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彪西 | 一篇文章了解德彪西

 阿里山图书馆 2023-08-20 发布于北京

图片

—— 每天聆听一首古典音乐 ——




1905年,罗曼·罗兰如此写道:这时音乐突然发生了变化,法国艺术正不知不觉地取代德国的艺术。法国音乐的崭新崛起,与印象主义的出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德彪西自称为“法国音乐家”,公开表明他的反华格纳的立场,把精致与色彩视为智慧的掌上明珠。

德彪西一直对神秘未知的事物感兴趣,他与一些巴黎的神秘思想组织来往甚密,也正是那些人对人类命运的不解,主导着德彪西的一生以及他所有的创作。这种“不确定性”的思想观念,呈现在音乐中,便产生了不受限于传统形式去捕捉物体、事物所唤起的情感的印象派音乐特质。而德彪西的一生同样具有印象派的模糊朦胧特色。

图片

——年少回忆,巴黎音乐学院 ——

1862年8月22日,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诞生于巴黎西郊圣日尔曼安雷。德彪西自幼便寄宿在地中海岸戛纳的姑妈家中,和父母亲之间的接触并不密切。德彪西的父亲曼纽是一名陶器商,在德彪西出生后不久,就因经营不善而关张,转任巴黎某公司会计;德彪西的母亲维克多琳则自视为精神自由的追求者,穷其一生都试图淡忘她曾有过任何孩子。因此,德彪西是由姑姑克莱蒙蒂(C1m en tine Debussy)抚养成人。
莱蒙蒂原是金融家兼艺术收藏家阿罗萨的情妇在那里,德彪西开始追随意大利钢琴家乔瓦尼(Giovanni Cerutti)学习钢琴。关于这些年的印象,德彪西记忆犹新:“我的记忆可以追溯到我只有六岁时的情景,我记得一条铁路由我们家的窗前穿过,直通地平缐尽头的海边·有时条铁路会令人觉得好像是从海里冒出来的,我记得那条大道两旁种满了玫瑰,我后来从未再见过有那么多玫瑰群集的地方。走过那条大道时,气味令人陶醉….因为与姑姑及阿罗萨的关系,德彪西受阿罗萨的影响很深,也因为他德彪西与当时的许多画家认识,开始画起版画。德彪西了解了艺术,甚至爱上了版画,并且开始对精致、高雅、富有情趣的东西感兴趣。阿罗萨的收藏品中,不乏德拉克洛瓦、库尔贝等人的绘画,德彪西在耳濡目染的情况下,也对他的音乐语言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1871年,德彪西的父亲曼·德彪西因巴黎公社事件而入狱,在狱中,曼纽认识了魏兰的岳母莫泰夫人(Maute de Fleurville)及她的儿子查理·德·西弗里上尉。这对母子可说是德彪西音乐才华的启蒙者。尤其莫泰夫人曾是肖邦的学生。她以本身的音乐造诣教导德彪西弹钢琴,并且使他萌生了进入音乐院的念头。她帮助德彪西进入巴黎音乐院,且负担了大部分的学费。
1872年10月22日,德彪西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巴黎音乐院钢琴班的入学考试,成为马蒙泰钢琴班的一名学生,比才曾称这位严厉的老师:“从他身上学到的不仅是钢琴,更学会了如何成为一位音乐家。马蒙泰不仅是最先发现德彪西与众不同音乐特质的老师,而且肯定了德彪西的音乐前途。不过,德彪西似乎并不能满足学院式的传统教育。1873到1876年间,德彪西加入了拉维尼亚的视读、听力及视唱班;同时向杜兰学习和声;并在法兰克(Cdsar Franck)的管风琴班学习。随后,德彪西又随巴齐勒(Auguste-Erncst Bazille)进修实用和声及总谱阅读。除了这些深厚的理论基础训练之外,他也教一些钢琴课程,为有钱的音乐爱好者弹琴伴奏,以攒钱谋生。
由于这些间歇性的工作,使得德彪西有机会远离巴黎到各处旅游,这些地方到他的音乐创作或多或少都有影响,其中以意大利杰洛斯的两处最为深刻。
1879年德彪西佩罗兹(Marguerite Wilson-Pelouze)夫人聘请前往金农索城堡(Chen onceaux),在这座昔日的华丽住宅中,他有幸欣赏了许多著名的歌剧演出。并根据缪塞(Alfred de Mus-set)、班维尔(Theodore de Banville)和布尔杰(Paul Bourget)等人的诗作,改编了许多著名的曲子如《月光》等,生动地描描绘了美轮美奂的城堡在他心中留下的印象。
《月光》

——酝酿音乐中的印象主义 ——
1880年,德彪西开始为柴可夫斯基的赞助人梅克夫人服务·。1880到1882年,德彪西旅居俄国时期是这位印象派音乐大师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他在俄国接触了俄国五人组的成员穆索尔斯基。德彪西非常尊敬、崇拜这位俄国音乐家,无论他的音乐、人格或精神,都让德彪西深深感动。也正是与穆索尔斯基的相识,他开始对既有的音乐认知产生了怀疑,这也预示了他的印象主义音乐的萌芽。
1882年到1887年期间,德彪西多次参加了罗马音乐大奖赛,其中为女声合唱及管弦乐作品《春天》是参加罗马大奖预选甄试未能通过的曲目,但后续却成了德彪西的代表。
《春》
此时,他还与比他大十四岁的业余歌手布朗夏-阿黛莱德·瓦尼叶相识,两人之间谱写了一段疯狂的恋曲。德彪西为她创作了许多如今仍让人传颂的曲子。其中的《小组曲》、《阿拉伯舞曲》(Arabesque)等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同时德彪西还将之前的钢琴曲汇编成了著名的《贝加马斯克组曲》,相当流行。《小组曲》共包含四个小曲目,每个小曲目都有独特的风格和情感。第一乐章:爱尔兰舞曲(En bateau)- 这是一首轻快活泼的舞曲,具有愉快的节奏和欢快的旋律,让人联想到在船上畅游湖泊的愉悦时光。第二乐章:冬季之歌(Cortège)- 这是一首庄严的进行曲,以缓慢的节奏和优雅的旋律,描述了冬季飘雪的美景。第三乐章:明日的舞会(Menuet)- 这是一支优雅的舞曲,呈现了舞会的浪漫氛围,旋律优美动人。第四乐章:戏剧片段(Ballet)- 这是一首充满活力和热情的舞蹈曲,表现了热闹喧嚣的戏剧场景。德彪西在10年后还将其改编成了管弦乐。这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德彪西的作品
《小组曲》
《两首阿拉伯舞曲》(Deux Arabesques)是德彪西受到了许多不同音乐风格和文化的影响,包括阿拉伯音乐后,在1888年创作的作品。《两首阿拉伯舞曲》在首演后受到了积极的评价,并迅速成为了德彪西钢琴作品中的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它们被视为充满优雅和浪漫情怀的音乐小品,常常被用于钢琴演奏和音乐会中。作品中蕴含的阿拉伯风情和独特韵味,使得听众能够感受到德彪西的音乐魅力
《两首阿拉伯舞曲》
从1887年到1993年,德彪西有机会接触了欧洲乐坛大名鼎鼎不可一世的瓦格纳(Wagner,1813-1883)的音乐。他两次走访瓦格纳歌剧的演出。德彪西原本十分倾慕瓦格纳,后来担心瓦格纳风格横扫欧洲的威胁,决心要制作出属于法国的音乐,绝不能永远屈服在德国音乐之下。因此,他立即跳脱此风格,树立了与瓦格纳对抗的姿态。1990年所作《幻想曲》(Rêverie)便是德彪西最早的尝试。首先,整首曲子没有明确的乐章划分,而是以自由的形式来表达音乐的情感。其次,虽然旋律依然没有完全摆脱浪漫主义的情调,但是和声和音阶已经在试图打破传统的音乐规则。展现了德彪西独特的风格和细腻的表达
《幻想曲》
此后,德彪西更因对东方音乐的异国情绪生了浓厚的兴趣,加上对瓦格纳音乐的反思,在音乐领域的过去与未来之间,他的内心进行着激烈的搏斗。直到一八九四年《牧神的午后前奏曲》(Prelude a L'apres-midi d'unfter)完成后,才清晰地为德彪西点出未来所欲迈进的方向,标志出新的里程碑。
《牧神的午后前奏曲》管弦乐版
在创作了牧神午后的前奏曲后,德彪西立刻又创作出另一部风格相同但规模更庞大的管弦乐作品《夜曲》,分别由“云”、“节日”和“海妖”三个乐章构成。德彪西自己的诠释是:在夜曲中,我想探求用多样的乐器编制来获得一种色彩,也就是所有绘画上的灰色练习作……
《夜曲》

——印象派艺术的巅峰——
1902年,德彪西以歌剧《佩利亚与梅丽桑》对瓦格纳的音乐提出最严厉的批判,彻底远离德国的浪漫主义影响。而随着这部歌剧的诞生,德彪西清楚地开辟出优美的印象主义世界,成为法国音乐立于世界之林的里程碑节点。
歌剧《佩莱亚斯与梅丽桑德》的剧情取材自比利时戏剧家毛里斯·梅特林克的戏剧作品。故事发生在一个神秘的王国中,讲述了佩莱亚斯王子与美丽但神秘的梅丽桑德公主之间的禁忌之恋,以及这段爱情引发的复杂人际关系和悲剧结局。
《佩利亚与梅丽桑》节选
在《佩利亚与梅丽桑》首演后不久,1903年,德彪西创作了他的印象派巅峰之作——交响诗《大海》,这是他最为知名和具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据说他在旅居英国期间深受英国绘画和文学的影响,尤其是英国画家特纳(J.M.W. Turner)和英国作家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的作品。这些影响激发了他对海洋的想象和创作灵感。这三乐章的音乐分别对平静的海面、摇曳的船只和风暴的画面进行的透彻的描绘,让听众仿佛置身于大海的奇幻世界中。这首交响诗已经完全与过去的古典音乐形式脱钩,展现的是那种不羁的音乐结构和旋律风格
《大海》管弦乐版
从此,德彪西立刻投入勤劳的工作之中,在短短数年之内,就创作出多部颇具代表性特色的印象派作品,诸如《版画集》、《影像》(Images)及《儿童世界》(Children's Corner)等等。他在这些作品之中,注入了他要表达的主观情感,完全忽略了过往严整的音乐结构,呈现出旋律构架模糊不清的飘忽意象,使音乐在明灭之中,造就一股升华的气氛,而这些特色也树立起德彪西的崭新艺术形式。

在这段期间,德彪西也认识了一些相当重要的音乐大师及艺文人士。1906年,德彪西在巴黎认识了理查·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1864-1949),两人为了一个法国社团的成立进行多次磋商。1910年,德彪西在巴黎认识了马勒(Gustar Mahler,1860-1911),但由于彼此之间存在着法、德二股民族情绪的抗争,气氛并不愉快。1910年,德彪西又与史特拉文斯基进行了历史性的重要会务,并且受这位俄国音乐家的影响颇深,他们彼此互相欣赏且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虽然后来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在这些人的影响下,德彪西尝试写了交响曲三部曲中的《伊比利亚》(Ibéria)。《伊比利亚》展现了德彪西独特的音乐语言和印象主义风格。他运用丰富多彩的和声、复杂的节奏和富有画面感的音乐表现手法,将西班牙风情融入作品中,创造出充满异国情调的音乐世界。

《伊比利亚》
由于受上述音乐大师的影响,德彪西在这个时期创作的《亚麻色头发的少女》的特点除了德彪西固有的简约、优雅和富有表现力外,还变得更为细腻,体现在他巧妙运用细腻的和声和流畅的琶音。这首曲子描绘了一个拥有金发的年轻女孩的形象,赋予了它一种细腻和怀旧的魅力。
《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印象派艺术家的晚期转变——
来到20世纪10年代,欧洲关系变得动荡,大战一触即发。德彪西的创作欲望也没有之前十年来的旺盛,基本都是受人之托之作,进入到了其晚期时代。1911年,德彪西完成了受诗人邓南遮(D'Annunzio)之托,为《圣塞巴斯蒂安的殉难》话剧配乐,这两位艺术创作者之间自此便一直维系着密切的关系

《圣塞巴斯蒂安的殉难》配乐组曲
随后,在1912年,德彪西创作了一支单乐章芭蕾舞剧《游戏》(Jeux),也是受著名的芭蕾舞团“俄罗斯芭蕾舞团”(Ballets Russes)委约,为庆祝1913年巴黎歌剧院音乐季而创作的。在这个作品中,慢慢反映了德彪西对自然和情感的深刻理解之升华。同年,他同样受托完成了另一首芭蕾舞剧《玩具箱》。

《游戏》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彪西所建构的音乐印象主义也已走到尽头。他虽也想执枪奔赴沙场,却未如愿。为国家的苦难忧虑的德彪西,曾一度因而无法提起精神工作,好在肖邦让他再次回到了创作状态。为了表达他对肖邦钢琴的崇拜,德彪西一气呵成完成了《十二首练习曲》,加上其1913年前完成的《二十四首前奏曲》(分两集)这两大部作品在钢琴和声、节奏和演奏技巧上来说,可以说是印象派钢琴的巅峰。德彪西写到:“在这部练习曲中,我有意不注明指法,因为每一个人的手指构造不同。自己的事情最好自己处理,大家去寻找合适自己的技法吧”。由此可见德彪西钢琴曲的现代风格。
《十二首练习曲No.1,4,6》
德彪西晚年创作的作品已逐渐脱离了他以前的风格,似乎为印象主义音乐画下了句号。而1917年《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演出时,已是位印象乐派的伟大作曲家最后一次公用的露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