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安三万里:安史之乱的背后

 火岩山 2023-08-23 发布于浙江

图片

最近长安三万里在热播,有同学问我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是什么,今天我就简单的讲讲这个问题。

首先这个问题比较的复杂,我准备从三个角度来谈谈这个问题。

第一:杨国忠版本

第一个就是杨国忠版本的安史之乱,因为安禄山是李林甫的人,等到李林甫的政敌杨国忠上台以后,就一心想要收拾安禄山。

安禄山一开始还不想反,他最大的愿望是当宰相,杨国忠说他没文化,一直阻止,一直在唐玄宗面前进谗言说他要造反,最后就把他逼反了。

等到安禄山真正起兵造反以后,当时的局势对唐朝还是非常有利的,只要高仙芝据守潼关不出就已经稳操胜券了,因为当时郭子仪已经在抄安禄山的后路了。

结果又是杨国忠进谗言,说高仙芝据守不出是要造反,结果高仙芝就这样被杀掉了,换上了个哥舒翰。

结果哥舒翰也是采取据守不出的战略,还是杨国忠进谗言,说哥舒翰要跟安禄山商量平分大唐,就非要让他出兵作战不可,最后20万部队全军覆没。

长安无险可守,皇帝连夜跑路到四川,半路上愤怒到极点的军队哗变,杨国忠被杀,杨玉环因为也是杨家人被牵连,最后被赐死了。

杨国忠版本的安史之乱大致上就是这么一个经过,安史之乱搞到最后一发不可收拾,都是杨国忠一手造成的。

第二:阶级矛盾版本

但是事情肯定是不能这么简单的去理解他,现在一个比较流行的版本,就是阶级问题。

首先是大唐到了唐玄宗时期,均田制已经难以为继了。那什么是均田制呢,就是政府对每一个成年男子授田100亩,其中20亩私人所有,可以传给子孙后代。80亩人死后政府收回,重新授田。

这个政策在唐初的时候,执行得还是非常成功的。因为隋末唐初的那个时候,天下大乱,死了很多人,大片的土地荒芜,所以政府掌握了很多的土地在手里,实行均田以后非常快速的就恢复了生产。

而且均田制又跟府兵制度是深度捆绑在一起的,府兵制度就是战时为兵,闲时为农。而且政府是不发军饷的,武器军资都是自己筹备,政府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加以扶持,比如你参军的话,你家的赋税就全免了。

这个制度的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消除了军阀的出现,兵和将并没有进行深度捆绑。战争开始的时候,士兵和将军是临时拼凑到一起的,等战争一结束,士兵就回到自己家乡务农去了,而将军则回到朝廷述职。大家这辈子可能就再也没有什么交集了。

但是历朝历代,土地兼并一直都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唐朝到了唐玄宗时期,土地兼并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唐玄宗还亲自下令,土地买卖非法!不过那个时候已经有点晚了,随着权贵大量的侵占田地,平民百姓手里的土地只有两三成了。

这个时候府兵制度可以说已经名存实亡了,大量百姓连地都没有了,你免税还有什么意义呢,谁还愿意当兵呢?最后没有办法就只能搞募兵制度,也就是职业化军人。这样一搞,兵和将就深度捆绑在一起了,慢慢的就演变成后来的节度使,也就是军阀。

节度使这个东西一开始还是有很多的限制的,他并不是一个常设的官职,他就有点像钦差大臣一样,一个大的战争,需要几个军镇统一行动,节度使就是来进行统合指挥的。

但是当时的交通条件太差了,唐朝的版图又太大,安全环境也比较严峻,很多的事情都需要及时处理,不然就会延误战机。为了提高效率,节度使就慢慢的把军权,财权,行政权,人事任命权都掌握在手里,慢慢的就走向失控了。

节度使这个东西是唐中期土地兼并严重,导致府兵制度崩溃的一种解决方案。而这种解决方案又导致了新的问题出现,一个矛盾又催生了一个新的更大的矛盾,最后彻底引爆了整个国家。

而唐朝阶级矛盾激化除了土地兼并以外,另外一个表现形式,就是像李白这种寒门出身的学子没有晋升的阶梯,都被世家门阀给垄断了。

最后这些学子在长安郁郁不得志,所以就投靠了边军,投靠了安禄山这样的人。一边是手握重权,堪称独立王国的节度使,一边是上升通道闭塞,郁郁不得志的寒门学子,两边一合流,就发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阶级战争。

而安史之乱的结局也终于打开了寒门子弟的晋升阶梯,让平民出身的人也可以当宰相了,也算是成功完成了逆袭。

第三:六国伐秦版本

那么除了这个阶级版本,我再跟大家说说我研究的第三个版本,安史之乱最大的一个动因其实并不是手握重兵的节度使和底层晋升无望的寒门学子来驱动的,他们最多就是陪跑而已。

安史之乱最大的一个动因其实是上层发动的,发动者就是山东士族!安史之乱本质上就是山东士族向关陇贵族争夺统治权。

换一个更加通俗易懂的话来讲,就是六国伐秦!

唐太宗经常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船太重容易沉,太轻了没有压舱的,他也容易沉。

唐朝时期,山东士族力量是非常大的,你没有很好的压舱石,分分钟就把船给你掀翻了

所以说你不要以为对这些士族好,提供各种特权和优惠政策,他们就不会造反。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他们发展壮大以后,为了争夺更多的权力,找到机会同样也要造反。

而安禄山就是这样的一个契机!安禄山本身并没有什么根基,他如果没有得到山东士族的支持和保证,是万万不敢造反的!

而唐玄宗之所以认命那么多的异族节度使,重用安禄山,也是因为他们没有根基,他认为像安禄山这样的人只有抱紧皇帝的大腿,否则没有别的选择,所以他一直还是比较放心的。结果安禄山不一定非要抱紧皇帝大腿,山东士族同样可以向他抛出橄榄枝。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安禄山这么多军队,他的后勤补给你以为是谁在后面支持?

如果纯粹就是安禄山的军队造反,他根本就支撑不了多久,就是一群散兵游勇,很快就会散掉,根本就没什么破坏力。

安史之乱前后一共打了八年,这些兵源、粮草、武器的供给,都是天文数字,没有山东士族在支持,否则怎么可能打这么久?

安禄山死了以后,史思明又接着打了好几年,这么多的消耗,没有山东士族的支持是不可能的。

我们经常说秦朝为什么二世而亡,就是施政太过残暴,天下揭竿而起,六国贵族纷纷复辟。

其实唐朝的时候也来了这么一次,不过这次是在盛世的时候,太好太差都是有问题的,因为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

那么安史之乱之后的事实也证明了,山东士族获得了更大的权力,在朝堂之上混得更加风生水起,而关陇贵族在这场博弈中算是失败了,让渡了很多的权力给山东一边。

从此以后两家的矛盾就没有那么深了,基本上形成了一种合流,彻底的把寒门的晋升阶梯给堵死了。

到了一百多年以后,出了一个叫黄巢的人,他从小能文能武,非常有才华,结果就是因为出身不好,科举屡试不中,心中对权贵阶层充满了无尽的愤怒!

图片

含恨写下了千古第一反诗《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之后农民起义,只要碰见门阀士族都通通杀光,一个都不留!

《秦妇吟》里面说得很清楚了,天街踏尽公卿骨,辕门遍挂权贵头。

黄巢在面对世家门阀的时候,是有极大的阶级仇恨在里面的,什么五姓七望通通给他杀了一个遍,从此以后,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算是完成了一个大的阶层流动。

当然,不同的阶级,对黄巢的评价是完全不同的。上层阶级一般都是批判黄巢反人类,吃人肉!底层人还是比较认同的,因为他彻底终结了几千年的世家门阀,让平民阶层有了晋升的阶梯。

所以黄巢起义,才是真正的底层驱动的,带有强烈阶级色彩的起义!

至于说安史之乱的那些没有出路的寒门,纯粹就是陪跑的,他们根本就没有什么能量来发动安史之乱,包括安禄山本身也是工具人的角色,真正的策划者,就是山东士族。

只是到了黄巢以后,不管是关陇贵族,还是山东士族,全部都扫进了历史的尘埃,一个全新的时代来临了。


加好友,防失联

私密小圈子

谢谢浇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