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在一家公司干三年以上会有要辞职的感觉?

 治愈马 2023-08-22 发布于北京

帮你想通走通

做了一千多个咨询,大致能总结出几种情况:

1. 职业倦怠

这种职业倦怠,就是对自己干的事情感到厌倦无聊了。可能每天都很清楚自己干的工作,没有什么新鲜感,也没什么成长感。于是感觉外边的世界,其他公司、其他岗位、其他行业会很有趣,甚至,会把“梦想”拎出来,12年前肖央的《老男孩》,类似这种感觉。

这种状态,往往见于GWY,事业单位及央企编制。

一般来说,他们一旦真冲动了,那都会后悔。在编制里是倦怠,离开编制就成了挫败,人会越来越菜,感觉真的爽歪,yoyo(是不是单押了?)

如果他们已经离开了,找我咨询,就会很痛苦。因为回不去了,就只好憋个技能再拼到民企里,或者读个书(考研、MBA啥的)洗白白了再求职。这里一对比就难受了,你完全可以在编制里读个在职MBA。

如果他们还没离开,那咨询这钱真的花的值。立马开启业余爱好模式,先让生活产生变化,变化带来兴趣。然后再看看能不能弄个副业。没有副业,那纯培养个爱好也可以填平倦怠。

2. 翅膀硬了

当一个人刚进入公司第一年,待遇都不会要特别高,主要干两件事:适应公司、把工作干好。

然后进入第二年,主要干两件事:干个大点的项目,公司内部人脉建设。此时,公司也不会有比较大的加薪或晋升。

然后进入第三年,此时,感觉自己经验也有了,业绩也有了,人脉也有了。于是就想,我这工资三年没怎么涨过,现在总得有个“跃迁”了吧。没羞没臊的就会提升职加薪,怕羞的就会等老板给升职加薪。

但是,并不是都能给升职加薪的,特别现在这职场环境。

这不就不平衡了吗?

咱翅膀也硬了,能力也有了,换个公司没准会高个30%呢?

是不是会干不下去了?

这种在民企里非常常见。而且多数能人都是闷头干,然后到点发现没升职,就真跳槽。毕竟是真有可能会涨30%的。

所以,一般我在企业里给管理者培训,会讲到这部分:

你手下人,特别是骨干,如果干到了3年,要在收入或职级上给显著的变化。如果变化不了,那就要准备B角色,人走,茶不能凉。实在不行,B角色没有,那就得自己顶上先。

3. 工作外出状况

这类是跟一个人的年龄息息相关。

当一个人20来岁,他本科毕业,到一家企业,干个基础岗位,企业不错,待遇在同龄人眼里是中上,看在钱的份上,他可以一直干,即便工作重复低端。但他干了3年以后,他年龄可能快30了。

他对自己的成长就开始焦虑了。

是不是要读个研在学历上提升一下?或者读个MBA?

这个年龄是多数人学历提升的最后阶段了。到35岁再提升学历难度会更大。

我刚咨询一个,就是这个年龄段,想全职读个书了。

然后,这个年龄又是典型婚育年龄,他父母开始着急,持续不断吹风。如果他在大城市立不下来,也开始着急,要不要回家,哪怕回家里的省会二线城市,目的是为了成家。

然后,35岁之前考下当地公务员荣归故里,就成了一个目标。

还有零星的想run的。这个年龄是技术移民的关键年龄。再大就得走投资或自雇移民,需要更多钱了。

4. 想转型的

一般这种会超过3年,5年以上比较多。

简单说就是这份工作不是他一辈子想干的工作,但这份工作有他想要的东西,比如:大厂钱多;晋升快能让自己地位高;

等到他想要的东西能拿到时,比如钱够买房了,房贷还差不多了。他另一个想法就冒出来了。

那个想法就是转型的想法,有的人是早就有这个想法。我有不少来访者是这种类型的,在大厂干到某个位置,然后到点了,想发展一下自己的梦想,出来追求一把。

最典型的就是:

心理咨询师

我认识的很多心理咨询师都是半路出家。当年干啥的都有,但是就好这一口。于是就得花个几年时间慢慢转。有走正规过程转的,读个在职研;但正规过程越来越难,不少人就走半正规流程。比如某个机构会提供长期培训、督导和体验,就走这个机构。

钱花不少,时间花不少,慢慢转型。

还有不少搞自媒体、保险代理、数字游民、培训师、知识付费、管理咨询、脱口秀、德云社(德云社不少都是转型出来的),都是这个节点转型的。看各自的愿望和造化了。

有不成功又回来打工的,有不成功但一直坚持到成的。

————————

以上四类。

大家可以对号入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