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枝汤的神形百变三

 仲景亲传人弟子 2023-08-21 发布于河南
21:防己茯苓汤方证:表虚伴见四肢浮肿者。
“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
方解:防己、茯苓协力以利水,又用桂枝甘草实表以和外,不使水气复留于皮中,此即治皮水的正法,故治表虚气冲,水居皮中不去,水气相搏,而四肢聂聂动者。
防己30克黄芪30克茯苓60克桂枝30克甘草20克
本方善治肌腠水湿。病位在于脾肾,利水力量大。
防己黄芪汤善治风水,风湿之水湿,病位在于肺脾,有解表发汗,利水作用。
22:桂枝人参汤方证:桂枝甘草汤方证又见人参汤方证。
外证未解,医生不知道而用下法导致腹泻胸闷(痞硬),用解表温里的方法治疗。
桂枝(后下)40炙甘草40白术40人参30干姜30
23:白虎加桂枝汤方证:桂枝甘草汤与白虎汤合方。
“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疟疾以定时



24:苓桂术甘汤证:头晕目眩短气,小便不利气上冲者。身体振振摇。
方解:桂枝甘草汤加茯苓,白术。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25:苓桂枣甘汤方证:桂林甘草汤证见脐下悸动,气上冲者。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26:茯苓甘草汤方证: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桂枝甘草汤证又见心下悸者。并伴有呕而小便不利。
加法:若伴有失眠而心悸者,加大茯苓量加龙骨牡蛎。
27:茯苓泽泻汤方证:
“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茯苓甘草汤见口渴思饮而呕吐明显者。
茯苓80克泽泻40克炙甘草20克桂枝20克白术30克生姜40克
28:苓桂味甘汤方证:桂枝甘草汤方证加咳逆上气有痰饮者。
“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
29:苓甘五味姜辛汤方证:咳而胸满,吐白痰,口不渴者。
“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
茯苓40克甘草30克干姜30克细辛30克五味子25克
30:苓甘五味姜辛夏汤方证:苓桂味甘草汤加干姜细辛(温中逐饮)加半夏(逐饮止呕)。
“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纳半夏,以去其水。”
要点:咳而胸满,吐稀白痰,头晕呕逆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