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个芬兰兵吓退5万意军,一切幻灭后,意大利人已不在乎所谓帝国梦

 汉月银山 2023-08-18 发布于陕西

意大利人的胃口一直很好,但他们的牙齿很差劲

——俾斯麦

1940年10月,欧洲大陆阴云密布,纳粹德国一路攻城略地,作为其所谓“盟友”的意大利有些坐不住了,为了体现其在轴心国联盟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墨索里尼决定以一场疾风骤雨般的军事行动彻底占领希腊,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意希边境地区无比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5万意大利军队裹足不前,他们给出的理由是:根据可靠情报,此时的希腊国内,不止有希腊本国的士兵,还有战斗力超强的芬兰士兵。

墨索里尼得知此事后愤怒地向芬兰询问情况,并要求对方立刻撤出希腊国内的全部芬兰士兵,得到的回复却是:希腊国内没有芬兰正规军,只有些志愿武装人员,而且,只有6个。

得知真相的墨索里尼顿感颜面扫地,但还是色厉内荏地要求芬兰方面撤出希腊境内的全部芬兰武装人员,即使只有6名。

6个芬兰兵吓退5万意军,一切幻灭后,意大利人已不在乎所谓帝国梦

6个芬兰兵吓退5万意大利军队,这在二战历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都可谓一段奇谈,这段“奇谈”中的两个主角:意大利和芬兰,一个是孱弱的大国,一个是强悍的小国,他们在二战初期都曾与纳粹德国联合,但是二战结束前又都站在反法西斯同盟一边。

今天让我们从意大利和芬兰这两个在二战中存在感不那么高的国家入手,去看一看二战中那些非主要国家在战争中所作出的抉择,以及这些抉择背后的考量。

“能打”的芬兰兵

二战前的意大利综合国力虽然不能与美苏英德等一流强国相比,但是好歹也是一个欧洲大国,为何会对小国芬兰如此忌惮,听到希腊有芬兰兵就不敢进攻,这要从1939年底的苏芬冬季战争说起。

1939年,欧洲形势急转直下,预感到纳粹德国将对其发动侵略的斯大林准备在苏联国境线周围建立战略缓冲地带。

苏芬边境与苏联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过近,为了保证列宁格勒的安全,苏联方面提出与芬兰交换部分边界领土,在遭到芬兰方面拒绝后,斯大林决心直接诉诸于武力。

6个芬兰兵吓退5万意军,一切幻灭后,意大利人已不在乎所谓帝国梦

1339年11月26日,苏联制造了'曼尼拉炮击事件',并以此为借口对芬兰宣战,苏芬两国国力相差悬殊,苏联军队规模甚至比芬兰总人口还多,坦克、飞机、火炮等方面,苏军也对芬军呈现出碾压式优势。

战争开始前,包括苏联在内的几乎所有主要国家都认为苏军将很快以碾压式优势击败芬军,但结果却令所有人大跌眼镜。

战争开始后,芬军利用对自己国家地形的熟悉,以各种方式与苏军周旋,芬军以制造简单的燃烧瓶对付苏军坦克;脚踩滑雪板的芬军游击队在冰天雪地里来去自如,将在皑皑白雪中寸步难行的苏军分割包围,逐一歼灭;身着白色伪装衣的芬兰狙击手是苏军士兵的噩梦,雪地里随时可能响起的枪声无时无刻不在收割着苏联士兵的生命。

6个芬兰兵吓退5万意军,一切幻灭后,意大利人已不在乎所谓帝国梦

出动45万大军的苏军竟因战场接连失利无法维持攻势,只得停止进攻,休整、增兵后再发起攻击。

开启第二阶段攻势时,苏军兵力增加到了60万,并配备了更多火炮,空军也更加频繁出动。

由于苏芬两国国力差距实在太大,在苦战四个月后,芬军的防线最终还是被苏军突破,苏芬双方签订合约,芬兰以割让1/10的领土为代价换来了双方停战。

苏芬冬季战争虽然最终以苏军获胜而告终,但这毫无疑问是一场惨胜,逾20万苏军士兵在战争中阵亡,约是芬军的6倍。

小国芬兰虽然因国力上的巨大差距而输掉了对苏联的战争,但是其士兵的战斗力却在国际社会上赢得了广泛的认可。

但芬兰士兵应该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在苏芬冬日战争中的出色表现,日后会成为意大利士兵举步不前的借口。

意大利的大国梦

意大利的土地上曾诞生过强大的罗马,但时间来到一战前,罗马的荣光早已散去,好不容易完成统一的意大利无奈地发现世界上绝大多数殖民地都已经被英法等老牌列强瓜分殆尽,自己这个后来者几乎什么也捞不到了。

尽管如此,意大利的统治者们仍在想方设法重塑帝国梦,只是效果让人不敢恭维,1894年,意大利军队企图武力占领埃塞俄比亚,但却上演了一出欧洲国家被非洲国家打到主动求和的“感人”戏码。

6个芬兰兵吓退5万意军,一切幻灭后,意大利人已不在乎所谓帝国梦

一战前,意大利曾与德国和奥匈帝国建立盟约,但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却拒绝帮助其“盟友”德、奥对抗英法,而是宣布中立,在英国为其提供战争贷款,承诺战后满足其领土述求后,意大利更是直接投入协约国怀抱。

凭借“高超”的站队计划,意大利成为了一战战胜国,却没能在战后分得多少好处,一战后,意大利的经济迅速恶化,物价飞涨,失业率高企,人民生活陷入困苦。

萧条的经济环境是滋生极端民族主义的温床,墨索里尼抓住这个机会尽情煽动意大利人极端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并在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

6个芬兰兵吓退5万意军,一切幻灭后,意大利人已不在乎所谓帝国梦

墨索里尼以恢复罗马荣光,建立地中海强国的口号带领意大利开始向周边进行扩张,1935年意大利再次入侵埃塞俄比亚,这次意大利取得了战争的成功,后来又与纳粹德国一起干涉西班牙内战。

二战全面爆发后,墨索里尼再次发挥意大利人善于站队的“优势”,与希特勒虚与委蛇,待到纳粹德军横扫欧洲时,才下定决心亲自入场,介入战争的意军也获得了一定收益,首先参与了划分法国(但并非战胜法国,事实上即使被德国打崩的法军依旧可以暴揍意军),并吞并的阿尔巴尼亚。

但显然,墨索里尼的胃口远没有这么小,这点好处与他“恢复罗马荣光”的愿望相去甚远,为了扩大意大利在地中海地区的影响力,墨索里尼将目标盯上了一个他认为可以轻松拿下的小国:希腊。

灾难

对于意大利来说,入侵希腊的军事行动完全可以用灾难来形容,同样是大国打小国,苏芬战争中苏联虽然最初表现拉跨,但是好歹凭借体量优势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而意大利对希腊的入侵最后却以意军完成失败而告终。

1940年10月28日,意大利军队向希腊边防军发起进攻,并迫使希腊边防军后撤,意大利军队则继续保持进攻态势,并寻求在数日内抵达伊庇鲁斯。

6个芬兰兵吓退5万意军,一切幻灭后,意大利人已不在乎所谓帝国梦

但是意大利军队进展还算顺利的时间只持续了3天,自11月1日开始进攻希军主要防线开始,就遭到了希腊军队的顽强抵抗,11月2日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的一幕上演了,希军在稳住阵脚后像意军阵地发起了反攻,虽然希军的本次反击并未对意军阵地造成真正威胁,但意军也难以取得任何进展。

11月8日,在第一轮进攻失败后,意军所谓“精锐”阿尔卑斯师加入战斗,意军取得了一点小的进展,但这并不意味着阿尔卑斯师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在意军进攻期间,希军也不时发动反击。

11月4日起,希军就开始向前线增兵,战斗烈度不断升高,意军阿尔卑斯师的伤亡不断上升,战至11月13日,阿尔卑斯师已经丧失了大部分阵地,阵亡人数超过2000,一些军官甚至丢下阵地逃亡阿尔巴尼亚。

意军精锐阿尔卑斯师有被希军反包围的危险,伤害性很大,侮辱性也很强。

阿尔卑斯师的失败严重损害了意军的士气,面对希军的反击,意军几乎没有做什么抵抗就匆匆撤至阿尔巴尼亚。

开战前,墨索里尼认为对希腊的入侵将像一次“军事散步”一样容易,但结果却是双方一交火意军就没占到什么便宜,甚至被小国希腊军队赶到了阿尔巴尼亚,伤害性极大,侮辱性也更强。

6个芬兰兵吓退5万意军,一切幻灭后,意大利人已不在乎所谓帝国梦

希军反击后,意军只能凭借人数上的优势勉强保证与希军对峙,双方僵持3个月均难取得重要进展,无奈之下,意军只能向纳粹德军求援。

德军于1941年4月初加入对希腊的战斗,战斗一共进行了23天,轴心国军队完全占领希腊,有趣的是,战场上的糟糕表现并没有影响意大利在战后分得一杯羹。

如果仅就结果来看,意大利确实在对希腊的军事活动中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至于在与希军交战时的拉跨表现,和战前被6个所谓“芬兰兵”吓退的荒唐事,似乎也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反水者

事实上,意希战争前意军与所谓芬兰兵的对峙,其魔幻之处不仅在于5万意军6个芬兰兵在人数上的巨大反差,还在于当时的意大利与芬兰军队都在与纳粹德国合作,所以某种意义上讲,二者是可以算是盟友关系,意大利自不必说,战前就纳粹德国结盟,而芬兰则是在遭到苏联的大规模军事进攻后开始寻求与纳粹德国进行联合。

但有趣的是,随着战争形势的改变,意大利与芬兰两国都改变立场,调转枪口与纳粹德国开战。

意大利军队在二战中的糟糕表现和战争带来的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让意大利国内的反战情绪高涨,当然,确切地说,反战情绪从战争开始那一刻起就没有离开过意大利人和意大利军队,要不然也不会闹出意大利军队打到英军接受他们投降的闹剧了。

6个芬兰兵吓退5万意军,一切幻灭后,意大利人已不在乎所谓帝国梦

1943年,盟军成功发动了西西里登陆战役,就在盟军还在讨论如何利用西西里岛对意大利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的时候,却传来一个爆炸性消息,意大利国内爆发政变,墨索里尼和他领导的法西斯政权被赶下了台,在控制住墨索里尼后意大利新政府随即与英法谈判,准备加入同盟国,调转枪口去打纳粹德国。

不得不说,意大利“反水”时机选择得十分巧妙,此时盟军已经在欧洲、北非战争上发起了反攻,而苏军也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击败了德军,战争结局基本上已经确定。

当然,随着战事不利,选择抛弃纳粹德国的国家绝不止意大利一个。

当初苏军大规模进攻芬兰,并占领了芬兰卡累利阿地峡等领土后,芬兰国内反俄情绪空前高涨。

苏芬战争中芬军的出色表现,让纳粹德国意识到了芬兰军队出色的战斗力,并开始采取行动拉拢芬军。

有强烈反苏情绪的芬兰与纳粹德国一拍即合,双方之间的军事联系越来越紧密,芬兰军队在苏德战争爆发后立刻向苏军发动进攻,并夺回了苏芬战争时期被苏军夺走的领土。

但是芬兰也未彻底沦为纳粹德国的“小弟”、“跟班”,按照纳粹德国的意思,芬兰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收回卡累利阿地峡等在苏芬战争中失去的土地,而应该参与到更多对苏作战中,夺取包括列宁格勒在内的诸多苏联城市,但是芬兰对此却并不感冒,他们在夺回苏芬战争中失去的领土后,对苏联的军事行动的强度有了明显下降,甚至出现了停滞。

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芬兰总统曼纳海姆就意识到德军已经不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于是他开始积极寻求与同盟国,尤其是与苏联改善关系。

6个芬兰兵吓退5万意军,一切幻灭后,意大利人已不在乎所谓帝国梦

1944年6月8日,苏军开始在卡累利阿地峡地峡等地向芬军发动了反击,7月,苏芬双方回到了1940年划定的边界区域后,苏军停止了进攻。

芬兰方面也在此时改变了立场,并按照同盟国的要求,命令芬兰境内的德国军队必须全部离境,遭到德军拒绝后,芬军发动了拉普兰战役才将纳粹德国军队赶出芬兰。

抉择

第二次世界大战可称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浩劫,战争波及除南极洲外所有大洲,逾20亿人的家园被陷入战火,超过7000万人失去了宝贵生命,造成的经济损失不计其数,无数人类文明成果被战火摧毁,大屠杀,种族灭绝等诸多骇人听闻的行为在战争期间不断上演,人类文明的基石在法西斯的暴行下岌岌可危。

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烧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但是每个国家对于战场的参与度仍有不同,作为二战主要参与国的中、苏、美、英与德国、日本等大国之间的较量无疑对于战争的结果起到决定性作用。

国家有大小,实力有强弱,但战争不会因为一个国家的实力弱小就放过它,当世界大战到来,每一个国家都必须为自己国家命运做出抉择。

芬兰是一个北欧小国,其在二战中先后与苏联和德国两个大国交手,尽管芬兰人团结一心,尽管芬兰军队战斗力强悍,但是结果仍然是丧失领土,这便是小国的无奈。

但是如果说小国只能任人宰割也不是事实,芬兰在整个战争过程中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没有彻底倒向任何一方,并及时在外交政策上做出调整,即便是小国,只要拥有较为强悍的战斗力和清醒的政治头脑,也能在大国博弈中为自己赢得一个相对有利的位置。

相比于小国芬兰,还称得上大国的意大利的表现却显得十分拉跨,甚至有人表示,意大利在二战中只贡献了意大利美食和笑料。

6个芬兰兵吓退5万意军,一切幻灭后,意大利人已不在乎所谓帝国梦

意大利军队在战争中的糟糕表现,一方面与其存在缺陷的国内产业结构有关,即便意大利勉强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欧洲工业国,但是这个工业国的生产能力严重不足,且在能源等领域存在明显短板,1940年,意大利的钢铁产量只有德国的十分之一,从这个角度上讲,意大利军队在战场表现不及德国军队也不是一件太难理解的事。

但另一方面,意军作战意志不强,不愿打大仗、硬仗也是一个客观事实,相比于开战一个多月就投降的法国,意大利军队则是以一种几乎于躺平的方式应对战争。

在意大利的土地上曾经诞生过西方古典时期最强大的帝国罗马,但同样在意大利的土地上也经历了中世纪的漫长黑暗和长年的分裂,悠久的历史能够带给一个国家人民更多的经验与教训,让一个国家的人民更加理性,但对于一个墨索里尼的野心家来说,意大利的悠久历史是一把双刃剑。

以恢复罗马荣光为口号的墨索里尼能够快速聚集起一群拥趸,率先建立起独裁统治,但是,墨索里尼显然低估了意大利人的成熟度,从某种意义上讲,当初意大利人之所以支持墨索里尼建立独裁政府,不是因为墨索里尼的煽动能力有多强,而是当时的意大利人普遍认为面对当时的乱局只有集权高压统治才能恢复社会稳定,而当墨索里尼想要以无数意大利人生命为代价去进行一次豪赌时,理性的意大利人则会毫不犹豫地将其赶下台。

战争是血泪交叠的人类活动,想要赢得战争即需要理性也需要感性,也正是因为如此,只剩下理性的意大利人很难在战争中赢得太多,但是,同样是因为理性,意大利人不会像德日那样压上国家的命运进行不计代价的豪赌,从这个角度讲,意大利人也很难输得太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