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感 | 落地

 枚庸 2023-08-18 发布于江西

◆ 枚庸

我们常在文稿中使用一个词,“落地落实”。

但有个同事的话,却时不时在脑海中回荡。他说,哪怕提出再多的要求、制定再细的措施,最终落到基层,很可能就是一个老头,什么也干不了。

国家治理,首重落实,重点在基层。都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如果基层工作做得不够到位,再好的顶层设计、政策制度、实施方案,也将成为空话。

早在2019年12月,国家在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方面就明确要求,“支持引导社区居民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积极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由此也体现出基层工作的重要性。

多年从事防汛抗旱相关工作,我对此有着深切的体会。水库(山塘、水电站)、堤防险情是否能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库安全员、堤防管理员的有没有责任心,是不是履职尽责巡防查险。

特别是面对突发性强、破坏力大、不确定因素多的山洪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的作用发挥得如何,决定着危险区和受威胁群众能不能及时组织避险转移,可不可以实现“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的目标。

事实上在有些地方,的确存在同事前面说的那种情况。防灾减灾救灾任务集中在某一个人身上,甚至可能是个“老弱病残”,能力、体力、精力都有限,根本承担不了灾害隐患排查治理、组织群众转移疏散等应有的作用。

一旦遭遇短时集中强降雨,既要兼顾工程安全,又要关注人员安全,实在很难统筹。在重大突发状况下,极其容易发生群死群伤性灾害事件。近期京津冀、陕西、黑龙江、吉林等地造成人员伤亡,就是血的教训。

我们深刻感觉到,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关键在解决“没有人”的问题。

2020年,江西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意见,明确村级设立应急服务站(点),整合现有网格资源,一体化推进综合性应急管理网格队伍建设。

在这个方面,很多设区市都在探索应急管理网格队伍建设。其中,今年赣州市政府办公室制定印发《关于深化基层应急管理队伍建设推进基层应急治理实施方案》。

按照“职能合并、分类调整;管理下沉、整合转制;平衡有序、运作规范;权责明晰、统筹高效”的原则,统一整合安全员、灾害信息员、气象信息员、山塘水库管理员、河道巡护员、交通劝导员、食品安全协管(信息)员等对象,设立村级专职应急管理员,推动“一员多岗”。

前不久,我专门就“多员合一”情况进行调研。总体来看,目前赣州市成效还是比较明显的,基本落实了村级专职应急管理员,保障了最低收入,也开展了相关培训,有效解决了“谁来干、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

不过也有些担忧,那就是受制于收入太低、任务过重,年轻的不愿干,年纪大的又干不好,这支队伍的年龄结构和人员稳定性未必能得到保证。

落地不光是靠人,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也很重要。

看到昨天中央会议的明确要求,要“强化预警指向性,落实直达基层防汛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

以前我们常说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基本是停留在机关层面,这回明显更加重视预警过后,是不是真正动起来了,有没有做到“预警有叫应、叫应有行动、行动有成效”。

江西很多年前就探索建立了暴雨山洪联动机制,提出转移对象、转移步骤、转移安置方式、转移责任“四个明确”的要求,其实也是突出了这方面的考虑。

去年又在此基础上,逐步构建“6小时风险预警、3小时风险通报、1小时风险叫应”机制。目的就是希望根据更加精准精细的降雨落区预报,针对性抓好避险转移,尽可能地减少人员伤亡事件发生。

昨天我还看到,青海省减灾委办公室、省应急管理厅和省财政厅联合印发自然灾害成功预警避险奖励暂行规定,对成功预警避险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给予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其中个人最高奖励3万元。

这对于鼓励社会公众参与防灾减灾,提升基层灾害防治能力,建立灾害防范应对长效机制,避免或减轻灾害损失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学习和借鉴。

改革永远在路上,任何工作在推进过程中,都会面临一些可预见或难以预料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

这些都不可怕,看到从上到下都在积极探索、勇于攻坚、不断创新,力求破堵点、解难题,我们应该有足够的信心和决心,总能想到办法,也一定能谋求发展。

我相信,只要大家团结一致向前行,落地落实不会是一句口号,见行见效也终将成为现实!

写于2023年8月18日傍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