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理的细节 | 这样开会发言,提升职场影响力

 日进志 2023-08-18 发布于广东

这是日进志第 270 篇原创文章




邀特别的你同行,记得关注我们哦

活在阳光里,
有不惧风雨、不停自我迭代的生命力

跟一位朋友聊天,她在一段颇长时间里,被空降过来的领导 A 视为“残余旧部”,承接边角余料的任务,项目提交后久久收不到反馈,有意无意被“遗漏”在开会或邮件抄送名单之外。

她讲起经常参与多部门一起的大会:我就听,因为自己不够自信,担心表达出来的意见不够犀利,含金量不高,所以听为主。而且我觉得其它人讲的也是七嘴八舌,重复同质的不少,并没有多大价值,我呢,也差不多,索性不讲了。再有就是你也讲过,跟人面对面沟通时,可以 Get 到的信息远比他说出来的“话”丰富,我也在学习观察,他们的反应、表情,也不是说没有收获的。但是,A 跟别人说:我开不开会没什么价值,几乎没有输出。想想也是蛮气的。

你知道吗?只要没有他在场的会,我都能表现得不错,我的逻辑能力、表达能力、发现主要问题剥离非核心问题的能力,都是可以的。如果他不在场,我表现好得多。有一次在另一个新项目会议中,我甚至承担起会议主持人的角色,让不同人都参与讨论,有碰撞有归纳,开了一场成功的会,我还是很享受的。

但是,大部分的会,因为是跟 A 一起,我就变怂太多了。怎么办?

感应和寻找给予信赖的环境,让它滋养你

我知道每个人身边都不乏“批评型人才”,你有什么想法、准备做什么事,他们都能第一时间看到不够好、不及理想的地方,即时提醒你,等着你仰慕他的洞见,哆哆嗦嗦原地不动、放弃折腾。

做多错多,的确是满含“智慧”的话,但是什么都不做,在迅猛变化的世界里,大概就是不停地往后退往回缩的同义词了吧。

很喜欢微博上老柴这段话:

生命力这种东西,你越珍惜羽毛,越自我保护,越畏首畏尾不敢迈步,它枯萎得越快。让它到烈日下去,风雨里去,激烈的爱恨交加,沸腾的痛苦和自我质疑里去。它在焦灼与困境里,会长出你压根想象不到的光辉。

感应和寻找让自己可以试试看、尝尝看、做做看的环境;感应和寻找自己犯点小错,仍有机会修正和改进,而不是关上机会大门的环境;感应和寻找做了小小成绩,能被看到,花了大大努力,有了阶段性成果能被正视、不会被无视的环境。

这是真正的滋养,令自己一次比一次更好,每步都稳健,也愿意正面和承担错误的地方。

如果暂时没有 — 这当然很有可能,那至少为自己先隔绝开它的反面:充满质疑和不信任的环境。

当“我”开始花大量时间琢磨,领导为什么喜欢 B 同事,自己是不是真的很逊;C 的提议和自己的明明很相似,为什么他就获好评而自己毫无存在感,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当我脑海里不停地盘桓着这些时,我知道,我忘了自己正在做什么、怎么可以做更好、接下来想要做什么。而且更糟糕的是,自信不见了!

感觉到自信正在流失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将自己与这些折损能量的环境切割出来。停止对自己的质疑,将关注点放在“事情”上。是的,当外部不够友善时,做自己能做的,就是修炼自己。

表达能力,一步步来

开篇我朋友提到的开会场景,大家各自表达意见,不说吧,显得没有输出能力,说吧,似乎也没有高人一等的惊艳角度,作为普通一员,如何表达才能出彩?

在一个开放的、鼓励发言的场合(领导只想说,不想听除外),参与是必要的。要好好说,先好好听。要表达时,有不同的深度和广度:







1,普通(不失分)表达 

如果实在是没有新见解,不防表示:我同意 XXX 的观点,在这一问题上,这个角度… 

也即,挑选出你认同、且愿意与之同步的观点,不用重复提出了。但加入一点个人色彩,可以是将观点稍理论化、框架化,或者将观点与事件的对接处点透,透着少少思维之光。







2,提纲挈领,归纳总结

自己临近结尾发言,不利之处在于好的多元的观点都被人讲得差不多了,好处在于自己可以当个很好的总结者。

“刚才大家从 3 个方面讲了… 分别是…” 这样的发言简洁明快,具逻辑性,也容易变成书面记录 — 为之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提纲挈领和归纳总结,也并不是件很轻松的事,它需要自己有一定的思维框架。

庞杂的内容,纲领和总结的角度很多,比如:

由深入浅(或由浅入深)来看;

从宏观(大势)到微观(具体)来看;

从时间线(过去-现在-近期-远期)来看;

从业务线到职能线来看;

从定位来看(自己-竞争对手-客户)来看;

甚至从营销几要素来看…

自己能迅速地找到适合框架,将前面发言做一定归纳总结,尽量完整呈现不要遗漏,归不到既有框架内的,可以作为“另外,XXX提到的…也值得关注”。

能做到这一步,可以帮大家将发散的点汇聚过来,能更清晰地看到分支主次,已经是相当不错的输出者了。

从自我训练来讲,话不多讲,框架不要厚,表达清晰就可以了。好或不好都可以下次再来。既不需要飘(我好厉害!)也不需要“好像还是一个哑炮”而沮丧,它只是自己不停修炼,提升表达能力的一步而已。







3,拼图还缺啥?

思维框架与其说是帮助开会诸位,不如说是帮自己厘清思路。待这个框架被填上内容后,会后再细问自己:拼图还缺啥?

这个“缺啥”的自我提问,是的,将帮助自己在下次不止步于完成归纳总结,而是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到更远、看得更多。

甚至有可能成为别人画龙我来点睛的那个人。







4,开会闭环的能力

有人开完会就真“开完”了,既不会有任何书面备忘留存,也没有相应的进一步行动计划(以及随之的跟踪复核),这等于开了个寂寞啊。

开会有点像记忆里的结,阶段性进展、集思广益,甚至主动寻求挑战自找Bug,这都是开会的意义所在。套用丘吉尔一句“不要浪费任何一场危机”,不要浪费任何一场会议。

(那些形式大于内容,不得不开的会除外)

会议里产生的思想结晶、如何校正进一步行动、评估是否滞后、能否通过会议拿到更多相关部门支持,这些都是会议值得书面和具体行动计划的地方。下次开会前,不妨再回顾上次会议至今的进展,由是,开会闭环,其实也是项目进展闭环。

以项目管理、实效性的眼光来看待会议,多想:它能帮到我什么?我能通过它发现什么盲点?以这样的眼光来看待开会(其实是看待自己时间精力用在哪里),也是一种觉察,适时感觉到小问题、感应到自己小进步、改善小方法的觉察。你,值得拥有。

职场影响力,在同侪里,在具体事务中

在职场中,“影响力”是一个相当有份量的综合指标,你说的话是不是有人听、你的建议是否会被认真了解与采纳、你的提醒是否常常被重视,甚至,在官阶头衔之外,你振臂一呼时,不乏人响应。

怎么看到自己的影响力?如何一点点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呢?

在本篇所提及的多部门会议中,适时、恰当地准确表达,有理有据地阐述观点,当你发言时,其它人静静在听,你引导大家往更加深入或容易忽视的地方,思考和探索,很棒,这是杠杠的影响力,这是不容忽视的能力。

影响力的背后,是有效沟通。我常常说,其实每一次重要沟通(关键对话),无不是需要调动自己所有的知识储备、表达和理解能力,偶尔也需要极大的热情和善意。

比较粗糙来看,管理可谓正确地做事的能力,锁定做正确事的能力,偏向于领导力。而影响力,是在同侪中木秀于林,助益于具体事务更顺利更高效向前推动。

之前我们谈到,要主动感应和寻找给予信赖的环境,让它滋养自己。其实首先,自己就能成为那个环境。看到当下的自己,不要评判好或坏,真正接纳完整的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