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代简牍

 家有学子 2023-08-20 发布于甘肃
秦汉魏晋时期的简牍,自上世纪初以来被不断发现,以其庞大的数量,多样的书体,成为与 “ 汉碑” 并峙的两座艺术高峰,世人第一次看到汉代的毛笔书写,中国的书法史从此改写。
百年中,众多书家从简牍特别是汉代简牍中汲取养分,并以此对简牍书法艺术进行创作实践。这其中有王世镗、于右任、王蘧常、启功等著名书家。
近年来,不少书法人把关注力投向简牍。在汉简当中有一些书法珍品,可以作为今人临习的法帖。比如居延汉简、连云港尹湾汉简·神乌傅、敦煌马圈湾汉简、武威汉简。本期微信,为大家分享这四种汉代简牍,一起来了解当时的书风和用笔特点。

01居延汉简

居延汉简历经三次科学发掘,出土简牍数量众多,书体丰富,其中以隶书和章草极具代表性。隶书以部分《甲渠候官文书》、《相利善剑》为代表。草书代表作是《永元器物簿》。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2

武威汉简

甘肃省武威市汉墓中出土的简牍,统称武威汉简。武威汉简大约书于西汉末期至东汉初年,包括《仪礼》简、王杖诏令简和医药简牍等。武威汉简,以其数量多、保存好、内容丰富、史料可贵等独有的特点构成了中国简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仪礼简、王杖简、医药简都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3

连云港尹湾汉简·神乌傅

《神乌傅》竹简,是我国最早的一篇俗赋,文风浪漫。此赋的书法价值堪称一绝,用笔奇丽,神采飞扬,字字若行云流水,又蕴含古朴凝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4

敦煌马圈湾汉简

敦煌马圈湾汉代简牍,1979年出土于甘肃敦煌西北95千米处的汉代烽燧遗址。共1217枚。内容涉及玉门关及其边塞防御、 屯兵屯田、 民族关系以及西汉后期到王莽时期汉新王朝同西域的关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简牍书法是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适应快速书写的实际需要而形成的,与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不仅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书写风格,而且促进了文字和书体的演变,因此,简牍书法极具学习和研究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