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加快“走出去”步伐——中国企业走出去进行资源开发风险识别

 萧然静客 2023-08-18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图片

中国是全球矿产资源消费大国,目前年消费水平与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消费总和相当,其中煤炭、铁矿石、铜、铝、镍等消费占全球一半以上 。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目前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以铜资源为例,我国目前是世界上第一大铜消费国,我国的铜冶炼能力世界第一,但原料自给率仅 10% 左右,铜对外依存度超过了 80%。

为使得中国国内资源得以有效保护与持续供应,必须进一步加快“走出去”步伐 ,促进我国矿业企业积极参与全球资源产业合作。 

目前,中国矿业企业“走出去”资源开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涌现了很多失败的案例,据报道,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矿业投资项中,投资亏损和失败的比例达 80%,可谓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损失惨重、学费高昂。 

图片
图片

 “走出去”资源开发宏观环境

政治(Political):

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博弈不断升级,对世界地缘政治格局造成了深远影响,世界多极化格局反而因美国一系列单边主义举措有所上升,海外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经济(Economics):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 GDP 较低,中华民族处于最接近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由高速发展转入高质量发展)。疫情短期加大部分新兴市场经济困难,部分国家偿债压力加大,新兴市场复苏可能更快,亟需新增投资带动经济增长。 

社会文化(Sociocultural):

“走出去”资源开发面临多元文化的融合问题;部分矿业国家民粹主义、民族主义抬头,需关注美国利用民粹主义诱导反华风险,准备好应对所在国同中国关系生变的可能。

技术因素(Technological):

矿业属于传统行业,是工业革命时期的基础,但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逐渐进入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将为矿业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目前,新发展理念要求我们要绿色发展,碳达峰、碳中和,对矿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需要我们“走出去”体现大国责任和担当。 

法律因素(Legal):

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进行资源开发所处的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或不发达国家,这些国家虽然法律比较健全,但近些年来,与矿业有关的矿业法、税法变化较大,风险激增。 

综上目前全球化遭遇“倒流逆风”,资源民族主义抬头,灰犀牛和黑天鹅事件多发,“走出去”资源开发项目又面临着新的较大的不确定性,风险多样且激增。因此,需要在新的历史背景条件下,进一步研究风险识别和管控手段。 

图片
图片

 风险分析

勘查阶段

 勘查阶段是资源开发的最初阶段,其对象是埋藏在地下的矿产资源,由于地质环境的多样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矿产勘查阶段自始至终均处于探索状态。

在勘查阶段中,最重要的风险是资源风险,既包括能否发现矿产资源,也包括发现的矿产资源的规模(资源量)、品位等是否存在不确定性的问题。

在矿产项目并购中,资源量的大小、品位的高低、资源潜力的大小,资源量的可靠程度等是评价项目的关键因素。

在开发过程中,资源量和品位的变化、矿体品位、厚度的连续性的变化,将对项目经济性产生重大的影响。发生资源量风险的主要原因有:地质特征的复杂性、勘查程度的高低、样品分析质量的可靠性、资源量估算方法的选择等。

建设阶段 

该阶段涉及的主要风险有:政治风险、税收风险、经济风险、用工风险等。

(1)政治风险 

不同的国家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政治环境、价值观都各不相同,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海外工程的施工进度,如菲律宾部分地区,社区天主教教派反对采矿,使得一些矿业项目建设一拖再拖;另外,有些非政府组织 NGO,会干扰项目的建设,如菲律宾的非政府组织曾推动了该国层面露天禁令的颁布,使得不少低品位斑岩铜矿项目不能开工建设。

(2)税收风险 

税收风险主要表现为增值税风险。该风险主要有如下两方面:一是免税工程项目的增值税陷阱。

部分招标合同标明项目免税,因此投标方报价一般不含增值税,但在实际项目运作过程中,购买零星材料或者急需材料时很难取得免税发票;二是不免税工程项目增值税申报的退税时间一般非常漫长。 

(3)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主要包括汇率变化和通货膨胀。我国走出去资源开发项目多处于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汇率变化频率高,每年均可能产生一定的汇兑损失;另一方面通货膨胀使得物价上涨飞快,提高了施工建设成本。

(4)用工风险 

多数非洲国家原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地,对当地雇工的保护比较规范和完善,虽然大部份企业能够按照属地国法律要求执行,但是在劳工权益保障等方面随意性较大,经常出现劳资纠纷。

另外,一般属地国家都要求优先使用本地员工,限制外来人员工作签证,给项目建设效率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开采阶段 

开采阶段,主要的风险为安全环保风险。国外普遍对安全和环保要求较高,特别是现在广泛使用 ESG 理念。西方公司的年报中,一般均需要披露因公伤亡数字等指标。

严重的安全问题将导致项目的暂停或者关闭。如 2023年2月25日,五矿资源在西澳矿山因两名承包商人员失踪而导致停工。 

环保方面,随着对环保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过去常用的低成本、高产能的采矿方法将不再适用。如 2022 年 8 月智利某矿山因采矿造成地面大面积塌陷,将面临严重的处罚,甚至停工;非洲铜带省部分矿山因常年采用空场法采矿,也造成地表形成塌陷坑。

选冶阶段 

(1)安全风险 

选冶生产过程具有工艺复杂、流程长、重大危险源多、设备连续作业等特点。从选冶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来说,其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会出现风险问题,安全事故发生将产生较大的危害性,安全管理问题成为选冶企业生产管理重要的内容。 

(2)环保风险 

选冶生产过程产生的“三废”,即废水、废气、废渣,无可避免的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选冶企业的环保标准和规范要求越来越严格,环保风险事故造成的影响大、传播快、损失重,环保管理已经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底线。

闭坑阶段 

该阶段主要风险为环境风险和维护风险。 

(1)环境风险 

停产闭坑后矿山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没有结束。关闭后由于停电和停止排水、通风等功能运行,地下水位逐渐抬升,扰动、破坏了矿区不同充水含水层原有的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导致地下水流场和水化学场等发生变异,增加了矿山周围的含水层地下水污染风险、增大周围生产矿山的排水和通风负担、对周围水生态环境的冲击、矿区地面二次塌陷、矿井周围城镇高层建筑地基稳定风险和基础设施危害等风险。 

(2)维护风险 

矿山闭坑后,尚未修复的裸露矿坑和尾矿库溃坝等次生地质灾害会给周边社区带来危害。同时,矿山企业资产的专用性强,矿山专用巷道等固定资产在矿山企业总资产中所占比例较大。

闭矿后,这类固定资产便失去了原有的使用价值,但矿山巷道在地下的保存时间可达数十年至数百年,但由于一些外力作用,可能会变形并造成地面局部塌陷,地表建筑物受损。 

图片
图片

结 论

中国企业走出去进行资源开发面临诸多风险,总体成功率相对不高,其原因之一即为对风险的识别和分析判断不足。

作者采用专家调查法,通过头脑风暴,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系统识别出走出去资源开发全流程各个阶段、环节的具体风险,并对走出去资源开发的各阶段各类风险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可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参考,使走出去企业少走弯路,提高风险管控,减少损失,提高成功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