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福银 | 走近牛郎织女 趣话七夕诗乐

 锦绣文萃 2023-08-22 发布于江苏

刊头题字:聆百

走近牛郎织女 趣话七夕诗乐
跟着节日去阅读·阅享崇川

文/孙福银

农历七月七日,是牛郎织女于天河上鹊桥相会的日子,被人们视为中国的情人节。牛郎织女,简称为牛女或灵匹,是由牵牛星和织女星衍化而来的神话故事。远在周代《诗·小雅·大东》里就有这样的诗章:

维天有汉,鉴亦有光。

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到了汉代,逐渐形成了牛郎织女的故事轮廓。《古诗十九首》中(汉·佚名)有诗云: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后来,故事内容日益丰富。据《月令广义·七月令》引南梁《殷芸小说》中说:“天河之东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纴,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

唐代诗人徐凝则作《七夕》诗曰: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有一位哲人说过:音乐艺术是最贴近人的灵魂的艺术,是艺术领域更能链接人的灵魂的艺术。神话故事总是伴随着诗传播,由诗的字面走进诗人的心里,谱写出贴近诗人心灵的曲子,更有利于优秀神话故事的传播和传承。鉴于此,我为《迢迢牵牛星》《七夕》《乞巧》等几首有关七夕节的古诗谱写了曲子,请乐界的几位名师、朋友精心编配音乐、录制歌曲、制作视频,献给大家。今天,首先请欣赏中国原创音乐家协会秘书长梁红兵老师编配、录制的歌曲《七夕》:

《七夕》

诗人仰望天空,仿佛看到一道仙鹊架起的小桥横卧在茫茫的银河上。织女款款地过桥而来,身上的佩环叮铃作响。怅然间,他发现天上的牛郎星依旧闪烁,亘古光华不变(牛郎织女根本就不能相会);于是,他觉得和伊人的别离虽然不停息地年复一年,也就渐渐不那么忧愁了。

古时候,人们把七月初七定为女儿节。每逢这一天,妇女们要比赛“乞巧”,活动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卜巧”,就是卜问自己将来是笨是巧,如果是巧,巧到什么程度;二是比赛穿针引线,看谁针线活儿做得好。祖咏在《七夕》诗中是这样描写乞巧的: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在我们小学语文课本五年级上册中编入了唐代诗人林杰的《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今音古韵,诗乐和鸣——青少年古诗词吟唱推广”活动正在南通全市如火如荼地开展。誓作经典传承人,我为这首诗也谱写了曲子。今天,再请大家欣赏我和著名音乐人朱峰老师合作的歌曲视频《乞巧》:

古诗《乞巧》视频

民间除了乞巧外,在长江南北还有七月初七送健绳的风俗。传说,喜鹊为了让牛郎织女相会,决定造一座天桥。造桥需要用大量绳子,这绳子上哪儿去弄呢?当初为牛郎织女说媒的老黄牛,突然想起当地居民有在端午节给小孩在手腕上栓健绳(拴在手腕上象征健康的彩绳)的风俗,就到各个村子里去讲牛郎织女的悲剧,发动人们献绳。人们听了老牛的话,都很同情这对青年男女的不幸遭遇。于是,人们相约在七月初七的前一天晚上,解下孩子手腕上的健绳,扔到屋顶或窗台上,让喜鹊衔去搭桥。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少女们还喜欢躲在葡萄架下,传说这样可以偷听到牛郎织女的相思细语声。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给后人留下了这些有趣的风俗,一直相传至今。


作者简介


孙福银,男,1946年11月出生于江苏如皋,中共党员,退役军人,退休教师。希望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编著、出版图书《小学生日记评改与评点》《互动日记》《小学生作文指导一本全》,30多篇获奖论文见诸刊角、报端。谱写、编辑《少儿古诗吟唱选编》一书(苏教版、52首),出版《青爱小屋之歌》专辑(16首),发表歌曲100多首,为统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中的115首古诗词谱写曲子、录制歌曲、制作视频,在南通全市推广,“今音古韵,养根铸魂一一古诗吟唱夏令营”成为江苏省特色活动品牌推广项目。现为中国原创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大众音乐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俱乐部理事会员。



END

特邀顾问 | 张奎高

顾      问 | 曹桂明

策      划 | 汤红波

总      编 | 王   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