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我们的管理总是力不从心?

 快乐英平 2023-08-21 发布于江苏
“挡在你面前的,只有你自己。”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只有内心不设高墙,才能不可阻挡。



作者:思道君
来源:STOC思道未来(ID:gh_bc648cad0200)

有去过印度或泰国的朋友一定看到过这样一种奇怪现象:力大无穷的大象,却被一根纤细的绳子和一根小小的柱子拴在了原地。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它们从小就被链子束缚住了,在多次尝试挣扎无果后,它便在固定思维的影响下放弃了挣扎,尽管长成大象的它们已经完全有力气挣脱束缚,但限制性思维已经控制住它们的行动了。

可以说,拴住大象的并不是铁链,而是长久以来的惯性思维。同理,日常生活中限制性思维就像这根小小的柱子,缩小了我们的能力范围,把我们困在了这一方小小的空间,不敢再往前多走一步。

图片
“鸟笼效应”是一种常见病

心理学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鸟笼效应”,发现者是近代杰出的心理学家詹姆斯,他打赌要让朋友自愿养一只鸟,就送了朋友一只精致的鸟笼,此后朋友家中只要有客人到访,都会问“小鸟去哪里了?飞走了吗”,在一次次解释和客人不信任的眼光下,朋友屈服了,为空着的鸟笼买下了一只小鸟。

这就是詹姆斯的鸟笼逻辑,也是人类难以摆脱的十大心理之一。这种被别人用习惯思维的逻辑推理误解,并且最终屈服于这种强大的惯性思维的事情,生活中并不少见。

实际上,在我们的身边,包括我们自己,很多时候甚至都会先在自己的心里挂上一只笼子,然后再不由自主地朝其中填满一些东西,殊不知,这个笼子正在潜移默化的禁锢着我们,让我们患上各种病症

病症一:习得性无助。当付出多次努力并反复失败后,惯性思维便会形成“行为与结果无关”的想法。如果将这一感觉过度泛化到新情境中,渐渐地人们会放弃本该做出的努力。这种心理让我们自设樊篱,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病症二:因循守旧症。习惯已有方法,停止探索创新,被捆住手脚、滋生惰性,导致思想上不求甚解和行动上路径依赖,以旧观念旧模式应对新问题新形势,前行的脚步必然会受到阻滞。“一招鲜吃遍天”、“拿旧瓶装新酒”的做法很容易造成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谬误。

图片
图片
向上生长要先“跳出陷阱”

管理者也如此,过程中会遇到无数的“天花板”和瓶颈期,此时,“继续努力,等待时机”往往是管理者的第一反应,但就像一棵树若要向上生长,他的根要先向下深扎。

想要取得突破,需要打破底层逻辑和常识,首先要跳出由“思维”形成的管理陷阱。学会用“反常识”的思考方式,出其不意地去应对常见的管理问题。

1、人员管理是最大挑战?

业内有句玩笑话:管事是科学,科学有规律可言;管人是艺术,艺术需要天赋。这充分证明了人员管理对管理者的挑战之大。

我们时常会听到某领导抱怨:“X员工很难管理”、“能不能换个员工”,殊不知,这类问题背后的逻辑是,X员工如果管好了整个团队的业绩就好了,这似乎并不能很好地自圆其说。如果从个体优化思路着眼进行管理,无形中把员工视为了个体成本,目的就变成了如何降低员工的管理成本。

我们的目的是要解决问题,达成交代的目标任务,管人只是达成目的的手段。我们需要思考和关注点是事,但事需要人来做,所以管理者的重点是要理解人性,激活人性,提供资源、分享利益,最终把事做成。

这样,管理重点就潜移默化地发生了转移,从那个不太顺眼的员工转移到了不太好达成的目标,那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怎么与这个棘手的员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让他发挥出他应有的价值,甚至用管理魅力征服他。而这就需要修炼我们的管理心态,对此,我相信各位管理者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就不再赘述。

2、英雄往往都是以弱胜强?

历史上,英雄人物成名似乎都是因以弱胜强,赢下不可赢的战役而来,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理论。比如我们熟知的斯巴达300勇士抵抗波斯十万大军,是典型的以小博大、以弱胜强的例子,但历史真的是这样吗?

据可靠史料记载,当年的温泉关战役中,并非像传说中所说的那样只有300勇士,希腊也派出了7000人左右的军队。而斯巴达士兵得益于严苛的军事训练和尚武的社会风气,无论是作战意志还是战技、体能,都有绝对压倒性优势,力压波斯士兵。

其次也跟地势有关系。温泉关是一处依山傍海的狭窄沿海通路,是征服希腊地区的必经之路,因地势险要而非常利于守方布防。历史上,数千人借助地形优势挡住数万人进攻的情况,古今中外比比皆是,并没有什么奇迹和神话,一勇遮百丑,历史演义往往是这样。

作为管理者,面对众多资源机会的诱惑,应抵制住看似多快好省的借力或捷径,认真研究核心发力点,在核心发力点上反复打磨迭代:

定义关键战场,找准杠杆发力点。擦亮双眼找到问题关键所在,这才是竞争力所在,其他不重要的因素可选择性忽略。

保持高度专注,压上超需求资源。分析局面剖析利弊,找到并发扬长处,也就是具有压倒性优势的技能。

咬紧关键战场,锻炼迭代必杀技能。辅以大量练习使长处发挥最大价值,才能在战斗中具有绝对优势和力量,才能沉淀下来真正有用的战斗力。
图片
图片
遵循常理并不是“标准路径”

固有的东西是很难打破的,正所谓“不破不立”,要想突破自己,就一定要打破固有的、惯性的思维。

1、向上其实比向下容易。

人们往往更愿意争取挂在低枝上的果实,然而树的底部竞争比树的顶部更激烈,因为底端大量的竞争者不只会降低获胜概率,而且还会影响心态导致表现欠佳。实际上树顶对应的竞争对手数量急剧减少,我们只需要专心把“攀高枝”这一件事做好就可以了。

大多数人只愿意活在舒适区,不愿意突破向上发展,认为向上的道路阻碍重重很难走,然而现实是——底层的模式同样很难,努力向上接触更优秀、更善于合作的人反而会让自己更舒适。

2、少做事情而不是多做。

当下工作节奏极快,有人甚至以忙为荣,这是不对的。因为太多人用忙来替代思考。王兴那句“人为了逃避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并不是耸人听闻。我们做了太多没用的事,而很少思考什么是重要的。真正的智慧是少做事情而不是多做事情。

我日常对于项目团队的管理要求是“极端聚焦”,要求我的团队成员一次只专注于一件事,我会为他们提供任何需要的资源支持,如果任何员工想和我讨论当下核心任务以外的事,我都会提醒他关注该关注的,适当忽略当下不那么重要的,这样才能集中所有精力来处理关键事项

3、10倍目标更容易实现。

循序渐进式的进步依靠的是苦干、是更多的资源、是更多的努力。而10倍的进步,则建立在勇气和创造力之上,是巧干。换言之,10倍的目标逼着你重塑游戏规则。

提前交付才是真实力。

当前形势下,项目负责人作为第一操盘手,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市场变化、政策调规、资金风险、产品定位、项目进度等都需要项目负责人在第一时间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和决策。

但是,黑铁时代依然可以有黄金公司,敢于在投资、质量、成本、产品等前中后段经营管理做出自我革新的企业当然会越来越好,这需要管理者首当其冲,拥抱变革,冲破常规经验重围,打破标准框架限制,不停迭代创新自身的管理理念,并积极付诸于日常实践中。

也许我们正被困于一个看似走投无路的境地,也许我们正囿于一种两难选择之间,这时一定要明白,只要勇于打破陈规,重构局面,一定能找到不止一条跳出困境的出路。

电影《黑天鹅》里有这样一句话:“挡在你面前的,只有你自己。”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只有内心不设高墙,才能不可阻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