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 | 术】国医大师柴嵩岩论治子宫腺肌症经验

 xyf4345 2023-08-18 发布于浙江

子宫腺肌症(adenomysisAM)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的弥漫或局限性病变。临床多以逐渐加剧的进行性痛经、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症状为主要表现。AM发病率为15%25%,多好发于3550岁经产妇;约15%AM患者同时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约半数患者合并子宫肌瘤。AM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清晰,其高发原因可能由多次的宫腔操作所引起。目前AM无根治性有效治疗药物。症状较轻、有生育要求及近绝经期者,可用达那唑、孕三烯酮、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或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可缓解症状,但停药后症状反复;年轻或希望生育者,亦可试行病灶切除术,但术后仍有复发风险;对症状严重、无生育要求或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行全子宫切除术。中医药是AM的治疗方法之一,且具有一定的优势。

图片
图片

国医大师柴嵩岩擅长治疗AM,在AM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遣方用药等方面独具特色。

“湿热毒邪侵袭、瘀阻胞宫冲任、经血逆流、相火妄动”病机学术思想

柴嵩岩提出,AM发病与多次妊娠及分娩、人工流产、慢性子宫内膜炎等因素造成的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密切相关。其病因为胞宫冲任损伤,正气虚损未复,湿热毒邪乘虚侵袭。其发病机制:

湿热毒邪侵袭,瘀阻胞宫冲任,经血逆流成“瘕”。

湿热毒邪侵袭,与血搏结于冲任血海、胞宫,迫使经血不循常道,逆流于胞宫肌肉之间,凝结积聚而形成AM之“血瘕”。随月经周期变化,“血瘕”在子宫肌壁间瘀积成“瘕瘤”包块,故见子宫异常增大;“血瘕”瘀阻脉络,不通则痛,发为痛经;“血瘕”阻滞胞宫、胞络,不能授精成孕,发为不孕;瘀血膨胀,久无出路,破溃妄行,发为月经失调。

AM在本质上属阳证、热证、实证,其病理特点表现为病灶持续存在并不断增长,疼痛进行性加重,具有较高复发性。

肾阴不足,相火妄动。

君火为君,相火为臣辅。心火为君火,肾火为相火。心火节制肾火、肾火辅佐心火,即“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机体方“政令通畅”。相火寄藏于肝肾。遇肝肾阴亏,阴不敛阳,相火不受其制而偏亢,火势上逆,则即相火妄动。此时虚热内扰,血海波澜涌动,统血无权致血不循常道妄行。

“袪瘀滞、化湿浊、解毒热、散结聚、泻相火”治法及用药思路

祛瘀滞

化瘀消癥止血,控制或减缓瘀积结块的形成,祛除阻遏冲任血海、胞宫、胞脉、胞络之凝血瘀滞。祛瘀滞选药以化瘀止血药为主,而慎用破血活血药。临床常用茜草炭、蒲黄炭、三七粉、益母草、赤芍等。三七粉止血、散瘀、消肿、定痛,各年龄阶段AM所致月经失调、痛经、不孕症均可用,常用剂量1.5~3克,经期温水冲服。

化湿浊

利湿化浊,化解伏于冲任血海之湿热浊气。临床常用川贝母、瞿麦、荷梗、车前子、萆薢、萹蓄、茵陈、土茯苓、薏苡仁等。川贝母凉而不寒,苦而不辛,甘可存阴,具调理气机、开郁下气、降浊散结之效,兼可散结、化湿,常用剂量6~10克;亦可用夏枯草、青蒿代之。瞿麦利尿通淋,活血通经,常以其做引经药,走下除下焦热,常用剂量5~6克。

解毒热

针对湿热毒邪侵袭之病因,清解冲任血海热毒之邪。瘀久化热,热伤阴血,清解血分瘀热、热毒。临床常用寒水石、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地丁、连翘、鱼腥草、炒栀子、地骨皮、白茅根等。金银花入血分,解血中之毒热,常用剂量10~12克。

AM伴月经量多者常用白茅根清热凉血止血,以不干扰月经周期,常用剂量10~12克。

散结聚

软坚消癥散结,消减异位之病灶,控制疾病发展。临床常用生牡蛎、浙贝母、夏枯草、连翘、鳖甲等消肿散结。生牡蛎味咸涩,性凉,无毒,入肝、肾经,可软坚散结,固涩敛阴。柴嵩岩取其软坚散结之效,亦可防活血化瘀药药力太过,常用剂量12~30克。

泻相火

滋补肾阴,潜阳制火,清泻相火。水火既济,则冲任血海稳定。临床常用知母、泽泻等药泻相火而坚阴。知母苦,寒,归肺、胃、肾经,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之效。泽泻味甘、淡,性寒,入肾、膀胱经,可泻肾火、缓急迫、利水,兼入血分,具走下之性,常与黄柏、寒水石等配伍,常用剂量6~10克。

治法之临床应用要点

月经周期之不同阶段治法不同:经前期治法以清热养血为主;经期治法宜化瘀止痛;经后期治法则因人制宜,辨证施治。化瘀治法则贯穿治疗过程始终。

经期不可破血化瘀

行经期“重阳则开”,血海由满而溢,由盈转亏。离经之血本无出路,不循常道,一味破血则或加重离经之血所致瘀滞,加重病灶出血。故经期不宜选用破血化瘀药,而选用止血化瘀药为宜。常在经期单独使用三七粉一味化瘀止血而不留瘀。

不同年龄段治疗目的不同

年轻未婚或暂无生育要求者,以缓解症状、维护正常月经周期为主要治疗目的;近绝经期且无生育要求者,以消癥、止痛、调经为主要治疗目的,宜顺势而为,益气固肾,可适当抑制其卵巢功能;对有生育要求者,以益肾安冲、稳定血海为主要治疗目的,调经、育卵、助孕。

顾护肾气

对AM合并不孕患者之治疗,需时刻注意顾护肾气、冲任。治法祛瘀、化湿、清热、散结同时,亦需适时治以补肾安冲、稳定血海之法,并注意正常月经周期之维护。可适当配伍女贞子、墨旱莲、杜仲等补肝肾之品。

验案举隅

患者某,女,40岁,2019年3月19日初诊。

主诉:经行腹痛29年,未避孕未孕6年。11岁初潮,既往月经不规律,30~50d一行,经期7d,经量中,痛经剧烈,VAS评分8分。末次月经2019年2月23日,末前次月经2019年1月22日。结婚17年,G3P0。2003年药物流产1次;2009年孕19周流产;2013年于某医院行促排卵治疗2次,孕2月胎停育行清宫术。配偶精液常规正常。2019年1月10日行短方案促排卵,促卵5个,未成;2019年3月9日行短方案促排卵,促卵5个,未果。既往子宫肌瘤、高血糖(空腹6.9mmol/L)、腺肌症病史。

2019年3月16日B超检查:子宫三径6.8cm×6.3cm×7.2cm;后壁可见低回声,大小6.2cm×4.7cm×4.2cm;子宫内膜厚度:0.9cm,回声不均匀,提示子宫肌瘤、盆腔积液。2018年12月10日查CA125:59.20U/mL。2018年12月9日B超检查:腺肌症,腺肌瘤?2018年12月25日激素水平检查:促卵泡激素(FSH)4.24mIU/mL,促黄体生成素(LH)1.55mIU/mL,雌二醇(E2)282.00pmol/L,孕酮(P)0.67nmol/L,睾酮(T)<0.69mmol/L,催乳素(PRL)3.50ng/mL。舌胖暗红,苔薄黄干,质敛,脉细滑。

西医诊断:AM、继发性不孕;中医诊断:痛经、不孕症。辨证为肾虚血瘀、湿热蕴结证。治以补肾化瘀、清热利湿散结。

女贞子15克、杜仲10克、三七粉(吞服)3克、生牡蛎(先煎)15克、瞿麦6克、川芎6克、鱼腥草10克、益母草10克、浙贝母10克、金银花10克、白茅根10克、茜草炭10克。

40剂,日1剂,水煎温服。

二诊(2019年4月30日):末次月经2019年4月22日,经量少,近期基础体温呈单相波动。2019年4月6日B超检查:子宫三径5.9cm×6.2cm×6.3cm,子宫内膜厚度:0.8cm,双附件(-)。2019年4月23日查CA125:50.60U/mL。舌体厚肥暗红,苔白干,脉细滑。

处方:北沙参12克、枳壳10克、生麦芽10克、丹参10克、扁豆10克、当归10克、郁金6克、白芍10克、荷叶10克、夏枯草10克、杜仲10克、菟丝子15克。

40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2019年7月30日):末次月经2019年6月24日,经期7d,经量中,无痛经,无血块,经期基础体温呈单相。诉2019年4月起痛经症状明显缓解。平素腹部隐痛,亦较前缓解。舌嫩暗,脉细弦滑。

处方:太子参12克、玉竹10克、郁金6克、茜草10克、瞿麦6克、浙贝母10克、夏枯草10克、当归10克、金银花10克、生甘草5克、益母草10克、川芎5克。

40剂,煎服法同前。

四诊(2019年12月31日):末次月经2019年12月13日,经期7d,经量中,经前基础体温呈不典型双相。服药期间痛经疼痛症状减轻。2019年9月9日B超检查:子宫三径5.8cm×6.2cm×6.2cm,子宫内膜厚度:0.6cm。2019年9月9日激素水平检查:FSH:8.77mIU/mL,LH:3.56mIU/mL,E2:47.00pg/mL,T:0.34ng/mL,PRL:4.22ng/mL,P:0.39ng/mL。2019年9月9日查CA125:10.50U/mL。舌体厚肥暗敛,苔白干有裂纹,脉细弦滑。

处方:生牡蛎(先煎)15克、枳壳10克、生麦芽10克、荷梗10克、金银花10克、桑叶10克、茵陈10克、土茯苓15克、川续断15克、夏枯草10克、郁金6克、三七粉(吞服)3克。

40剂,煎服法同前。

经治疗患者经期腹痛明显缓解,子宫大小较前有所缩小,CA125降至正常,提示治疗有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