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托马斯·潘恩 :没有祖国的人

 细雨青衫 2023-08-23 发布于重庆

1737年1月29日,托马斯·潘恩出生于英国诺福克郡。

潘恩以世界公民自命,为英、法、美三国革命都做出过贡献,但最终却被三个国家抛弃,一生颠沛流离、骸骨无踪。

历代思想家常以一己之力挑战时局,甘做盗火的普罗米修斯,为进步作出探索却遭到世人排挤。

苏格拉底坚持以法律约束雅典,最终被泛滥的雅典民主戕害;

卢梭发表《社会契约论》成为法国大革命的象征,却在当时因此书受到追捕,流亡各地。

那么,潘恩做了什么让他遭到三国背弃?他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第一,他是鼓动美国独立的英国人。

潘恩认为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不彻底的革命,于是前往北美鼓励北美人独立,希望在北美建立代议制的共和政体。

潘恩到达时,北美尚未下定独立的决心。第一届大陆会议的宣言表示他们依旧依附大不列颠,完全忠于王室。只有少数像潘恩和亚当斯这样的人看到了北美战争的前景是独立。

潘恩将北美终将走向独立的原理用最通俗的语言写成一本小册子《常识》,唤起了全北美人走向领土独立的决心。

图片

写作中的托马斯潘恩

《常识》总销售量达50万册,这意味着在当时200万北美居民中,每一个成年男人都读过或者听别人讲过这本小册子的内容。大陆军士兵的行囊中都有一本读得发皱的《常识》。在略有藏书的乡村,排在《圣经》之后的就是《常识》。

华盛顿、说潘恩的这本书在很多人心里,包括他自己在内,引起了一种巨大的变化。《独立宣言》的作者杰斐逊坦率承认,他引用过《常识》,并以此为荣。在英国,一家报纸惊叹:“《常识》无人不读,凡读过这本书的人都改变了态度,哪怕是一小时前他还是个强烈反对独立思想的人。”

之后,潘恩参加大陆军,亲身投入美国独立战争。在独立战争的转折点特伦顿战役中,大陆军面对武装齐备的英军士气低迷,潘恩临阵跪在一面行军鼓前,写下激昂的檄文,鼓励士兵驱赶英国人。

为了剔除侵蚀独立战争的蛀虫,潘恩还曾揭露北美驻法外交官迪安的贪污行为。

当时,在法国为大陆军筹集军费的富兰克林“在巴黎简直变成了乞丐”,法王路易十六为了与英国争霸,最终同意秘密出资支援北美反抗英军。

潘恩发现外交官迪安从这笔援助款中假公营私,谋取了10万法郎,立刻在报纸上予以公开披露。

但此举招来了法国的抗议,指责潘恩暴露了法国军援的秘密。而北美大陆会议的保守派首脑莫里斯,为了替迪安洗白,攻击潘恩是个“从英国来的阴谋家”。

潘恩被迫辞职但并不认错,他说“我并未辜负信任,因为我所从事的一切都是忠诚于公众的利益。”

图片

《独立宣言》签署场景

第二,他是为共和加冕的法国人。

潘恩曾在北美公开呼吁“让我们为宪章加冕,法律就是国王”。在北美失去发声资格后,潘恩又带着共和制的理想前往法国,在法国大革命中激起轩然大波。

为了反驳英国保守主义政治家柏克对法国革命的拆台,潘恩写下《人权论》批判英国政体的弊端,向法国人详细解释了美国共和制的成功经验。 

因为《人权论》中对英国政体的批判,潘恩被英国首相庇特指控犯有煽动叛乱罪,判处开除国籍,永久剥夺返回英国的权利。

好在,潘恩受到法国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庇尔的欣赏。罗伯斯庇尔将《人权论》转载在他创办的政治刊物《宪章捍卫者》,并称赞潘恩是“人类权力最雄辩的辩护者”。潘恩被法国议会授予荣誉国籍,成为议员。

后来的学者在重新审视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人权宣言》的时候发现,其“基本上是抄袭北美各州权利法案而来的”。而潘恩的《人权论》正是基于美国对共和体制的探索和制宪会议的成功而做出的精确概括,其对《人权宣言》的影响可见一斑。

但是,潘恩反对处死国王的主张为他带来了灾祸。

潘恩感激路易十六对北美战争的支援,也希望以温和的方式完成革命,以免激起欧洲王室的反扑。潘恩被激进的罗伯斯庇尔逐出国民公会,被捕入狱。

为了避免遭到法国的审判,潘恩向美国求助。随后,潘恩在美国总统杰斐逊的帮助下,获得美国国籍,前往美国,这也意味着他被迫放弃了法国国籍。

图片

巴黎市民攻占巴士底狱场景,随后《人权宣言》颁布。潘恩曾受邀完成将巴士底狱钥匙赠予华盛顿的光荣任务,但他本人不爱出风头,选择闷头在家研究铁桥的搭建技术。

第三,他是无家可归的精神美国人。

潘恩返回美国的过程并不顺利。他在法国狱中曾向华盛顿求援,但当时华盛顿正在英法交战中宣布中立,不想因潘恩开罪英国,选择了袖手旁观。

直到杰斐逊就任美国总统,潘恩才获释前往美国。颇为讽刺的是,潘恩出狱时前来致敬的人是后来在法国实行独裁的拿破仑。

潘恩在美国的处境依旧尴尬。像启蒙时代其他优秀人物那样,潘恩认为民主与科学缺一不可。除了为民主革命奔走,潘恩一生中还发明、设计了很多东西,大到轻型起重机,小到无烟蜡烛,最利民的一项设计是铁桥,以此解决凌汛期间民众的渡河问题。

潘恩以对科学的坚信写作出《理性时代》,认为真正的宗教是以理性去探究神创的万物规律。但是,当时美国正经历革命后的宗教复兴浪潮,潘恩因此被联邦党人打为“无神论者”,备受排挤。

杰斐逊为了竞选总统,开始回避潘恩,拒绝他在政府中担任公职。为潘恩的《常识》取名的“战友”罗什也公开宣称“他在《理性时代》中所宣扬的原则,我觉得讨厌,我都不愿意和他再有往来。”

潘恩受到了北美人普遍的冷漠和仇视。没有报社愿意刊载潘恩的文字,没有马车愿意搭载潘恩,邻居教育孩子们远离潘恩,好像他有什么疫病。有人以潘恩的鳏夫身份诬告他与女房东有暧昧关系,地方官剥夺了潘恩的选举权,说他是个外国人。之后,潘恩遭人枪击,不久病死,被房东草草葬在了一片庄稼地中。

潘恩死后十年,他的骸骨被一个记者接回英国,但在英国官方的责问中,骸骨几经转手,终无所踪。

图片

位于纽约的潘恩纪念碑

历代评价

不必写潘恩的传记,他更希望你了解他的思想而不是他的经历。

——潘恩的匿名朋友

他既然死无埋葬之地,生亦不该享有国籍,他是世界公民,属于新旧大陆上一切爱好民主的民族。

——朱学勤

 编辑说明

文字 / 锦灰堆

排版 / 蒹葭

封面 / 蒹葭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