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螺解读李商隐五律~其六

 文冠厚朴 2023-08-19 发布于安徽
图片
图片

(51)
登霍山驿楼
唐·李商隐 押东韵
庙列前峰迥,楼开四望穷。
岭鼷岚色外,陂雁夕阳中。
弱柳千条露,衰荷一面风。
壶关有狂孽,速继老生功。

霍山 ,在山西中南部,主峰在县城东南,是李商隐来往于太原与永乐途中所写,登霍山驿楼远眺有感所作。

庙列前峰迥,楼开四望穷。首联写远景,前面的主峰有霍山的岳庙,以一个列字,带出动作,庙列,很棒吧,前峰迥,远景;楼开四望穷。因为无云,无其他建筑遮望眼,所以,四望无穷。

岭鼷岚色外,陂雁夕阳中。前面主峰的山岭,如一个小老鼠的形状,故称,从后面的陂雁,也可以看出前面是啥意思,山岭的形状嘛,对雁,一个为虚,一个为实;夕阳中。岭鼷,在岚色之外外,陂雁,在夕阳之中。五言句的特点,精炼,无废字。


弱柳千条露,衰荷一面风。颈联继续写景,颔联颈联都是扣的四望穷,为何弱柳,因为是秋柳了,后句衰荷,秋荷了,一面风,指荷叶在秋风里被吹的一面倒之状态。

壶关有狂孽,速继老生功。尾联是就前面的眼前景而起兴的,想到了这里的壶关,历史上,是唐高祖李渊的大军击退隋兵的地方,而当时有个隋军的将领在此守关,叫宋老生,李渊在神灵的帮助下,杀了这小子。所以李商隐称是老生功。现实里,当时有叛军在此,李商隐期待朝廷能早日平叛。布局,总分分总。

图片

(52)
过姚孝子庐偶书
唐·李商隐 押灰韵
拱木临周道,荒庐积古苔。
鱼因感姜出,鹤为吊陶来。
两鬓蓬常乱,双眸血不开。
圣朝敦尔类,非独路人哀。

过姚孝子庐偶书 李商隐在丁母酉期间一次路过姚孝子的宅子前有感,所以写下了这首偶书,就是随意,偶尔有感而作。因为自己正在母亲去世不久,所以有同感。

姚孝子,名姚栖筠,三岁时父亲去当兵战死,母亲改嫁,由伯母抚养,长大成人,后来伯母也去世了后,他安葬了自己的父亲和伯母,自己在墓前作庐而居。终生陪伴,后来感动了朝廷,给封了孝子称号。

拱木临周道,荒庐积古苔。拱木,很粗的大树,周道,指大路;荒庐,指姚孝子庐,积古苔。指荒苔已经多年。首联对仗,直接点题中的庐。因为庐与墓在一起。所以没有刻意去写墓。

鱼因感姜出,鹤为吊陶来。颔联是意承,用两个典故人物与他作比,一个姜诗,一个陶侃。姜诗,字士游。广东洛人也。适值年荒,与妇佣作养母。贼经其里,束兵安步,云「不可惊孝子」。母好饮江水,儿常取水,溺死。夫妇痛,恐母知,诈曰行学。岁岁作衣,投于江中。俄而涌泉出舍侧,味如江水,日生鲤一双。

姜诗夫妻两人对养母非常孝顺,因母喜欢江鱼,所以两人每天去江边打鲤鱼,后来姜诗落水而亡,妻子继续这么作,后来感动了上苍,在家院子里突然涌出了泉水,每天有两条鲤鱼出来,所以有三分句的表达,这里是夸姚孝子的。

鹤为吊陶来。吊鹤的典,说的是陶侃(陶渊明的祖先)葬自己母亲时,突然来了两个陌生人,眉目清秀,衣着洁白,来吊唁陶母,上前问询,不说话,后来变成两只仙鹤飞走了。这里也是喻指姚孝子也是同样的待遇。

颈联的角度换了,转换写作角度,也是一种转,是直接写姚孝子在伯母去世后,悲痛的样子,头发蓬乱,双眸都布满血丝,因谓之不开。

圣朝敦尔类,非独路人哀。尾联推进一层收结,说姚的事迹,惊动了朝廷,刻意,敦尔类,敦,意思是鼓励,勉励,褒奖,尔类,指同类,此处指孝顺。尾句收结全篇,说你的事迹,不单是路人哀痛,朝廷也被感动了。

图片


(53)
寄和水部马郎中题兴德驿时昭义已平
唐·李商隐 押侵韵
仙郎倦去心,郑驿暂登临。
水色潇湘阔,沙程朔漠深。
鹢舟时往复,鸥鸟恣浮沈。
更想逢归马,悠悠岳树阴。

这首写作的背景还是在永乐闲居时期,水部马郎中,来永乐或探亲,或出差,然后回长安,在华阴那里的一个叫兴德的一个驿站休息,写了一首途中感慨給李商隐,李是酬和。

时昭义已平 题目中的这句话,其实是原注,说昭仪这里的叛乱已经平息了。

仙郎倦去心,郑驿暂登临。首联,是回应对方的,说你这个仙郎(指朝廷的郎官)回长安走累了吧,然后在一个驿站里暂时休息,登楼远眺。这里的郑驿,是用典,以郑当时,一到休息日,就为郊区的官员设车驾接送,此以郑代指驿站,是以典故丰富诗意。

水色潇湘阔,沙程朔漠深。注意首联的次句有登临二字,中二联自然要以远眺观景来承接,分扣的,所以颔联以远景述之,水色如潇湘水一般的宽阔,而周围的沙漠,向北可以与朔漠相接。

鹢舟时往复,鸥鸟恣浮沈。颈联写近处的水流中船只,鸥鸟,从视觉听觉,高低,来述景,鹢舟,指大船,船头有鸟的图案,以吓唬水怪,故称;时往复,指来来往往,鸥鸟恣浮沈。水边的鸥鸟也恣意的浮沉。

注意,颈联的对仗:时往复,恣浮沈,对的非常漂亮,往复,同义并列,浮沉,反义并列,可以成对的哦。

更想逢归马,悠悠岳树阴。尾联推进一层收结,注意那个更字,是在前面想象的景色之外,更想着对方,等到了归长安的驿站的马,然后在华山(西岳)的树阴下,骑马悠悠的慢行状态。这里言外的意思是,自己非常羡慕对方。

图片

(54)

唐·李商隐 押阳韵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五律的这首菊,作于永乐闲居时期,托物抒情的。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首联直接进入写菊,从菊花的颜色起笔,用了两组叠字,暗暗淡淡,形容紫色的菊花,融融冶冶,代指黄色的花朵,意思是明丽鲜艳。首联是为起,颔联以意来承接的,这是律诗颔联的一种承接手法,意承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陶令,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里取篱边,代指自己归隐;罗含宅里香。罗含,东晋的大臣,很有名望,退休归宅子后,庭院里突然兰花,菊花大发,此典也是暗示自己的闲居生活,用典巧妙,既是写菊,又融进了自己的目前状态。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颈联情转了,但也是既写的菊,也写自己,几时,设问,其实是没有的意思,禁重露,没有能有重露,明指菊花没有雨露滋润,其实指自己没得到朝廷的重视;实是怯残阳,可以是说的菊花,也是说的自己韶华渐逝。菊开于秋,是岁暮,残阳,又是一日之暮。意思非常明显了哦,颔联是说自己的现状,永乐闲居,而颈联是感叹,美人迟暮之感。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尾联明写菊花,意思是,我(菊花) 愿被做成菊花酒,泛游在金鹦鹉的酒杯里,被用在高级人家的白玉堂上。暗指自己,希望能被朝廷重用,重新回到秘书省去工作哦。双关的意思。金鹦鹉,是指一种形状像鹦鹉的螺,做成酒杯,非常高级。

图片

(55)
所居(844年)
唐·李商隐 押庚韵 
窗下寻书细,溪边坐石平。
水风醒酒病,霜日曝衣轻。
鸡黍随人设,蒲渔得地生。
前贤无不谓,容易即遗名。

这首所居和前面几首都是在永乐闲居时所作,所居,就是指自己在当地闲居,追求的是淡薄名利,闲适之中的欢乐,自满自足的那种情感。

窗下寻书细,溪边坐石平。首联对仗。我们说过,五言时,首句不入韵是正格,所以不入韵的,一般多用对仗。

首联两句的句式一定要吃透:(自己)在窗下细细的读书,而又去溪水边坐在平的石头上,观景,放松。窗下寻书细,溪边坐石平。细,平,是什么作用?状语,还是补语?

窗下,是地点状语,细细地读书,也是状语,是对动作方式的修饰。在溪水边,坐在一处平的石头上。也是状语。

窗下寻书细,溪边坐石平。楹联通则上说了,传统对法里包括,形容词与副词是可以成对的,平的石头,细细的寻书,所以平是形容词,细,是副词,可以成对,所以首联的对仗很有特色的。古人的传统对法,形容词,可以与副词成对,形容词也可以与动词成对。

古人只讲究实词,和虚词,名词,都是实词,其余的都是虚词。动词与名词成对时,名词是动用了,词性活用了。

水风醒酒病,霜日曝衣轻。三分句直接从溪边延申的,说在溪边闲坐时,水边的风可以醒酒,病酒,指喝多了。霜日,指秋天的晴日,曝衣轻,指衣服很快能干了,轻,指水分少了,自然就感觉轻了,不像夏天,闷热,衣服总感觉是湿了的。

首二联说的是平时的生活,闲适的很,颈联转写自己的饮食了。
鸡黍随人设,蒲渔得地生。随便弄些农家饭,人多就多一点,人少就少一点,够就可;有时弄点鱼吃,改善一下,也是当地打的鱼。

尾联收结全篇了,前三联都是就所居来写的,尾联起意了,说,前贤们,都不是随便找地方住的,主要是因为随遇而安就可,这样的生活,就是后句容易的意思,不必多求奢华,简单,随意就可。很多名人,贤人,都是这么留名的嘛。容易二字,这里就是这个意思。

图片

(56)
秋日晚思
唐·李商隐 押萧韵 
桐槿日零落,雨馀方寂寥。
枕寒庄蝶去,窗冷胤萤销。
取适琴将酒,忘名牧与樵。
平生有游旧,一一在烟霄。

秋日晚思 ,背景与前面几首同,还是在永乐闲居时期。

桐槿日零落,雨馀方寂寥。首联一句景,一句抒情,桐树,木槿树,日日的零落了,零落,此指叶落,雨余,指雨下下停停,没完没了,所以这样的天气里,就开始寂寥了。

枕寒庄蝶去,窗冷胤萤销。颔联就开始承接次句的寂寥来具体解说了,枕寒庄蝶去,暗用庄生化蝶的典,睡觉时,枕头渐渐寒了,凉意来了;睡觉都不适应了,睡不着了;窗冷胤萤销。由于天气寒冷了,萤火虫都渐渐没了,意思是自己夜里点灯需要省省了,这里,用的车胤以萤火虫作灯用的典。

取适琴将酒,忘名牧与樵。颈联转写了,情绪也有明显的变化,颔联比较低沉,颈联提升了,说自己要以琴和酒来消愁,取适,开心的意思;忘名于牧与樵,放放牧,打打柴。这样忘却了功名,很好,是补救的方法。

平生有游旧,一一在烟霄。尾联的情绪又一落千丈了,说自己平生的旧游(指老朋友们)都一律高升在云霄了,暗示自己在最底层。

所以这首布局是起承转合四分法,特点是,首联次句是领句,颔联以典故写意承接,颈联以事来转,指做这个做那个,是事,对吧,然后尾联宕开一笔收结全篇。情绪上有明显的跌宕。

图片

(57)
小园独酌
唐·李商隐 押灰韵 
柳带谁能结,花房未肯开。
空馀双蝶舞,竟绝一人来。
半展龙须席,轻斟玛瑙杯。
年年春不定,虚信岁前梅。

这首和前面多首,都是永乐闲居期间所写,可以看出来,他有点烦了,待不住了。

柳带谁能结,花房未肯开。首联对仗,选择了两个春时的物象,柳枝,花房,此处花房,指未开放之花蕾。意思是,柳枝还没变软,所以,没人能把它打成结,结,这里是动词,指打成一个结。暗示柳枝还很硬,春时应该柳枝先变软,然后金黄色,然后开柳芽。

花儿虽然成蕾,但还没开放,首联表达的自己期待的春光,还没真的来临。为何说烦了,因为自己整天在盼春,自然从精神上就觉得春来的晚了。

空馀双蝶舞,竟绝一人来。颔联就继续承接这种盼而不得的情绪,偶尔发现蝶儿双双起舞了,而人却一个都没来,一个闲居之人,谁来找你?偶尔还行时间一久,就没人了。

空馀双蝶舞,竟绝一人来。注意诗句之间的转折,前句是乐景,后句是悲凉景,对比强烈。

首二联扣的是自己的期盼,和期而不得的主题铺陈,颈联就转了,转写自己的动作,称事转,虽然是叙事,但情自然含在其中。

半展龙须席,轻斟玛瑙杯。自己把高级的席子展开,因为天气将暖了,后句是,开始以玛瑙杯斟酒,消愁,这里,刻意把高级奢华的物象选择用,是刻意的,不是真的有,而是李商隐特有的想象,是他的风格而已,其实就是普通人家的两个物件而已。

年年春不定,虚信岁前梅。尾联直接抒情了,说,我在这里休息的三四年时间,年年的春都来的很晚,白白让我看到年前的梅花报春了,梅败了,为何春一直不见来呢?我用的是白话翻译,意思就是这样,注意诗语的表达和白话的区别。

春不定,就是春该来,却没来,或觉得春来的迟了。虚信,我当真了,但却没按时间来,岁前梅指岁日之前梅开,本为报春,但岁日后,春却未来。句子用的精炼之极。这就是诗语的特征。注意这里的人的心理造成的错位,不是真的春未来,是自己盼望闲居丁忧期能尽快结束。

图片

(58)

小桃园(845年) 

唐·李商隐 押元韵 

竟日小桃园,休寒亦未暄。

坐莺当酒,送客出墙

啼久艳粉薄,舞多香雪翻。

犹怜未圆月,先出照黄昏。

这首写作背景和前面的同,闲居永乐时作。

竟日小桃园,休寒亦未暄。今天一天都在小桃园里过的,现在天气,虽然寒气消了,但还没暖,还得穿一些稍厚的衣服什么的。

坐莺当酒重,送客出墙繁。比较绕的是颔联,注意,作者把写作角度换了,以咏物诗的写法来写的,主语是桃花。(桃花)坐莺当酒重,(桃花)送客出墙繁。

意思是,桃花开了,有几只黄鹂鸟坐在桃枝上啼鸣,而且(桃花)面对着来赏花之人们喝酒,前句就是连动词组了。后句,一样的句式,送客出墙繁。指桃花的花枝出墙,似乎是为送客,繁,此指花枝出墙者很多,不是一枝哦。

颔联比较绕,容易误解为李商隐喝酒,送客,其实是站在桃花,听着,观者,来说的。坐莺当酒重,这里的重,其实是chong的意思,但读zhong,此为古人的借音。意思是,花下,来了一批喝酒的,走了,又来了一批,如流水席一般。当酒,指看着来赏花而喝酒的人群。坐,指黄鹂鸟站立枝头而啼的意思。

啼久艳粉薄,舞多香雪翻。颈联转了,转换了写作重心,颔联是写花开,颈联开始写花落,诗,为何总是需要转换?因为不能重复,不能粘滞,以后慢慢体会。

这里的啼,指花沾了露水,如美女在哭啼一般,沾露水一久,自然艳粉变薄,指花将落未落,舞多香雪翻。舞,指桃花在风中摇曳,时间一久自然就落了,如含香之雪花一般。前句是将落,后句是指花落。颈联前后分句之间是递进。

犹怜未圆月,先出照黄昏。今夜的月儿真好,虽然是未圆之月,但黄昏时就出来了,字面意思。从整体来说,首尾在时间上是呼应的,是推移的,由竟日,到黄昏,这是非常有讲究的,为何,因为明天花就落尽了,所以新月,还未圆,就赶紧出来为我照落花了。

图片

(59)
落花(845年)
唐·李商隐 押微韵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遰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背景同前几天的,永乐闲居时作,从花未开,写到花正开,今天的是花落了。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首联一定要理解前后句之间的语序倒装,客人来,是为赏花,花既落,故客归去,细品一下。首联,如果细说,是以景起兴。

所以从逻辑上,是先有花落,后有客去,但为何要倒装?因为客去,心情是非常沉重的,花落本就悲凉,何况是加之客散?所以先把重点的道出,然后次句加以说明,而花乱飞,又与下文衔接的更好,如何花落呢?颔联来了。

参差连曲陌,迢遰送斜晖。参差,指花落此一时彼一时,由眼前,延申到曲陌,而且又与斜晖相映,此时正点落花。紧扣次句乱飞。(落花)参差连曲陌,(落花)迢遰送斜晖。主语省略,温庭筠的莲花,是重点写花,自己在联想里。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颈联情转,说自己看着落花,悲痛已极,所以都不忍心去扫,还要看看落花在地面的半面妆啊,次句说,落花经过我的双眼,似乎要穿了,为何,一片落花就眼盯着,一片又盯着,望眼欲穿,此时只见树枝上的残花,越来越稀少了。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尾联抒情最棒,为何?因为芳心,双关,既是自己赏花之芳心,又是花儿的花蕊,春去了,芳心也就尽了,而自己这么短暂的春光里,我所得到的,不过是落花沾衣,泪也沾襟了,别的什么也没能留下。

图片


(60)
崔处士(845年)
唐·李商隐 押微韵 
真人塞其内,夫子入于机。
未肯投竿起,惟欢负米归。
雪中东郭履,堂上老莱衣。
读遍先贤传,如君事者稀。

这首是题一位处士的,大约作于永乐闲居时期。
真人塞其内,夫子入于机。首联以咏物诗的写法直扣崔处士,说你如一位真人一般,道家的得道者,内心里都是道家本性,塞,指充满的意思,机,和机心完全不同哦,这里的机,指人造化之关键,入于机,之人完全顺应了事物的变化法则。

塞,此处是动词,读se 色音。真人塞其内,夫子入于机。意思是,崔处士,乃是一位存性得道之真人,其行为居处都合乎自然变化之法则的。

未肯投竿起,惟欢负米归。颔联用典来进一步描述老崔,说你不像有些假处士那样一有机会就出来做官了,而你以颜回为榜样,背着米回家很欢乐。主语两句都是暗用典,投杆,就是扔下钓竿,出去做官了。

雪中东郭履,堂上老莱衣。颈联正面描述老崔生活的清贫,但又非常孝敬自己的父母,这里两处明用典,东郭履,指底子破了,脚底直接地面的鞋子,老莱衣,是孝敬父母的典,前句为贫(具象化了),后句为孝,所以中二联是上下相扣的。

读遍先贤传,如君事者稀。尾联一笔宕开,转换到自己的角度了,说我读遍了先贤的传记,没有几位有如你一般哦。布局,典型的,分分分总。

★分分分总,和总分分总,最大的区别是首联,如果首联是总领,就是总分分总,中二联平扣首联。如果首联直接分写主题,那就是分分分总了,这首首联直接分写老崔。

★分分分总里前三联如何写,要注意三联各从不同的角度去写,要有层次感,否则就有累赘的感觉了。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