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常按摩“养生窝”

 jctaixu 2015-01-23

身体的“窝”和“穴”一样重要。“窝”和“穴”是我们身体内脏的“反射区”。有病没病,我们都要经常关注自己的身体,时刻关注那些稍有异常、稍有不适的部位。

一旦异常和不适,就要按摩。按摩不但要找穴,而且要找窝。“窝”和“穴”通常是没有反应的,不像我们的肌肉,会感到酸痛;不像我们的关节,会感到不舒服,不像我们的项背,会感到僵板;不像我们的眼睛,会感到疲劳。我们身体的“窝”和“穴”,往往是没有感觉的。但我们的身体机能失调时,它们的反射区就在“窝”和“穴”。

比如,腰痛,它的反射区可能在膝窝;心脏不好,它的反射区可能在腋窝;眼睛不适,它的反射区可能在枕后窝。我们有时需要“头痛医脚”,尽管我们的脚在不按时不痛。所以我们要经常探查我们的“窝”和“穴”。如果我们的“窝”和“穴”,在触摸时疼痛,就一定要按摩它们。

古人告诉我们,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窝”和“穴”疼痛,通常都是气滞、血阏、湿阻、痰凝造成的。身体内的毒素就像河里的沙子一样,会淤堵在有坑、有窝的地方一样。按摩疼痛的“窝”和“穴”,是给身体一个信号、一个“命令”,让身体自己运用自愈的“体内大药”,自己调节,自己治愈,自己修复。

不知道“窝”和“穴”管什么,是什么身体内部机能的“反射区”,没有关系。只要一按它们,它们就疼痛,就一定要按摩它们。比如我们的脚板,光着脚在鹅卵石路上走,如果觉得硌得疼,就得多锻炼,直到感觉不到痛。

如果我们知道它们管什么,则更好。我从网上搜集了一些按摩“养生窝”的材料。根据我的体验,它们讲的那些,又对又不对。

古人养生,注重证验。别人讲的,你要证验;你有想法,有判断,还要证验。不舒服了按哪,用什么手法,轻重如何,都要自己证验。

我的体会,讲话模糊一些好,留有余地好,讲死了不好。  

经常按摩“养生窝”

眼窝

眼窝即眼眶之内的柔软区域。中老年人患高血压及失眠均与阴阳平衡失调有关,眼窝是手足太阳、足阳明等交会之处,可调理人体阴阳平衡,降压安神。

经常按摩“养生窝”

耳后窝

耳后窝即耳垂后方的凹陷处。耳后窝深层分布有迷走神经,通过刺激可使迷走神经兴奋,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从而有效降低血糖。此外,还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经常按摩“养生窝”

经常按摩“养生窝”

头后窝

头后窝在头后,颅骨下沿。

经常按摩“养生窝”

经常按摩“养生窝”

颈窝

颈窝在喉结下方、胸骨上凹陷处。刺激颈窝可减弱神经系统对喉部及呼吸道黏膜刺激的兴奋感,止咳平喘。

经常按摩“养生窝”

经常按摩“养生窝”

经常按摩“养生窝”

腋窝

腋窝俗称“胳肢窝”,位于肩下方,上臂与胸臂间凹陷处。为颈部与上肢间血管和神经通路,是腋窝动脉、静脉、臂丛、腋淋巴结群组织的集合处。揉按腋窝能除心火。腋窝处的极泉穴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祛除心脏的火郁毒素。所以应该经常去按揉这个地方,以疏通这口“井”。平时容易犯急、暴躁,这是心火大的表现。揉一揉腋窝,打通了心经,人就平静下来了。

经常按摩“养生窝”

经常按摩“养生窝”

肘窝

肘窝位于肘关节前方,为三角形凹陷。肘窝的浅部有肱二头肌腱膜,深部充满疏松结缔组织,并有血管、神经干通过。拍打肘窝能除心肺火气和毒素。肘窝是经络密集的部位,分别有肺经、心包经、心经三条经络通过,按揉这个部位可以排除心肺的火气和毒素。对于咽喉肿痛、痰黄气喘、咳嗽咳血、心烦心热、口腔溃疡、失眠多梦等现象,都有效。

经常按摩“养生窝”

腰骶窝

腰骶窝在腰部脊柱左右凹陷处。按摩腰窝有通调气血、促进循环、疏松筋肉、清热消暑、消除疲劳、泻火通便的功效,对大便秘结、痔疮疼痛等疗效显著。此法有等功效。

经常按摩“养生窝”

肚脐窝

肚脐窝位于髂前上棘水平的腹部正中线上,直径约为1~2厘米。

经常拍打肚脐窝可起到安神宁心、调和气血、舒肝利胆、益肺固肾、通利三焦、调畅经络的功效。

经常按摩“养生窝”

膝窝

膝(腘)窝是祛湿毒、排热毒的“关口”。在膝窝的中点有一个重要穴位叫委中穴,走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祛湿通道,委中穴是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排污口被堵了,湿毒、废气排不出去,就会在体内淤化成热毒。致使腰痛。经常拍打腘窝有行气活血、散淤祛毒、舒筋通络、缓解痉挛的功效。

“窝”和“穴”当然不止这些。 

躯体表层的“窝”和“穴”只是一个反射区域。准确的气血痰湿阻滞的部位,要我们去观察,去摸索,才能确定。它们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靠书本能够解决的。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不会出差错。

只是人们多注重“穴位”,还对“养生窝”还关注不够,所以写这篇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