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18-5)

 经义工坊 2023-08-19 发布于重庆

孔子周游列国到了楚国,住在驿馆。楚狂接舆知道后专门前往,看到孔子后以歌声劝诫孔子归隐。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注释】
接舆:楚国的隐士。一说姓接名舆;一说因为接孔子之车而歌,所以称接舆。
衰:衰微。
【译文】
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经过孔子的车旁。他唱道:“凤鸟啊,凤鸟啊!为什么道德如此衰微?过去的已经不能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追逐。算了吧,算了吧!现在的执政者很危险了!”孔子下车,想要和他交谈。接舆快步走开躲避孔子,使得孔子没有机会和他交谈。
楚狂接舆,楚国隐士,归隐之前是像孔子一样受人尊敬的名士。据说,他因对当时昏乱动荡的社会不满,剪去头发,假装癫狂,自绝于仕途,表明坚决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决心。
楚狂接舆所秉持的观点与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高度吻合。《庄子·人间世》对此事有更为详尽的记载:
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迷阳迷阳,无伤吾行!吾行郤(xì)曲,无伤吾足!”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孔子去到楚国,楚国隐士接舆有意来到孔子门前,佯装癫狂地唱:“凤鸟啊,凤鸟啊!为什么道德如此衰微!未来的世界不可期待,过去的时日无法追回。天下依道而治,圣人便能成就事业;天下混乱无道,圣人只得苟全生存。当今这个时代,就只能努力避免遭受刑辱了。幸福比羽毛还轻,不知道如何得到;祸患比大地还重,不知道怎么躲避。算了吧,算了吧!不要在人前宣扬你的德行!危险啊,危险啊!人为划出一条道路让人们去遵循!遍地的荆棘啊,不要妨碍我的行走!我行走的曲曲弯弯的道路啊,不要伤害我的双脚!”山上的树木因材质可用而自身招致砍伐,油脂燃起烛火因可以照明而自取熔煎。桂树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树漆因为可以派上用场,所以遭受刀斧割裂。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何德之衰”在《庄子·人间世》为“何如德之衰”。有人认为,接舆的本意应为,孔子胸怀大德却来到这道德衰微的国家。天下无道,能保全性命就不错了,别的什么都不要心存幻想。既然现实已经无法挽回,那就干脆不要管它;未来是否值得期,都要先保全生命,等到天下有道时再大展身手。
这是非常善意的忠告。孔子也曾主张“以道事君,不可而止”“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孔子大道难行,“来者犹可追”给予了希望与启示,因此下车想与接舆深入交流,遗憾的是接舆予以回避。其实,谈与不谈,在当时都无任何意义。
《孔子世家》对此也有详细记载。孔子听到接舆的歌声后“自楚反乎卫”,就从楚国就离开到了卫国。时值鲁哀公六年,时年孔子六十三岁。老年孔子应该明白,入世是圣人,归隐也是圣人,消极遁世也好,积极入世也罢,都是人生选择,无关对错是非。圣人终会出污泥而不染,浊者自浊,清者自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