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昌自西汉至今两千余年历史变迁共有八个“曾用名”

 凤凰山居士 2023-08-22 发布于江西

 来源: 晨报记者 邹思维 2021-02-03 11:25:21

历经2200多年历史变迁,南昌曾多次易名,先后有灌城、豫章、南昌、宜善、钟陵、洪都、洪州、隆兴、龙兴之称。区区两三个字的变化,映射出了南昌这座古城所经历的沧海桑田。

image.png

 南昌的曾用名“灌城”是因灌婴筑城而来。

南昌位于长江南岸、赣江下游,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这里土地广袤而肥沃,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美誉,历代郡、州、府均在此设治。自西汉初年建城以来,悠久的历史给南昌留下了漫长的史话,如朝代更迭、战事连绵、城区迁徙以及城名的变换,都给现代南昌留下了许多难解之谜,同时也沉淀了无比丰富的历史和民俗文化。其中,因朝代更替、时代变迁,南昌曾多次易名,从而拥有了灌城、豫章、宜善等众多“曾用名”。追溯这些“曾用名”的历史,对于挖掘南昌古城的文化底蕴具有重要意义。

  “南昌”之名首现于西汉

  寓意“昌大南疆、南方昌盛”

作为江西省省会,南昌地处长江以南,水陆交通发达,地势险要,自古有“襟三江而带五湖”之称,其名源于“昌大南疆、南方昌盛”之意。我省省情教育专家黎传绪告诉记者,在2200多年的历史中,“南昌”之名曾多次出现。

“南昌”之名首次出现是在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那年垓下之战后,汉高祖以“昌大南疆、南方昌盛”的寓意首设“南昌县”,为豫章郡的郡治,治所在今南昌市东;唐末五代时,升洪州为“南昌府”;明初改洪都府为“南昌府”;1926年,北伐军攻占江西,撤销豫章道,析南昌县正式设立“南昌市”。

除了这几次被改“南昌”之名,始筑城于西汉初年的南昌在历经汉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诸多朝代后,均为历代郡、府、州治所在地,先后出现了灌城、豫章、宜善、钟陵、洪都、洪州、隆兴、龙兴等8个“曾用名”。

  因灌婴筑城得名“灌城”

  至今仍有地名遗迹

西汉时期,南昌被称为“灌城”。据《史记》记载,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十月垓下之战后,刘邦令颍阴侯灌婴率兵南下,正式设置豫章郡,领18县,以南昌县为治。就在灌婴“定豫章”的第二年(公元前201年),他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筑造城池。

我省地名专家陶端仁告诉记者,这是有文献可查的最早的南昌城,城址范围大抵为东起顺化门外15华里的隍城桥(黄城桥),西至顺化门外的兴福庄,延袤数里,即距今南昌火车南站东南约4公里的黄城村一带(现属京东镇)。

由于最早的南昌城为灌婴所筑,因而历史上称其为“灌城”。灌城最初只有“十里八十四步”,经过2200余年的发展,不断拓展、迁移,最终成了现今繁华的南昌。记者了解到,如今南昌城内仍可见灌婴雕塑、灌婴广场、灌婴路等,均是历史上“灌城”所留下的痕迹。

  “豫章”一名来源众说纷纭

  区划范围缩小成南昌别称

众所周知,南昌古称“豫章”,但事实上,豫章最早指的并不是南昌这块区域,而是指江西省。江西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专家王涛告诉记者,西汉初年,朝廷设立豫章郡,下辖南昌、庐陵、彭泽等18个县,其所管辖的范围大抵就是现在的江西省。

豫章郡是江西作为明确的行政区域建制拥有的第一个名字,尽管后来区划范围不断缩小,但郡治一直以来都设在南昌县。至隋朝,因改革地方行政区划撤销了郡级单位,南昌县改名豫章县,豫章由此成为南昌的“别称”,王勃诗词中的“豫章故郡”正是因此而来。

关于“豫章”一名的起源,主要有三种说法:一种是根据《汉书·地理志》与《水经注》中“赣有豫章水”等记载,认为豫章之名与水有关;第二种是根据《左傅》,人们认为春秋时“豫章”在长江之北淮河以南,“汉移其名于江南,置郡”。

相对于这两种说法,“因树得名”的观点则受到更多学者关注。王涛告诉记者,西汉设置豫章郡时,郡治就在今天的南昌,因为当地生长着许多茂盛的豫章树(樟树)而得名。

  隋朝始现“洪州”

  因古代传说得名

记者了解到,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豫章郡撤销后,随即设置了“洪州总管府”,府治设在豫章县(南昌县改名豫章县)。“唐代,南昌地区的建制多次变动,但'洪州’的名称一直没变。”黎传绪告诉记者,“洪州”一名与南昌“洪崖先生”和“洪崖丹井”有关。

image.png

南昌的曾用名“洪州”和“洪都”源自洪崖丹井的传说。

据《吕氏春秋·古乐》记载,“洪崖先生”曾为黄帝作律,创制了中国古乐的十二乐律,由此成为华夏音律鼻祖。清康熙年间的《古今图书集成》又记载,“洪崖先生”后来在南昌西山炼丹修道,其炼丹之井被称作“丹井”。仙丹炼成后,“洪崖先生”跨驴从枫树丛中升云而去。

隋文帝杨坚在完成南北统一大业之后,在行政机构方针政策等重大方面进行了改革。正因为“洪崖先生”的传说神乎其神,甚至成为上古时期南昌地区的象征和标志,所以隋文帝才设置了“洪州总管府”,治所设在南昌地区,因而使“洪州”成为古代南昌的别称。

  宋孝宗就封于南昌

  御赐“隆兴”之名

据介绍,在隋、唐、宋三代,南昌均为洪州治,一度非常繁华,仅南昌古城就达三十一里,如今的青山路口和贤士湖一带都属于城内的范围。王涛告诉记者,宋孝宗赵眘在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1年)曾被封王于南昌,从而成就了南昌的另一个名字——隆兴。

记者了解到,宋隆兴元年(公元1162年),宋孝宗赵眘即位,改年号为“隆兴”。因就封于南昌地区,即位两年后,赵眘便以自己的年号赐予“洪州总管府”,并升为“隆兴府”,治所设在南昌、新建(今南昌市)。据王涛介绍,隆兴府是南宋江西境内唯一的府,由此正式确定了南昌在江西省内的核心地位。

到了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隆兴府被改置隆兴路,治南昌县(南昌市)。元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因避讳元裕宗,将“隆”改“龙”,改隆兴路为龙兴路,治所在南昌县、新建县(今南昌市)。后来,朱元璋统一大业,因南昌一带曾为洪州治,又为东南都会改“龙兴路”为洪都府,不久又改为南昌府。

  “宜善”“钟陵”短暂存在

  淹没于历史鲜为人知

在南昌众多的“曾用名”中,最不为人所熟知的当属“宜善”和“钟陵”,即便是对“老南昌”来说也十分陌生。陶端仁告诉记者,这主要是因为“宜善”和“钟陵”之名存在的时间非常短,前后只有数十年。

据《南昌市志》记载,公元9年,王莽篡权定年号为“始建国”,自元年开始,他便将豫章郡易名为九江郡,并将南昌县易名为宜善县,治所仍设在今南昌市东。王莽在位仅15年,其覆灭后,宜善之名也随之被废弃。

“钟陵”一名则要追溯至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那时,为避唐代宗李豫的名讳,曾将豫章县改名为钟陵县,辖地包括今天的南昌、新建、进贤等地,治所在今南昌市区。但很快,在唐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钟陵县又被改为南昌县。黎传绪告诉记者,如今进贤一带仍有钟陵乡、钟陵村等地名,都是古时钟陵县存在的见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