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说全国有四大香严寺,分别为山西柳林香严寺、陕西榆林香严寺、浙江台州香严寺、河南淅川香严寺。全国叫香严寺的还有不少,凭什么在台州路桥乡野里的香严寺就能占一席之地?这让我产生了去探寻的好奇心。香严寺位于路桥区峰江镇白枫岙村的莲花山麓,原名禅林寺,始建于唐开元元年(713年),是智者大师在天台创建天台宗时的开山道场移牒而来。至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禅林寺额才复归天台山,而路桥的禅林寺才正式被赐额改名为香严寺。除了智者大师的加持,香严寺更与历史上的一位著名大和尚鉴真有着渊源。读过初中历史的都知道,鉴真六次东渡日本的故事。其中第四次就发生在路桥的香严寺。 天宝四年(745),已三次东渡失败的鉴真,为了摆脱僧众与官厅的阻拦,率弟子三十多人,辗转从明州(宁波)天童山、天台国清寺至路桥香严寺,准备在这里进行第四次的东渡。古时白枫岙的附近就是出海口,加上鉴真视智者大师为偶像,岂能错过“禅林寺”的朝圣之旅。于是,鉴真一行人就驻锡在禅林寺,讲经说法达10余天。虽然这次东渡依然被官厅阻拦而失败,但却使得禅林寺成为日本保存的《鉴真和上(尚)渡日经路图》里唯一有明确记载的寺庙。带着好奇心,再次踏上寻访古刹之旅。至白枫岙村,公交车338路的始发站处就是依莲花山而落、坐北朝南的香严寺。最外面的路边,是一座白石牌楼矗立着,三间四柱五楼的仿古造型颇为大气。山门殿就是天王殿,两边与寺院的围墙相连,东西墙上又各开了一扇小侧门。天王殿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味道,而这里的四大天王,面目似乎也没那么地狰狞。香严寺在历代屡毁屡建,最近一次的重建还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现在太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佛教的香火也重新兴盛起来了。香严寺也开始了翻新和重修。喜欢走进寺院,在于能够尽情地享受中式建筑的那种古典唯美。而中轴对称永远是传统古建的主旋律,这样的建筑格局让人有一种美观、舒适、自然和协调的视觉效果。天王殿坐落在最前,两边各有一座外表呈城墙状的重檐三层塔楼,分别为钟楼、鼓楼,气势甚是壮观。其后是偌大的天井,东西侧均建有长厢房。大雄宝殿是香严寺的核心佛殿了,走进大殿内,无形中就有一种肃穆庄重的氛围。殿内佛像与其他寺院大同小异,居中是结跏趺坐成说法相的释迦牟尼佛,身旁立有伽叶、阿难两尊者。背面朝北为海岛观音的群塑,非常的华丽壮观。而坐青狮精的文殊菩萨和坐六牙白象的普贤菩萨,则面南靠壁居于观音两边。东西的壁龛里是动作形态、面部表情各异的十八尊罗汉。其他寺院里的十八罗汉往往都通体金身,色泽比较单一。而这里的罗汉却披着各种彩塑的僧袍,特别精美。大雄宝殿后隔着天井是圆通殿。最奇特的是圆通殿两侧竟有位于二层的小天井,还隐匿有佛殿禅房,地藏殿就是其中的一座。整座寺院规模虽不宏大,但处处匠心独具。殿堂间有回廊勾连,隔成了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小天地,颇映衬“一屋一檐一禅味,一步一行一菩提”的佛理。寺院的建筑,更讲究色彩的搭配,或杏黄或白色的墙体特别地明艳亮丽,马头墙、木构的门窗更增添了几许古色古香。尤其是屋顶覆以金光闪闪的琉璃瓦,富丽而堂皇。屋顶正脊的两端有精美的鸱吻,四条垂脊有飞檐张扬,上面还安置着传统戗兽、獬豸等的镇脊神兽。而檐廊下的斗拱相互嵌套,繁复而不凌乱的错叠结构,独具审美韵味。梁柱和天花板上,更有各种精美的雕塑、彩绘遍布其间,宗教艺术的氛围极为浓郁。寺院里处处正在紧张地装修中。或等其完工后再来此游玩,肯定有更美的景象。据说香严寺附近的莲花山中,还有比较怡人的风景,于是一路继续驱车前往探寻。这里是水仙花洞所在,洞顶是杨府庙,前还有水仙庙。不过这里的建筑艺术感,相比香严寺这类底蕴深厚的古刹,就稍显逊色了。从杨府庙边的步道一路蜿蜒上行。林密阴凉,别有曲径通幽的味道。约摸十来分钟就抵达了悟空亭水库。哈,湖光山色,风景独好。一泓碧水中,一座九曲石桥探入了水库中央,重檐六柱石砌的悟空亭就赫然在桥的尽头。那悟空亭悠然于天地之间,与碧水、曲桥互相辉映,意蕴非凡。凉亭的尖顶之上,那孙大圣悠然而立,举目眺望。相传这个湖是西天取经路过此地时,孙悟空为了抓妖怪而一脚踏出来的。哈哈,这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其实就是那些敢于战天斗地的劳动人民了。在经济和科技落后的五十年代,他们竟然在车路不通的山中活生生地造就出了一泓清泉。亭子楹联云,“古今留传堪称奇,石猴皈依凉亭栖。”但我更要说,“劳动人民有勇气,徒手造就神仙地。”水库边竟还有两座寺庙。一座是创建于北宋真宗六年,背依青山、面临秀水的东观寺。可惜大门紧闭。据当地的村民所述,管理这个寺院的外地和尚卷款潜逃了。唉,修行修到这份上,罪过啊!另一座是静峰寺,坐落在水库西北角的幽静山坳里,相距东观寺有百来米远。静峰寺的规模不小,格局完善。在中轴线上,照壁、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应有尽有,后面还有一座正维修中的佛殿。大雄宝殿里的佛还是那些佛,只是两侧的十八罗汉好端端的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二十尊各种神话或历史人物的造像。缘何如此,甚是疑惑,有待进一步考证。 最喜的是天王殿前的静峰桥,把整个寺院的灵韵魅力提升了许多。可叹管理者似乎是个四体不勤的主,除了会念个经,寺院内的园地上却到处荒草萋萋。不过对于我一个游客来说,眼里只要有风景那就足够了。一路走走看看,心情就像飞鸟入了林,惬意且欢喜着。遥想鉴真当年,他虽在香严寺达十多天,但或许也未曾想到,这莲花山上竟还有如此优美的风景吧!不过,他的足迹,让这座香严寺有了更浓厚的底蕴。可以畅想一下,当香严寺的整体装修完成后,这座有历史有故事也有风景的千年古刹,会更加地让人流连。 ——小卒不过河 写于2023.8.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