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个人身上有6个“长寿窝”!每天揉一揉,长寿更近一步!

 yygltj 2023-08-21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在你的身体里,有一些特殊的部位,被中医称为“长寿窝”。这些部位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按摩或拍打,可以舒经活络,调和五脏,增强免疫力,预防和缓解各种疾病。

图片

今天,就为大家介绍6个“长寿窝”,教你如何正确地按摩或拍打,让你的身体更健康,更年轻!

图片

第1个“长寿窝”是脐窝

脐窝就是我们的肚脐,而肚脐的位置与消化系统联系紧密。按摩此处可以促进肠胃蠕动,有助消化

在肚脐上有一个重要的穴位,就是神阙穴。神阙穴是任督二脉的交会点之一,在中医上被称为“人身之海”。经常按摩神阙穴可以温补一身阳气,让你精神饱满,体力充沛。

具体方法:取卧位或坐位,双手相叠或交叉放在肚脐上方。顺时针按摩30~40圈,然后逆时针按摩30~40圈。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另外,从肚脐的形状能看出,你有没有长寿“基因”。古代医书《诊病奇侅》记载:“脐大容李者,寿相也。”

肚脐的形状和大小,反映了你的先天禀赋和后天养生。肚脐大、圆、深,像一个李子那么大,说明你的心气、脾气、肾气都很旺盛,有长寿的基础。

如果你的肚脐扁平,像香蕉一样,说明你的脾胃功能弱。肚脐横向,可能有便秘的困扰;肚脐纵向,可能有腹泻的问题。不过也不必灰心,只要后天注意调理,也能健康长寿。

图片

给大家推荐一个寿元贴,是国学大师南怀瑾老先生推荐的。无论是便秘还是腹泻,都可以用这个贴在肚脐上,可以补益脾胃、延缓衰老。

肚脐寿元贴

原料:干桂圆肉1颗、花椒6-7粒、艾绒适量。

功效:温经散寒、补肾益气。

方解:桂圆补肾,质地也比较粘稠,容易做成药丸;艾绒温经通络;花椒芳香走窜,可以引药入经。

用法:准备一个空的穴位贴,把花椒、桂圆肉和艾绒碾碎,混合均匀捏成药丸状,睡觉时贴在肚脐上,早晨起床后扔掉。只要不过敏,可以每天贴。

适应宜人群:腹泻、便秘等脾胃不好的人群皆可使用。

注意事项:过敏体质的朋友请先在局部皮肤尝试,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过敏或不适,要及时摘下来并清洗皮肤。

图片

第2个“长寿窝”是腋窝

腋窝是人体五大保健区之一,腋窝处有一个穴位,叫极泉穴。

极泉穴是心包经的原穴,与心脏有密切关系。经常按摩极泉穴,可以缓解心悸、胸闷、失眠等心脏不适

除此之外,腋窝还含有淋巴组织和动静脉血管,按摩腋窝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刺激淋巴组织,清热解毒,增强免疫力。

具体方法:用双手手指的指腹以顺时针按揉腋窝15次,然后再逆时针按摩15次。左右手交替进行,按摩力度不宜过大,每次按摩3~5分钟即可。

图片

第3个“长寿窝”是肘窝

肘窝是肘关节形成的凹陷,由于肘窝是经络密集的地方,肺经、心经以及心包经都从此处通过。

经常按揉或拍打肘窝,可以行气活血、散瘀祛毒,对心肺的火气以及毒素所致的失眠多梦、疲乏无力、手脚冰凉、神经衰弱等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具体方法:将双肘展平,用左手的手掌拍打右侧肘窝,力度不宜过大,以皮肤发红为宜,拍打次数50~100次,然后换成右手拍左手。每周拍1~2次。

图片

第4个“长寿窝”是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足底正中靠上一些,在二三趾之间。

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起始穴,肾中精气从这里涌出,就像泉水一样。

图片

涌泉穴又被称为“长寿穴”,经常按摩此穴可以补充肾气,生发阳气,对于腿凉、腰酸、头晕等肾阳不足的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具体方法:睡前,用手掌的大鱼际对涌泉穴进行摩擦,直到脚心发热为止。每天做一次。

图片

第5个“长寿窝”是耳后窝

耳朵上有很多穴位,和五脏六腑有关。耳垂后面的耳后窝,是一个重要的穴位,叫翳风穴,和心脏有密切联系。可以缓解心脏不适,舒缓神经

中医眼科学家张京春主任说,她每天都会按摩耳后窝。如果你经常失眠、疲劳、心慌,不妨试试按摩耳后窝,或许能让你感觉舒服一些。

具体方法:早上按108下,可以激活身体机能;晚上按108下,可以帮助睡眠。

图片

第6个“长寿窝”是眼窝

中医认为,眼睛是肝肾精血的显现。眼睛周围的眼窝和眼眶,有很多穴位,如承泣、鱼腰、攒竹、丝竹空、四白等。

国医大师唐由之唐老的学术传承人、周尚昆主任说,刮眼窝还能促进眼睑周围的血液循环,改善黑眼圈。

如果你的眼睛干涩、模糊、疲惫,不妨试试刮一刮眼窝,或许能让你的眼睛更清亮。

具体方法:刮一刮眉弓和下眼眶,可以刺激上面这些穴位,起到明目、安神、缓解眼疲劳的作用。

以上就是6个“长寿窝”,你学会了吗?快试试吧,让你的身体更健康,更年轻!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