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因此,优秀从习惯开始。我认为郑老师的优秀是从有阅读习惯开始。 昨日把郑建业老师的《就恋这方故土》之《读书岁月》这章节再次读了读,心里再次泛起涟漪。全书像是郑老师的个人成长故事,而这个章节聚焦于读书时代的关键事件,反复阅读,不仅激励着自己继续努力阅读、写作的决心,对于郑老师的敬佩之情更是猛增。从小学时光开始,郑老师就喜欢阅读小人书;初中光阴时遇到了“忘年交”书友大量阅读古文;中专师范求学时继续广泛阅读文学作品;工作初期努力自考专本文凭,“冬读”磨炼。每一步郑老师都走的很扎实,每一个时期都是以书为伴,每一个故事后面都是一分真情。原来,郑老师一直就很优秀,新网师的学习只是厚积薄发而已。 一、小学时光——情牵小人书、伴随童年成长的《中国少年报》 “为了能借到小人书,舍不得吃掉小姑买的糖块,用来交换小伙伴的小人书……冬日随母亲到镇上赶集,用母亲给的买包子吃的钱买了《安徒生童话选》和《岳飞传》……对自己的小人书非常珍惜,除非同小伙伴换着读,一般不借给别人,用一个抽屉锁了起来……” “准备了几个月的时间,凑足了1元零8分钱,在年底订上了一年的《中国少年报》。于是每周能读到一份新的报纸,成了童年读书生活中最幸福的回忆……特别喜欢阅读报纸上介绍的国内外新闻,从报纸上知道了国内外丰富而多彩的世界……后来也参加了一次邮政书信大赛,认真写好书信作文,到公社邮局买来信纸精心抄写好,寄到报社后,居然获得了优秀奖。那张登载获奖名单的报纸,一直珍藏了许多年……” 二、初中光阴——艰苦求学、背诵回忆、结交“忘年交”书友 “建设十分破旧,办学条件差,没有学生宿舍,需要在校外借宿。学校食堂也不能为我们统一做饭,只能把从家中带来的干粮放到食堂里馏,一人一个网兜……遇到天气炎热,擀的饼变了霉,馏过之后像咬牛皮一样难以咀嚼和下咽……” “早上背,课余时间背,晚上点着煤油灯背。老师对背诵课文要求很严,所有学生都要亲自检查,谁背不过就要挨批评……背诵的文言文,那时课本上的《岳阳楼记》《芋老人传》《陈涉世家》等课文,倒背如流……背完文言文,背诵现代文……” “一开始对线装古书也是不太感兴趣,觉得不如《水浒传》《封神演义》生动有趣,忘年交书友耐心教导,说如果读懂了他推荐的书,将来无论干什么工作,都会大有帮助……在忘年交书友的指导下,认真阅读了《左传》《古文观止》等书,奠定古汉语基础……每次回来都要去忘年交书友家中同他谈论阅读过的书籍……” 三、师范学习——大量文学阅读、琐亿恩师 书籍来源:学校图书室、寿光图书馆、节衣缩食淘、恩师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