逐步将全国分为六大行政区(括号内为首府),即:华北(北京)、东北(沈阳)、西北(西安)、华东(上海)、中南(武汉)和西南(重庆)六个大行政区,简称大区。华北、东北建有人民政府(后华北为中央直辖),其他都建为军政委员会。

并将六个大区分设30个省、5个行署区、一个自治区和一个地方(部分地区未解放)。

分别是(括号内为首府,即省会):

华北人民政府(后改中央直辖):河北省(保定)、山西省(太原)、平原省(新乡)、察哈尔省(张家口)、绥远省(归绥)。

东北人民政府:辽东省(安东)、辽西省(锦州)、吉林省(吉林)、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松江省(哈尔滨,原称滨江)、热河省(承德)、旅大行署区(旅大)。

华东军政委员会:山东省(济南)、浙江省(杭州)、福建省(福州)、台湾省(台北,未解放)、苏南行署区(无锡)、苏北行署区(扬州)、皖南行署区(屯溪-芜湖)、皖北行署区(合肥)。

中南军政委员会:河南省(开封)、湖北省(武汉)、湖南省(长沙)、江西省(南昌)、广东省(广州)、广西省(南宁)。

西南军政委员会:四川省(成都)、西康省(康定)、贵州省(贵阳)、云南省(昆明)。

西北军政委员会:陕西省(西安)、甘肃省(兰州)、宁夏省(银川)、青海省(西宁)和新疆省(迪化)。

当时唯一的1个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1个地方是西藏(拉萨,未解放)。

这是1950年新中国最早出版的地图之一(没有划出行署区)

图片

其中12个直辖市分别为:北京市、天津市、沈阳市、鞍山市、抚顺市、本溪市、上海市、南京市、武汉市、广州市、重庆市和西安市(除北京外,都由大区代管)。

另外规定凡人口5万以上的城镇可以设市。由省、行署分别管辖。

城市分为三类:直辖市、省辖市、普通市。

当时设市城市共136个:其中直辖市12个、省辖市55个,普通市69个。

这是1950年新中国最早出版的地图之一(比较模糊)

图片

当时的直辖市地域都比较小,

北京市的面积比沈阳市还小,天津市、鞍山市、本溪市面积都很小。

图片

图片

解放初,曾经有更小的“市”出现:当时将县府所在地称为区(城区),而县属特大镇(非县府所在地)则设为市,即“县辖市”。

例如:当时属江苏省苏南行署的松江专员公署范围内,曾经设立分属各县的有4个“市”:

朱家角市(1949年6月~1951年4月,隶青浦县),

南翔市(1949年6月~1950年6月,隶嘉定县),

周浦市(1949年6月~1951年11月,隶南汇县)(以上为县属市,“区级”),

而松江城区建为松江市(1949年6~11月,隶松江专员公署、县级),

这些“市”都范围很小,人口不足5万。根据记载,解放初“松江市”居民39559人,“朱家角市”居民12108人,“南翔市”居民约6000人,“周浦市”居民5000余人。

这些县属的“市”和“城区”,在解放初,仅仅存在1~2年左右,后来都撤销了,改称为“县属镇”,但仍与农村剥离(周围农村另外建乡)。

这是地图上的南翔市、周浦市,

图片

图片

1950年初-1951年

194912月四川全省解放。1950年撤销四川省,划分为川东(重庆)、川南(泸州)、川西(成都)、川北(南充)4个行署区。而旅大行署区改设旅大直辖市。直辖市增加至13个。

195010月19日西康省西部的昌都地区得到解放,195111日,设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由中央直辖(省级)。

1951年皖南行署区的行政中心由芜湖市迁往合肥,与皖北行署区合署办公;西康省省会由康定迁往雅安。5月23日,西藏地方和平解放。

这一时期,全国行政区划为29个省、13个直辖市、8个行署区、1个自治区、1个地方和1个地区。共有省级行政机构53个,是历史上个数最多的时期。

1950年初-1951年全国行政区划示意图

图片

1952年-1953年

1952年,撤销平原省,分别划入山东、河南两省;撤销察哈尔省,分别划入河北、山西两省;

8个行署区全部撤销, 原苏北、苏南两个行署区与南京市合并为江苏省,南京市从直辖市改为江苏省会;撤销皖北、皖南两个行署区,合并为安徽省(省会合肥);川东、川西、川南、川北四个行署区重新合并为四川省(省会成都),内蒙古自治区行政中心迁驻绥远省归绥市。钦州、廉州从广东划入广西,广西获得出海口。

1953年,哈尔滨和长春分别升级为直辖市,使得直辖市数增加至14个。迪化更名为乌鲁木齐。

全国行政区划为30个省、14个直辖市(除北京外,都由各大行政区代管)、1个自治区、1个地方和1个地区。

1952年-1953年全国行政区划示意图,是中国直辖市个数最多的时期。

图片

图片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通过的第一部《宪法》的行政设置是三级结构:

《宪法》第五十三条:

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直辖市、较大的市分为区;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

根据民族自治地区范围有大小,设有自治区(省级)、自治州、自治县(县级)三种类型。

宪法中有“较大的市”提法,但“分为区”。

图片

1954年是行政区划变动较大的一年,根据宪法撤销了六大行政区;同时开始调整省一级行政区划:

辽东、辽西两省合并为辽宁省(沈阳);松江省并入黑龙江省(哈尔滨);宁夏省并入甘肃省(兰州),绥远省并入内蒙古自治区,归绥改名呼和浩特,为自治区的首府;

原由各大行政区代管的大部分直辖市(沈阳、旅大、鞍山、抚顺、本溪、哈尔滨、长春、武汉、广州、西安、重庆等11个)降为省辖市,分别划归辽宁、黑龙江、吉林、湖北、广东、陕西、四川7省;吉林省会由吉林市迁驻长春市,黑龙江省会由齐齐哈尔市迁驻哈尔滨市,河南省会由开封市迁驻郑州市。

全国行政区划为26个省、3个直辖市、1个自治区、1个地方和1个地区。

1954年全国行政区划示意图

图片

1955年-1958年

1955年撤销热河省,分别划入河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设立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昌都地区划入西藏地方。撤销西康省,并入四川省;新疆省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年钦州、廉州再度划归广东。

1957年决定以原宁夏省为基础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省设立广西僮族自治区(1958年成立);甘肃省的额济纳旗和阿拉善旗划入内蒙古自治区。

1958年,河北10县市划入北京市、江苏10县划入上海市。同时1958年2月天津市撤销直辖,并入河北省且成为省会。

1958年全国行政区划就成为了22个省、4个自治区、2个直辖市和1个自治区筹委会。

1958年全国行政区划示意图

图片

计划单列市的设立:全称为“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计划单列市”,

第一次计划单列市:

由于部分直辖市改为省辖市后,鉴于原各大区的首府沈阳、武汉、广州、重庆、西安的特殊地位,在改为省辖市后政治、经济待遇不变,实行国家计划单列体制,各计划单列市的计划管理接受中央和所在省的双重领导。计划单列市作为省级计划单位参加全国计划会议和全国性的各种业务会议一直到1958年。

1958年9月24日发布《关于改进计划管理体制的规定》,从1959年开始取消了各计划单列市在国家计划中单列的户头。

这是第一次计划单列时期(1954~1958),3个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原大区中心)示意图

图片

19556月发布《关于设置市、镇建制的决定》,规定“市”(不包括直辖市)是属于省、自治区、自治州管辖的行政单位。(即除了自治州内的“市”,都是省辖市)。

1955年起至1965年,设市城市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东部地区撤销约30个左右比较小的城市建制(如:常熟、泰州、新余等),有重点地建设一批枢纽城市;

例如:19491月置泰州市,为泰州专员公署驻地,19505月并入泰县,107日复设泰州市,1954年升为省辖市,1958年改由专员公署辖,1959年撤销,再次并入泰县。

解放初苏北示意图中的泰州市,

图片

另一方面,在广大中西部地区新建了一批新工业城市(71个)。1957年底,我国有设市城市176个,经过增减,从1950~1957年的7年中实际数量增加40个。

60年代经过困难时期和自然灾害,至1965年为168个,城市数反而减小了8个,

图片

图片

1959年-1965年

1965年9月9日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广西僮族自治区更名广西壮族自治区,现有的五大民族自治区的格局形成

云南省3个区划归四川省新设的渡口市;钦州、廉州再度划入广西。

1965年全国行政区22个省、5个自治区、2个直辖市。

1965年全国行政区划示意图

图片

第二次计划单列市:

从1964年到1968年实际施行的第二次城市计划单列,共有天津、沈阳、武汉、广州、重庆、西安、哈尔滨6个省辖大城市(增加了哈尔滨)。这次单列仅仅实行了3年多时间,到“文化革命”开始不久后被取消。

这是第二次计划单列时期(1963~1967)此图1967年1月出版时,天津还没有恢复直辖市:2个直辖市、7个计划单列市。

图片

这是当时的行政区统计资料(1965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2个直辖市,其他建制市167个。县级行政区域2125个。

图片

1966年-1968年

文革开始,1967年1月天津又恢复为直辖市。河北省会改驻石家庄。

全国行政区划为22个省、5个自治区、3个直辖市。

1968年全国行政区划示意图

图片

1968年-1978年

1969年,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分别划入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同期,甘肃省部分地区划入宁夏回族自治区。

1973年河北5县划入天津市。

1968年-1978年全国行政区划示意图

图片

文化革命时期,城市数变化不大,只增加了20个左右。

图片

图片

1979年-1988年

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开始了新的一页。

改革开放初的一些资料:

改革开放初的1979年,原被划入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4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管辖的内蒙古各地,仍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

1979年全国行政区划示意图

图片

这是1982年底的全国地图和统计资料,共有3个直辖市,省辖市和地辖市共计242个,县级行政区域2133个。从1976年~1982年设市数增加了几十个。

图片

图片

这是江苏省1980年地图上的三个省辖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当时辖区都是很小的。

图片

第三次计划单列市

从1983年起,至1989年分几次对以下城市实行第三次计划单列

重庆市1983年2月8日,

武汉市1984年5月21日,

沈阳市1984年7月11日,

大连市1984年7月13日,

哈尔滨市1984年10月5日,

广州市1984年10月5日,

西安市1984年10月5日,

青岛市1986年10月15日,

宁波市1987年2月24日,

厦门市1988年4月18日,

深圳市1988年10月3日,

南京市1989年2月11日,

成都市1989年2月11日,

长春市1989年2月11日,

第三次计划单列城市达到14个

注:第三次计划单列城市中出现了青岛、宁波、厦门三个城市,但与它们同省的省会城市济南、杭州、福州却不是计划单列的情况。

青岛市,面积11282平方公里,2014年人口904.62万(市区487.59万)。

80年代青岛市地图,当时管辖6区6县,620万人口,已是现在青岛市辖区范围。

图片

1988年4月,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的成立。

这是1990年全国地图,23个省、5个自/治区,3个直辖市、14个计划单列市、地级市185个,县级市264个,(县级行政区域共2180个)

图片

图片

1997年,为了缓解四川省巨大的人口压力和统筹三峡工程的需要,原四川省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合并为重庆市,成为直辖市。

1997年7月1日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1999年12月20日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至此,基本形成了如今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共34个省级行政区的格局。

1989年-1999年全国行政区划示意图

图片

图片

1993年7月2日《关于党政机构改革的方案》规定,除重庆、深圳、大连、青岛、宁波、厦门仍保留计划单列市外,其余8个省会城市不再实行计划单列。这既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势所趋,也是中央为了在省会城市维护省政府权威和保持地方政治平稳过渡的需要。据此,全国计划单列市由14个减少为6个。

接着:设立副省级城市

1994年2月25日“中编[1994]1号文件”又将原14个计划单列市加上杭州、济南,共16个城市确定为副省级市(有10个省会城市、6个非省会城市),认为:“将计划单列市确定为副省级市,加强了省级机构统筹规划和协调的地位和作用,减少了省与计划单列市之间因权限划分不清引起的矛盾和扯皮”。计划单列市向副省级市过渡,提高了城市的行政级别,进一步消解市与省之间矛盾,有利于加快中心城市自身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的宏观调控作用,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但从设立副省级城市起,20多年来没有新增过。

注:副省级城市名单中,有厦门,而同省的省会城市福州却不是副省级的情况。

这是1995年全国地图,3个直辖市、16个副省级城市,206个地级市,县级市421个(县级行政区域共2148个)

图片

图片

1997年6月18日,重庆升格为直辖市后不再称副省级城市。

这是2000年全国地图上的4个直辖市、15个副省级市,

图片

关于“较大的市”:

先说一下“市管县体制”:

1949年底,我国就有无锡(管辖无锡县)、徐州(管辖铜山县)、兰州市(管辖皋兰县)实行市管县体制。此后,北京(宛平县)、旅大(金县、长海县)、本溪(本溪县)、杭州(杭县)等市也曾实行过市管辖县的体制。当时实行过市管辖县体制主要是为了保证大城市的蔬菜、副食品供应。除旅大市管辖过2个县外,一般一个市管辖一个县。

1951年,浙江省将省直辖的杭县划归杭州市管辖。

杭州市管辖杭县示意图,

图片

1945822日,苏联红军进驻旅大。194610月,旅大行政联合办事处成立。1947年成立关东公署1949年改为旅大行政公署,隶属东北人民政府195012月,撤销大连市、大连县,成立旅大市人民政府,为直辖市,下辖7个直属区和旅顺市、金县、长山县(19531月改称长海县)。后来撤销直辖市后,改制为辽宁省的省辖市后,继续管辖金县和长海县。(1959年新金县、复县、庄河县划入旅大市,1966年又划出)

六十年代地图上的旅大市,

图片

解放初,苏南行政公署驻无锡市,无锡县先后多次变化,先后隶常州专区、无锡市、苏州专区。

这是无锡县隶无锡市时示意图

图片

1958年开始,实行市管辖县体制的范围迅速扩大,至1958年底,已有29个市管辖118个县、2个自治县,代管2个县级市,几乎所有的直辖市、省会、大城市都实行了市管县体制。

1956~1958年的北京市、1958年的上海先后划入10个县。基本上奠定了现在的行政区划范围,

60年代地图上的北京市、上海市。

图片

图片

我国1954年第一部宪法中就有“较大的市”的提法。但是“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没有可以下辖县的说法

19599月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可以管辖县、自治县的决定》,对市管县体制作出了法律上的规定,直接推动了市管县体制的发展。

1958~1960年,河北省将全省分为7个市(天津市、石家庄市、保定市、邯郸市、张家口市、承德市、唐山市),所有的县都由此7个市管辖。天津市虽然被撤销直辖市,成为河北省省会,但也划入了12个县(注意:目前夹在北京天津之间的三河、大厂、香河都被划入了天津地级市)。

1958~1960年的河北省示意图

图片

1960年底,全国共有48个市管辖234个县、自治县,并代管6个县级市。

这次市管县体制产生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缺乏客观的经济文化基础,随之很快降温。60年代初经济困难时期,从1961年起随着经济调整和整顿,大量市管县恢复了原有体制,

1965年底仅剩25个市管辖78个县、1个自治县。至此市管县体制经历了第一次大起大落。省辖市的辖区范围内,仍以非农业人口为主,且多为省会城市或重要工业城市。

河北省也恢复了全部专区专员公署。

1961~1964年河北省的示意图,天津市也析出了天津专区,面积大大缩小。

图片

文革时期,市管县体制又逐渐复苏。至1981年底,共有57个市领导147个县、自治县。

1967年1月天津又恢复为直辖市。同时天津专区的大部分划入了天津市,至1973年基本上奠定了现在的行政区划范围(1979年曾从河北省遵化县划入50个大队至天津市蓟县),

80年代初中国地图册上的天津市。

图片

在1982年的《地方组织法》作了开创性的两项规定:一是赋予“较大的市”的人大常委会关于地方性法规的拟定权;二是赋予了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规章制定权。

国务院共四次审批了共19个“较大的市”:

第一批:唐山市、吉林市、大同市、包头市、大连市、鞍山市、抚顺市、齐齐哈尔市、无锡市、淮南市、青岛市、洛阳市、重庆市(1984年12月15日,13个);

第二批:宁波市(1988年3月5日,1个)、

第三批:邯郸市、本溪市、淄博市(1992年7月25日,3个)、

第四批:苏州市、徐州市(1993年4月22日,2个)。

2000年颁布的《立法法》称:“本法所称较大的市是指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所以广义上,较大的市包含所有省会城市,经济特区和国务院批准的城市。目前,我国的“较大的市”有50个,其中省会城市27个、经济特区城市4个、国务院批准的其它城市有19个。

这是在1995年全国地图上描绘的“较大的市”

注:重庆1997年直辖后不再属于“较大的市”的范畴。

图片

而《地方政府组织法》在2015年的修正时,将原条款中的“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修改为“设区的市”。全文再无“较大的市”的提法。

故“较大的市”的法律概念今后可能被“设区的市”替代。但2018年新的宪法中却没有修改。仍与1982年宪法一样。

图片

关于“地级市”和“县级市”

关于“地级”的管理形式:

宪法上,中国基本上是三级行政管理:省(直辖市、自治区)级、县(区级)、乡(镇)级。只有民族自治地区存在“自治州、盟”一级在“省”“县”级之间。

但现行体系实际却是四级结构:省(直辖市)级、地级、县(区)级和乡(镇)级。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各省都有几十个县,四川省最多时有184个县级机构,管理起来就需要分块,每一块若干个县,这种现象古代就有,府、州就是这一级的形式。

清末,江苏省各府州示意图,

图片

民国初废除了府厅制,但后来逐步又恢复了“道”一级。

如将江苏省分为金陵道、淮扬道、沪海道、苏常道、徐海道等5个道。

示意图

图片

北伐胜利后,南京国府废除了“道”,但从1932年起又在全国各省普遍设立“行政督察区”,由省府派遣专员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作为省的派出机构。

图片

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沿用了这一方式,在省(或行政公署)以下设专员公署,区域内包括若干个,选择区域内适当城市或县府所在地为驻地,作为省政府的派出机构进行管理,管辖范围称为专区(无行政机构,但党有地委组织机构)。

1954年宪法有设置专员公署的规定

至1965年,全国各省、自治区共有专区168个、自治州29个、盟7个,还有一个海南行政区。

这是解放初苏南行政公署(省级)示意图,公署驻地无锡,下又分为无锡市、苏州市和镇江、常州、苏州、松江四个专员公署。每个专员公署管辖若干个县。

图片

文革时期实行党政合一,1975年《宪法》修订时,曾将“专区”改称“地区”,设人代会、选举政府一级机构,从法律上将三级行政改成为四级行政。

1975年宪法中没有行政区划这一条,在第三节第二十一条、二十二条、第四节二十三条中,提到“地区”一级的人代会、革命委员会等。

图片

文革结束后1978年重新修订的《宪法》

“三十条”就是1954年宪法五十三条原文,只是将“在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改为“在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即增加了市辖县的内容。

另外还增加了“三十一条”关于特别行政区的提法。

图片

我国作为世界大国,许多省级行政区的土地面积和人口数量超过世界上中等规模的国家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总量,大省的规模则超过英、法、德、意等大国。因省政府管辖的幅度比较大,我国在省以下划分地区,每个地区包括若干个县级行政区,设置地区行政公署,作为省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省政府管理该地区的社会公共事务。

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地区行政公署实质上发挥了一级政府机构的作用。但由于地区一级不是正式的行政区划,地区领导机构不是一级政权机构,没有地区人民代表大会建制,不利于地方公共事务管理和发展。在未能大幅度地增加省级行政区数量,缩小其规模的情况下,由地级市管辖原来地区行政公署的辖县,就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一条较为可行的途径。

因此1982年发布'改革地区体制、实行市领导县体制'的通知,首先在江苏试点,1983年在全国试行。随后又发出《关于地市州党政机关机构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要求'积极试行地、市合并',并把此作为1983年地方政府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至此市管县体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并且在国家的行政区划序列里,正式将市分为地级市和县级市

就其产生的途径来说,1983年以后的地级市大致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一,直接继承自原来的省辖市,或者划入几个新的县。

无锡地级市,原为江苏省辖市,19833月,将原属苏州地区的无锡县、江阴县与原属镇江地区的宜兴县划为无锡市管辖。成为地级市,总面积4628平方公里,

2015年末常住人口651.1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86.2万人。现辖5区(梁溪区、滨湖区、惠山区、锡山区、新吴区,市区面积1643.88平方公里,363.06万人),代管两个县级市(江阴市、宜兴市)。

1986年的无锡市地图,

图片

二、地市合并多数情况是原来的省辖市继承为地级市时,同时有一个地区行署的驻地也在该市内,遂将该地级市和地区行署合并。

1983年1月撤销江苏省苏州地区行政公署,建苏州地级市。

现在苏州市下辖五个区(姑苏区、相城区、吴中区、虎丘区、吴江区),代管4个县级市(常熟市、昆山市、太仓市、张家港市),面积8488平方公里,2016年常住人口1062万,户籍人口678万。

这是江苏省苏州市地图,

图片

1983年8月,撤销浙江省嘉兴地区行政公署,分设嘉兴市、湖州市。现嘉兴市下辖2个市辖区(南湖区、秀州区),3个县级市(海宁市、平湖市、桐乡市)和2个县(嘉善县、海盐县)。总面积3915平方公里,2015年人口458.5万。

这是浙江省嘉兴市地图:

图片

三、直接地改市,即将原来的地区行署直接改设为地级市。

广东省肇庆市

肇庆一直是肇庆市(县级)、高要县和肇庆地区行政公署的驻地,

19883月,肇庆改为地级市,并辖肇庆地区各辖县。1994年划出4县(市)建云浮地级市。现肇庆市辖3区(端州、高要、鼎湖)、4县(广宁、德庆、封开、怀集)等,代管四会市。面积1.5万平方公里,2014年常住人口402.9

1992年肇庆市地图,

图片

四、由县级市或县直接升格为地级市。如广东的中山市、东莞市、河南省济源市等,设地级市前均为县级市。这些县级市或县,原来并不是地区行署所在地。现在还有海南省三沙市。它们都是不辖区、县的地级市(直接管辖街道、镇、乡)。

中山市,前身为香山县,1925年,为纪念孙中山而改名为中山县,198312月,撤县改市(县级),由佛山市代管。19881月,升为地级市。现在中山市面积1770.42平方千米,辖6个街道、18个镇。

这是中山市地图

图片

东莞市,前身为东莞县,隶惠阳专区。198509月,撤县设东莞市(县级),仍属惠阳地区代管。1988年升为地级市。面积2512平方公里,2016年常住人口826.14万人。目前下辖4个街道,28个镇。

图片

五、由镇直接升格为地级市。这种个案很少,如广东省的汕尾市,

19881月,在原海丰、陆丰两县的行政区域范围设置地级汕尾市,析海丰县南部沿海的汕美、红草马宫东涌田墘捷胜、遮浪7镇建置汕尾城区;再析陆丰县北部山区的河田、河口、新田、螺溪、水唇、上护、南万、东坑8个镇设置陆河县。1995年陆丰县撤县建市(县级)。

现在汕尾市管辖城区、海丰县、陆丰县、陆河县。面积4838平方公里,人口397万。管辖城区(?个街道),两个县(海丰县、陆河县)、深汕特别合作区,代管1个县级市(陆丰市)等。

图片

1994年底,除海南省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试行了市管县体制,共有196个市管辖741个县、31个自/治县和9个旗、2个特区,代管240个县级市。

原来的“省辖市”(除“较大的市”外),一般只管辖城市内和郊区,辖区很小,与县同级,都由地区行政公署管辖。撤地建市后的“地级市”,管辖范围扩大到了整个地区。

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县、自治县、市都已改由“地级市”管辖。1982年的170个“地区”现存只有7个(黑龙江1、西藏1和新疆5),所以现在全国从行政角度讲,大部分已经在“地级市”的管辖之下。

全国由地级市管辖的地区(粉红色为地级市、红色为自/治州、黄色为盟,蓝色为仍然是地区行政公署的区域),

图片

而海南省有4个地级市(海口、三亚、儋州、三沙),它们只有“市管区、镇”的形式,

这是2017年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地图册上的海南省,

图片

关于“县级市”

1983年在推行地级行政区划改革的同时,还实行“县”改“市”(或者“县”改“区”),

撤县设市的标准:主要是县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不低于60~80%,还有人口数、基础设施等指标,县级市不设区,设市撤县后,原由县管辖的乡、镇,由新的市管辖。

县级市与地级市辖区、县同级。

但不像地改市,县改市没有大量进行,全国2000多个县中,批准的县改市仅300多个。

这是江苏省昆山市,1989年批准县改市,面积927平方公里,2010年普查常住人口164万。(苏州市代管)

图片

这是浙江省诸暨市,1989年撤县建市,面积2311平方公里,2012年人口102万,辖3个街道、23个镇、1个乡(绍兴市代管)。

1993年诸暨市地图,

图片

注:县级市的地位是省辖,“地级市”管“县级市”只是代管。

从宪法意义上说,“市”只有直辖市和省辖市两种,现在“地级市”就是省辖市。那么“县级市”算不算省辖市呢?不明确。但“地级市”是由“地区”转化过来的,它可以管理“县”,比县级高,所以“县级市”虽然隶属于省,故省可以委托“地级市”代管“县级市”和“县”。所以出现了“市(代)管市”和“市管县”的形式。(有不少“县级市”后来改成了“地级市”的区)

而海南省的其他5个县级市(琼海、五指山、万宁、东方、文昌)都由省直辖,

海南省琼海市,

1992116日撤销琼海县,设立琼海市,辖147乡。面积17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1万。(现经合并辖12镇)。

这是1997年的琼海市地图,博鳌镇就在这里。

图片

2017年全国地图,直辖市4个,地级市294个,县级市363个

(注:县级行政区域共2851个,含市辖区962个、县级市363个)。

图片

图片

关于城市人口的增长: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也越来越多。人口也越来越庞大。

1980年我国城市规模的划分标准是市区(不包括市辖县)的非农业人口总数,在统计中主要分为:100万以上为特大城市;50万~100万为大城市;20万~50万为中等城市;20万以下为小城市。

过去我国城镇化率较低时,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并不多。解放初仅6个,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至改革开放初(1978年)达到28个,1994年1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已有33座。(到1997年为37个)

1994年我国百万人口大城市分布图

图片

根据住建部《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13》数据,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已经达到79个。

图片

图片

图片

2014年,我国公布了《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对我国城市规模划分标准进行调整,将城市规模划分调整为五类七档:

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

具体划分为:城区常住人口在50万以下的为小城市

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为中等城市

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为大城市,其中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

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为特大城市

1000万以上的为超大城市

图片

图片

由于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早,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的城市发展快,2013年100万以上人口城市数量也多,广东省8个、江苏省8个、浙江省5个,再加上海达23个。

另外,中国还有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四线城市的称谓,

目前一线城市四个比较明确,至于其他哪些是二线、三线,好像没有明确的标准,这里就不再说下去了。

利用2017年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地图册上的中国政区图表示这79个城市。

79个城市中,超大城市4个,特大城市6个,I型大城市15个,II型大城市54个。

图片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