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断魂日:适度的悲伤能治病,不妨与天地间的细雨一同哭一哭

 d_lotus 2023-08-20 发布于北京

2023-4-5,清明。

国人祭祖,与其说相信灵魂,不如说是更愿意相信亲人只是换了个地方活着,活在我们思念里。

却又因为阴阳两隔、此生永不相见。寄托哀思的日子,有多少人会因为而悲伤涕零,犹如每年此时会漫天纷飞的细雨。

悲伤哭泣作为一种消极情绪,长久以来被认为是人情绪不稳、心理脆弱、缺乏自控力的表现(男性尤其如此)而被要求抑制悲伤。

但在中医中,悲伤哭泣却可以用来治病。

中医自古以来认为,七情六欲是人体的正常生理反应,在一定程度内的喜、怒、忧、思、悲、恐、惊都正常。

只有超过正常限度,剧烈波动的情志变化才会引起身体气机紊乱、气血失和、脏腑功能失调,形成致病因素,损伤人体

公认的积极情绪“喜悦”也不例外。范进中举的狂喜而疯就是典型的喜乐过甚引发的失心疯,是过喜导致气缓神散、损伤心神引起躁狂发作(精神病)的典型范例。

情志过极导致的情志病,用传统药物治疗常收效甚微,须借助相克的情绪,以情胜情(即“心病还得心药医”)

情志相胜疗法往往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范进失心疯,最终是被他平日里最害怕的老丈人——胡屠户一大嘴瓜子抽了回来,这是中医“恐胜喜”精神疗法的经典再现

悲伤哭泣也一样,虽然消极,在中医中却常用于治疗易怒、暴怒出现肝火上炎、肝阳上亢的“伤肝”患者。

春主肝,易怒,悲胜怒

清明时值仲春暮春之交,春季阳气升发,北半球光照增强、气温增高,影响人体生理、神经激素内分泌,容易引发精神情绪问题,出现情志疾病(精神疾病)

肝在中医中主疏泄,喜顺畅调达,与人体情志密切相关。春季情绪波动会导致肝火上炎、肝阳上亢,出现烦躁易怒。

发怒会导致气血上逆,出现面赤、气逆,头痛、胃痛、眩晕、甚则吐血或昏厥,损伤肝系,表现为春季血压波动、冠心病、脑卒中、胃溃疡、精神疾病等等高发。

悲伤虽然消极,却能平息激动、抑制愤怒,从而转化为积极的治疗作用,常用于防治大怒而至的气逆证。

中医认为,人的情绪由五脏(肝、心、脾、肺、肾)功能化生,统一于元神。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怒为肝志,悲为肺志。五行中肝属于木,肺属于金,金能克木,在肝旺出现“怒”引起的各种疾病时,可以用肺金的“悲”来进行治疗。

张子和《儒门事亲》:“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意思是在人大怒的时候告诉他悲伤的消息,让他感到痛苦哭泣,就能把他的怒火给熄灭了。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悲伤哭泣通过对消极情绪宣泄,常常被用于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疗

哭泣是人类的本能,眼泪不仅含有大量水分,还有溶菌酶、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β溶素等,能够抑制细菌生长,流泪是人体重要的自我保护机制

如,眼里进了沙,人体会用流泪的方式冲刷出来,眼泪通过鼻泪管还可以帮助提高鼻咽的免疫力。

眼泪不仅可以排异物,还可以“排情绪的毒素”。

美国生物学家对人类悲伤时流出的“情绪性眼泪”和切洋葱流出的“反射性眼泪”进行了成分分析,发现前者的眼泪中脑啡肽、催乳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含量较高。

哭不仅是单纯的情绪宣泄,还能通过眼泪将这些有害的化学成分排出体外。

长期压抑哭泣本能,不流泪,会导致这些由精神情绪压抑产生的有害生物活性物质聚集,慢性损害身心健康。

调查发现,长期不哭的人无论心理疾病(如焦虑症、忧郁症)还是躯体疾病(如慢性胃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患病率比哭的人高出多倍。

此外,哭泣是一种真性情的流露,是一种示弱的方式,在极度理性压抑的当下,适度哭泣能拉进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创造沟通的机会,增加亲密程度。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益于心境的提升和躯体的健康,也是健康长寿的必备条件

悲伤肺,悲则气消

要注意的是,悲伤哭泣可以治疗发怒,可以缓解压抑情绪,可以排毒,可以缓和人际关系,前提是适度

过度的悲伤会矫枉过正,引起伤肺、气消的病变,表现为气短、咳嗽、降低免疫力,易感冒,呼吸急促、心率加快、手足和口周麻木等等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表现,甚至乏力、抽搐、晕厥等。

这与极度的悲伤痛哭引起呼吸加快,大量的CO2气体被呼出体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降低出现呼吸性碱中毒有关,属于典型的精神性通气过度。

此外,过度悲伤哭泣会诱发干眼症、结膜炎等眼部疾病,出现眼干、眼涩、眼痛、视物模糊等。还会引起消化功能障碍、影响食欲。长此以往可能形成抑郁症。

悲伤哭泣可以治病,也可以致病,关键在于偶尔为之,短时为之,情绪宣泄后适时停止,才可有益于身心而不至于产生危害

清明,这一日,既是节气,又是节日。

作为节气,清明时值仲春暮春之交,天清气明,万物皆显,杏花烟雨,春风拂面;作为节日,人们禁烟火、进冷食,洁净自身,扫墓祭祖,慎终追远。

没有一个日子能像清明一样,万物韶华与坟茔沧凉并存,生机与死亡同现,似乎在昭告众人:生与死相互交织,并非对立,而是双向性依附共存,和消极的悲伤恸哭对人体有积极影响一样

明,悲伤时别压抑情绪,不妨和天地间纷纷的细雨一起,哭一哭,哭过以后,气清景明,慎终追远向死而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