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气病十四 第21条

 阴阳先生林国良 2023-08-23 发布于福建

21.问曰:病者苦水,面目、身体、四肢皆肿,小便不利。脉之,不言水,反言胸中痛,气上冲咽,状如炙肉,当微咳喘,审如师言,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沉而紧,沉为水,紧为寒,沉紧相搏,结在关元,始时当微,年盛不觉,阳衰之后,营卫相干,阳损阴盛,结寒微动,肾气上冲,喉咽塞噎,胁下急痛。医以为留饮而大下之,气击不去,其病不除。后重吐之,胃家虚烦,咽燥欲饮水,小便不利,水谷不化,面目手足浮肿,又与葶苈丸下水,当时如小差,食饮过度,肿复如前,胸胁苦痛,象若奔豚,其水扬溢,则浮咳喘逆。当先攻击冲气,令止,乃治咳;咳止,其喘自差。先治新病,病当在后。

此条亦非仲景家言。

惟水病人多有此等证候者,今参合诸家之注,顺文释之。

《脉经》:脉之上有“师”字。言水病之人,身、面、四肢俱肿,小便不利,其水证甚急。师持脉诊察之,不以水病措意,反言胸中痛,气上冲咽,状如炙肉,当微咳喘云云。问者不知其故,因问其脉何类,何由知之也。

状如炙肉者,咽中窒塞,如有炙肉也。师言:寸口脉沉紧,为水寒,结在关元。关元盖泛称下焦部位,水寒结在关元,谓腹底骨盆腔内有积水也。此等腹水,有终身不见证状,死后解剖始知者,故曰始时当微,年盛不觉。,徐、尤诸注本作“尚”,亦通。

及中年以后,身体各种机能渐次衰减,营卫流行不畅,阳损而阴盛,腹水上冲而动,乃有喉咽塞噎,胁下急痛之证。其状盖似奔豚,其治法盖当温下。以其从小腹上冲,小腹为肾之区域,故曰肾气上冲。水气上冲之证,临床实验上多有之,其理尚未明也。

此时病人尚未浮肿,医者以为是留饮、支饮,而用十枣等汤大下之。冲击之气不去,其病不除,后重吐之,益虚其胃,以生内烦,遂咽燥欲饮水。小便不利,水谷不化,而面目、手足浮肿矣。医见其浮肿,又与葶苈丸下水,当时水乍去,则如小差,既而食饮过度,肿复如前,上冲如故,胸胁苦痛,象若奔豚。水气既扬溢上冲,则浮咳喘逆。

此病先有积水,继则冲逆,复因吐下而浮肿咳喘,是当先用苓桂味甘之类,治其冲气,冲气既低,再治其咳,咳止,喘当自差,最后乃治其腹水本病。

盖冲气、咳喘等,皆是新病,新病当先治,即首篇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之意。

病当在后句,文不通顺,要是后治痼疾之意耳。

元坚云:按《脉经》引《四时经》云:土亡其子,其气衰微,水为洋溢,浸渍为池,走击皮肤,面目浮肿,归于四肢。愚医见水,直往下之,虚脾空胃,水遂居之,肺为喘浮。注云:肺得水而浮,故言喘浮。又《巢源·伤寒咳嗽候》曰:水停心下,则肺为之浮。肺主于咳,水气乘之,故咳嗽。又《水肿候中》曰:肺得水而浮,浮则上气而咳嗽也。盖得斯说,而浮咳之义始晰矣。

又:何氏《医碥》曰:水气喘者,水气逆行,肺气得水而浮。观浴河者水浸至胸则喘,可见。

汤本氏云:余之经验,误治冲气即象若奔豚者,宜苓桂五味甘草汤。其他诸证,皆可与半夏厚朴汤。(案:方出《妇人杂病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