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助理医师(全科)进修教育讲座》 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ERS),主要心电图表现为部分导联QRS结尾与ST段起始部有切迹和ST段弓背向下抬高为特征。过去一直认为早期复极综合征是正常电生理的变异,没有太大的临床意义,仅作为心肌梗死急性期早期的鉴别诊断,但进一步研究发现少数早期复极综合征可能是猝死发生的先兆,需要特别警惕。有学者认为要用早复极变异名称取代早期复极综合征。 一、J点、J波与J波综合征 早期复极综合征的产生关键是J点与J波(见图17-1)。众所周知: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T波代表心室复极,ST段为心室复极早期。J点本意为QRS波群与ST段的结合点,即心室除极与复极的转折点,本应出现在S波结尾时,但由于发生了提前复极,使J点前移至R波下降支的未到基线之前处,同时产生顿挫的、有切迹的错综小波(称为J波)并导致了随后ST段弓背向下抬高。 图17-1 J点与J波示意图(本图显示箭头所指处为J点与J波)。 近期心电学专家提出“J波综合征”这一概念,包括三种与J波有关的严重病理现象: ①早期复极综合征的特发性室颤; ②Brugada综合征的特发室速与室颤; ③心肌梗塞早期超急性损伤期的缺血性J波。本讲主要介绍早期复极综合征及Brugada综合征。 二、早期复极综合征 早期复极综合征常见青壮年男性,特别是在心动过缓的运动员中较多。早在1936年国外有学者描述此症,认为是正常的变异。 1971年Parisi调查报告早期复极综合征成人自然发生率1%-2.5%。认为属于先天性心脏电传导异常及良性或生理性变异。无需特别处理,只是要和心肌梗死早期超急性损伤期的ST段弓背向上抬高相鉴别。近年来对早期复极综合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早期复极综合征常见于身体健壮青年男性,在心跳较缓慢时发生。多数人可无明显症状。少数人可伴有心悸、胸闷、甚至胸痛症状。与冠心病不同之处在于其症状与心电图ST段抬高可持续数日、数月甚至数年。 早期复极综合征心电图特征(见图17-2&17-3):①J点未到基线, 发生提前复极现象;②出现明显J波,RQS终末部分呈现错综小波,有切迹或顿挫;③随后ST段弓背向下抬高,通常在V3导联最明显,可达0.3mv-0.4mv,而肢体导联一般不超过0.2mv;④心电图改变可持续存在,甚至一年以上;⑤提高心率后可使多数ST段恢复正常;⑥可伴有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性心动过缓现象。 图17-2 早复极的J波与ST段抬高 (本图为青年男性运动员有胸闷症状,心电图为典型ERS。窦性心律,心率60次/分;V3-V5明显J波;V3 的ST段弓背向下抬高达0.5mv;肢体导联ST段抬高0.1mv-0.2mv,持续数月不变)。 图17-3 早复极的J波与ST段抬高 (本图为一例早期复极综合征心电图,自上而下按十二导联顺序排列,同时伴有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注意观察J波和ST段弓背向下抬高的特征,在V3导联表现最为明显)。 近年来心内科特别关注“缺血性J波”现象,它是心肌缺血与梗死超急性损伤期心电图改变之一及新的预警信号。与此同时临床与电生理研究提示早期复极综合征并不总是安全无事,有时具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潜在基础(见图17-4)。 图17-4 早复极变异与特发性室颤 (本图为29岁男性,静息状态为早复极变异心电图,表现为下壁导联ST段弓背向下抬高>0.2mv,J波明显。最下一条记录到特发室颤,经抢救恢复。) 有研究认为早期复极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和特发性室颤可能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现,大样本病例对照研究显示,早复极人群的特发性室颤风险是无早复极人群的6倍。随访30年1万例早复极患者的研究显示,下壁导联ST段抬高>0.2mv,心脏性死亡的风险增加3倍。进而使我们更加关注要进行早复极危险分层。要及时识别潜在高危患者进行猝死预防,以下几条特征有助于识别高危者: ① 下壁导联J波抬高超过0.2mv; ② 几乎全部导联都出现早复极图形; ③ J波一过性增大,有明显切迹和顿挫; ④ 室性心律失常发源地与早复极图形部位一致; ⑤ 心脏电生理检查可诱发室颤; ⑥ 心室晚电位检查强阳性; ⑦ 不明原因的反复晕厥者; ⑧ 有原因不明的猝死家族史及猝死生还者。 三、Brugada综合征 Brugada综合征直译为布鲁戈达综合征,但目前缺乏统一的中文译名,因此依然称为Brugada综合征。这是由西班牙两医生Brugada兄弟1992年首先报道。心电图的典型表现为右胸导联(V1-V3)持续性特征性(穹窿型或马鞍型)抬高,右束枝阻滞(RBBB)图形,而Q-T间期正常(见图17-5)。 图17-5 Brugada综合征的ST段抬高本图显示 Brugada综合征的特征性ST段抬高。Brugada综合征是一种与遗传因素有关的猝死综合征。 其心电图特点为右胸导联呈现类似右束枝阻滞(RBBB)图形,同时伴有特征性ST段抬高(见箭头所指)。 Brugada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为不明原因猝死,青壮年健康男性为多(男女比例10:1),大多数在睡眠中发生,有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家族史。发作时表现为多形性室速或室颤(见图17-6)。可有反复晕厥之症状,平素各项检查均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目前认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为置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口服奎尼丁可作为替代治疗。 本图显示一例青年男性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平素12导心电图(上) 与发作时监护导联呈现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下)。 上图的V1-V3箭头所指为平素ST段穹窿型及马鞍型抬高,类似右束枝传导阻滞。 本讲主要介绍与J波有关的早期复极综合征及Brugada综合征。这种突然增大的J波预示着潜在的恶性心律失常基础已经形成,可能为“电风暴”(24小时内室速室颤发作大于2次)到来之先兆。因此有人提出J波可以作为临床猝死的高危预测因子。 [本讲小结] 1、早期复极综合征心电图特点:明显J波及ST段弓背向下抬高,以V3导联最为明显。 2、早期复极综合征大多数为良性预后,心电图改变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3、极少数早复极综合征可能有易发生致命性室性心动过速危险,需要提高警惕,加以识别。 4、J波综合征除早期复极综合征之外,还有一种危险的心电图现象,即Brugada综合征。 5、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特征是右胸导联,ST段穹窿型或马鞍型抬高,类似右束枝阻滞图形。临床可发生青壮年健康男性不 明原因的晕厥或猝死,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发作时的心电图表现为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