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军历史上70个军之第十二军

 兰州家长 2023-08-20 发布于甘肃
我军历史上70个军之第十二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支历史部队。12军的前身是第二野战军第六纵队,在解放战争时期、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军事行动中表现的十分抢眼,特别是该军下属的36师在1948年7月一举攻克襄阳古城,生擒特务头子康泽,被授予了襄阳特功团光荣称号。1952年,十二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在上甘岭战役中和十五军一起坚守阵地,打退美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从此闻名世界。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该军的军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军的前身是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这个纵队是由晋冀鲁豫军区第6纵队发展而来的,是以太行军区六分区机关及直属队以及下属部队在1945年11月5日在河北省磁县马头镇组建,由王宏坤任司令员,段君毅任政治委员,副司令员是王近山、韦杰,参谋长张廷发,政治部主任鲍先志。下辖第16、第17、第18旅,全纵队共有1.3万余人。纵队成立后没有经过整训就参加了在峭河、白晋、安北等地区作战,先后歼敌4000余人。1946年7月晋冀鲁豫军区野战指挥部组成后,该纵队隶属晋冀鲁豫野战军建制,8月,该纵队出击陇海线,首战兰封告捷,全歼守敌3000余人,缴获坦克11辆,继克杞县歼敌800人。接着参加定陶战役,主攻大杨湖,全歼守敌第59团,为取得战役全胜奠定基础。同年10月的时候参加巨野、鄄南战役,在这次战役中,第52团第1连班长王克勤,作战勇敢,创造性地发挥了战斗互助作用,连续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守住了阵地,成为全军闻名的战斗英雄。延安《解放日报》1946年12月以《普遍开展王克勤运动》为题发表社论,在全军推广王克勤思想互助、体力互助、技术互助的带兵经验。11月,参加滑县战役,奔袭上官衬,全歼敌第104旅。接着又回师鲁西南,参加巨(野)金(乡)鱼(台)战役,全歼敌整编第4纵队,3月份的时候该纵队领导变更,由王近山任纵队司令员,杜义德任政治委员,鲍先志任政治部主任。随后参加了豫北反攻,一举攻克汤阴城,歼敌暂编第3纵队8000余人,生俘敌中将纵队司令孙殿英,3月鲍先志任纵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5月初的时候该纵队在汤阴地区整训整补,此时全纵队达2万余人,比成立时多了7000人,在6月30日该纵队作为刘伯承、野战军的主力之一,突破国民党黄河防线,参加揭开我军战略进攻序幕的鲁西南战役。在该战役中,围攻定陶,全歼守敌第153旅及地方团队共4000余人,取得纵队战史上第一次单独全歼敌人正规军一个旅的重大胜利,随后又相继参加了六营集、羊山集战斗,歼敌5000余人。鲁西南战役结束后,随刘邓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徒涉黄泛区,渡过沙河、洪河,抵达汝河北岸。在遭敌前堵后追的危急关头,强渡汝河,护卫中原局、野战军指挥部安全渡过汝河、淮河,战胜敌人堵截围追,直插大别山,胜利完成千里跃进任务。进入大别山后,先后攻占10余座县城,给地方反动政权和上顽以毁灭性打击。10月下旬,参加高山铺战役,协同友邻全歼敌第40师和第82旅。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坚持大别山斗争和友邻部队一起吸引和牵制敌人33个旅,粉碎了敌人对大别山的围攻,支援了全国各个战场的作战。随后为了加强地方武装,重建大别山根据地,将所属第48、第51、第53团调归鄂豫军区第4、第5分区。1948年3月,出大别山,至河南叶县地区整训。

我军历史上70个军之第十二军

1948年5月9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改称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李震任政治部主任,其他任职不变。改编后随即参加宛东战役。7月,作为中原野战军发起襄樊战役的主力,与桐柏、陕南军区部队一道攻克襄阳、樊城,全歼敌2万余人,生俘敌第15绥靖区中将司令官康泽、副司令官郭勋祺。第17旅第49团因战功卓著,被中原军区授予“襄阳特功团”称号,中共中央曾致电祝贺襄樊大捷。襄樊战役后,驻河南方城地区休整,重建了第48、第51、第53团。11月6日参加椎海战役。淮海战役前在豫西南一带执行牵制敌人任务,敌黄维兵团东援后,同友邻部队一道将国民党军黄维兵团围困于双堆集地区。12月6日在友邻部队协同下从西直取双堆集敌人核心阵地,打烂黄维兵团指挥中枢,歼敌近万人。1949年2月9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和部队番号的命令,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在安徽省蒙城地区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军,隶属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该纵队司令员王近山升任兵团副司令员并兼任12军军长和政治委员,萧永银任副军长兼参谋长,李震任副政委,李开湘任政治部主任,王耀显任后勤部部长。此时全军共有2.5万余人,实力大增。原辖第16旅改称第34师,由尤太忠任师长,邵子言任师政治委员,第17旅改称第35师,由李德生任师长,李如海任师政治委员,第18旅改称第36师,由邢荣杰任师长、刘昌任师政治委员。原留鄂豫军区的第48和第53团归建,并组建了工兵营。随后第12军参加渡江战役。4月8日攻占了安徽枞阳县铁板洲。4月21日强渡长江,随即展开千里追击,挺进浙赣线,解放县城18座,歼敌3.5万余人。10月向大西南进军,在友邻部队协同下,歼敌1.4万余人,粉碎了敌川湘鄂边防线,解放了重庆及川东地区。12月参加成都战役,歼敌3.6万余人。1950年1月川东军区组建,军区机关由第3兵团部兼。第12军所属第34师兼重庆警备司令部;第35师兼壁山军分区,第36师兼涪陵军分区,按照上级指示,积极开展剿匪反霸斗争,至1950年11月,肃清了辖区内长达数百年的匪患。1951年1月该军编制迎来改变,第11军第31师编入第12军建制,第12军原辖第36师(欠第106团)及第34师第102团脱离本军建制留在了西南。其余部队奉命北调,准备参加抗美援朝作战。3月第12军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4月17日,参加第五次战役。在第一阶段的时候改军打垮了土耳其旅,突破三八线,进逼汉江,在第二阶段,突破加里山,截断洪阳公路,激战自隐里,直抵兄弟峰。11月的时候参加了金城防御作战。进行大小战斗400余次,圆满完成防御作战任务。1952年11月底,作为战役预备队,参加了上甘岭战役,经艰苦奋战,恢复和巩固了阵地,彻底粉碎了敌人吹嘘的金化攻势,取得了上甘岭战役的最后胜利,随后一直在朝鲜驻守到1954年4月,第12军从朝鲜回国,调归华东军区建制,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第十二军共歼敌约50万人。先后涌现出杨春增(第35师104团副排长)、伍先华(第34师100团2连班长)、胡修道(第31师91团5连战士)等著名战斗英雄。20世纪60年代初,第12军又创造出著名的“郭兴福教学法”,为全军开展的“大比武”运动蹚开了路子,作出了贡献。1969年12月全军重排番号,第31师改称第36师。1985年陆军第12军改编为陆军第12集团军,撤销第35师,原属第60军的步兵第179师即著名的临汾旅,该师1971年开始担任迎外表演任务,1985年改属该集团军,并编入坦克第2师(“王杰班”即该师工兵营1连5班)、炮兵旅和高炮旅。1990年代初,步兵第36师被中央军委确定为应急机动作战师(即所谓“快反部队”)。1998年后,步兵第34师改为摩步旅,179师改为摩步旅,坦克第2师改编为装甲师。在1999年国庆阅兵式上,由集团军反坦克团的红箭8-E导弹发射车组成了车辆第7方队。2003年,36师改为摩步旅,该军成为了旅团制集团军,随后在前几年的军改中,12军的番号撤销,其所属部队划归到其他新组建的集团军中,依然保卫着祖国和人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