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充分认识村庄绿化的重要意义

 弘净 2023-08-19 发布于河北
     为了加快我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省委、省政府从浙江实际出发,适时部署“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并对村庄绿化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由各级林业部门组织指导并监督实施。这是省委、省政府赋予全省林业系统的一项光荣使命,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林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全省林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一定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和全局的角度,认真领会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战略决策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村庄绿化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一)充分认识村庄绿化是林业系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有效解决“三农”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通过村庄绿化美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可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优化农村区域投资环境,推动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二)充分认识村庄绿化是加快国土绿化进程的需要。各地一定要把村庄绿化作为林业工作的崭新领域和加快国土绿化进程的有力抓手,改善农村面貌,优化人居环境,从总体上构筑以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为骨架,以城镇、村庄绿化为依托,以绿色通道建设为网络的国土绿化新格局。
(三)充分认识村庄绿化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需要。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建设生态文明的新农村,绿化要挑重担。当前,我省村庄绿化面貌较差,绿化规划滞后,建设水平不高,日常管理无序,综合效益不佳,村庄绿化用地和人均占有绿地较少,离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老百姓的生态需求还有很大距离。搞好村庄绿化,可以增加村庄绿量,提高绿化质量,改善村庄生态面貌,形成绿化、美化、香化、彩化和园林化的村庄绿化景观,建设一批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家园和谐、生态文化繁荣的农村新社区,为广大农民群众营造一个“蓝天、碧水、绿色、清静”的生产生活环境。
(四)充分认识村庄绿化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立足环境建设的实际,我们必须以村庄绿化为突破口,用城市发展的理念指导村庄绿化工作,用园林下乡的方法开展村庄绿化工作,实行城乡绿化一体化,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并进,整体推进,推动村庄绿化的跨跃式发展。
(五)充分认识村庄绿化是林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推进农村全面奔小康的需要。众所周知,林业具有生态、社会和经济三大效益。一位中央领导曾经说过,“绿化是义务、是责任,也应该是利益。没有利益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没有活力”。在村庄绿化工作中一定要注重发挥绿化的综合效益,在加快村庄绿化步伐、改善村庄环境的同时,促进经济的发展,实现绿化美化结合、三大效益兼顾。通过发展竹林、经济林和花卉苗木,结合农村庭院经济建设各类小果园、小竹园、小茶园和小桑园等,提高林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开展村庄绿化的积极性。
(六)充分认识村庄绿化是浙江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率先实现现代化的需要。由江、浙、沪所形成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区域。江泽民同志在视察这一地区时,曾要求江浙沪要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近年来,上海市不但经济快速发展,而且通过绿化美化,城乡环境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我们接轨“大上海”,不仅要经济接轨,而且要环境接轨、绿化接轨。我们要紧紧抓住“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施的契机,扎扎实实地抓好村庄绿化工作,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我省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进步,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从而推动现代化建设和“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总之,全省各级林业部门一定要从切实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高度,充分认识村庄绿化是一项“顺民心、合民意、解民忧、助民富、让民乐”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和实事工程,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省林业局的部署,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积极主动地担当重任,做好工作,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农村环境面貌的根本改善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