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素問識六節髒象論篇第九

 笑问客从he处来 2023-08-23 发布于辽宁

素問識>> 卷二

六節髒象論篇第九

    馬雲:篇内。首問六六之節。後又問髒象何如。故名篇。高。論上。加大字。雲:大論二字。舊本。誤傳四氣調神下。今各改正。簡按此篇論運氣。與天元紀大論等義同。故高雲爾。不可從也。篇内。自岐伯對曰昭乎以下。至孰多可得聞乎。七百一十八字。新校正雲。全元起注本。及太素并無。疑王氏之所補也。今考篇中。多論運氣。他篇所無。且取通天論。自古通天者雲雲。其氣三三十一字。與三部九候論。三而成天雲雲四十五字。湊合爲說。其意竟不可曉。又且立端于始雲雲十二字。全襲左傳文公元年語。明是非舊經之文。故今除之。不及釋義。運氣别是一家。無益于醫術。前賢諸論。詳載于彙考。及解精微論後。

    六六之節 張雲:天有上下四方。是爲六合。地有正隅中外。是爲九宮。此乾坤合一之大數也。凡寰中物理。莫不由之。故節以六六而成歲。人因九九以制會。簡按諸家俱仍王注。獨張注如此。若果如其言,則當雲六之節九制會。而不可雲六六九九。王義爲得矣。

    人以九九制會 吳雲:黃鍾之數。起于 黍。以九重之。而制律制度。制量制衡。會。會通也。古者天子巡狩。會諸侯。必同其律。同其度。同其量。同其衡。謂之會通。此人之所制也。志雲:蓋人有九竅九藏。地有九州島九野。以合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故先言人以九九制會。而後言地以九九制會也。簡按王注及吳志解未允。會。蓋周禮天官少宰要會之會。鄭注。月計曰計。歲計曰會。家語執辔篇。天一地二人三。三三如九。九九八十一。蓋九九八十一。數之極。故曰人以九九制會。

    三百六十五節 邪客篇雲。歲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節。呂覽雲。三百六十六日。人亦有四肢五髒九竅三百六十六節。子華子雲。一人之身爲骨。凡三百有六十。精液之所朝夕也。

    大神靈問 吳雲:神靈。指天地陰陽而言。志注同。簡按王注似允當。

    嗜欲不同 吳雲:五髒各有嗜欲聲色臭味。各有所通。而入五髒也。諸注并同。今從之。

    天食人以五氣 吳雲:五氣非徒臊焦香腥腐而已。此乃地氣。非天氣也。蓋謂風氣入肝。暑氣入心。濕氣入脾。燥氣入肺。寒氣入腎。當其不亢不害。則能養人。人在氣交之中。以鼻受之。而養五髒。是天食人以五氣也。簡按吳注似是而卻非。下文雲。五氣入鼻。藏于心肺。

    若如吳說。則當雲藏于五髒。張仍王注。固有以也。(蠡海集雲。人之水溝穴。在鼻下口上。一名人中。蓋居人身天地之中也。天氣通于鼻。地氣通于口。天食人以五氣。鼻受之。地食人以五味。口受之。穴居其中。故名之曰人中。)

    五色修明 王注修潔分明。蓋以爲修飾之修也。靈小針解。五色循明。古書修循多通用。

    以養五氣 張雲:胃藏五味。以養五髒之氣。

    神之變也 新校正雲。全元起本。并太素。作神之處。爲是。靈本神篇雲。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五行大義雲。心藏神者。神以神明照了爲義。言心能明了萬事。神是身之君。象火。淮南子雲。神者。心之寶也。

    其華在面 張雲:心主血脈。血足則面容光彩。脈絡滿盈。故曰其華在面。

    陽中之太陽 九針十二原篇雲。陽中之太陽。心也。陰陽系日月篇雲。心爲陽中之太陽。

    魄之處也 靈本神篇雲。并精而出入者。謂之魄。

    陽中之太陰 十二原篇雲。陽中之少陰。肺也。新校正爲是。

    精之處也 本神篇雲。生之來謂之精。

    陰中之少陰 十二原篇雲:陰中之太陰,腎也。系日月篇雲。腎爲陰中之太陰。新校正爲是。簡按張注引刺禁論。規新校正之說。爲強解焉。

    魂之居也 本神篇雲:随神往來者。謂之魂。簡按左傳昭七年。子産曰。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陽曰魂。用物精多則魂魄強。是以有精爽至于神明。杜注。魄。形也。陽。神氣也。孔穎達正義雲。人禀五常以生。感陰陽以靈。有身體之質,名之曰形。有噓吸之動,謂之爲氣。形氣合而爲用。知力以此而強,故得成爲人也。其初人之生也。始變化爲形。形之靈者,名之曰魄也。既生魄矣。魄内自有陽氣。氣之神者,名之曰魂也。魂魄,神靈之名,附形之靈爲魄。附氣之神爲魂也。附形之靈者。謂初生之時。耳目心識。手足運動。啼呼爲聲。此則魄之靈也。附氣之神者。謂精神性識。漸有所知。此則附氣之神也。孝經說曰。魄。白也。魂。芸也。白。明白也。

    芸。芸動也。形有體質。取明白爲名。氣唯噓吸。取芸動爲義。蓋精亦神也。爽亦明也。精是神之未着。爽是明之未昭。關尹子雲。魂藏肝。魄藏肺。(五行大義。引老子經亦同。)韓詩外傳雲。精藏腎。神藏心。魂藏肝。魄藏肺。志藏脾。說文。魂。陽氣也。魄。陰神也。俱與本經之義相發焉。

    以生血氣 簡按上文雲。心其充在血脈。又雲:肺者。氣之本。而又于肝雲。以生血氣。最可疑。宜依上文例。删此四字。從太素。而補入其色與味。

    三焦膀胱 簡按五髒别論雲。夫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氣之所生也。本髒篇雲。腎合三焦膀胱。又雲: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經文并言三焦膀胱如此。又五行大義。論腎命門雲。猶如三焦膀胱俱是水腑。不妨兩号。今以大義之言。參諸經文。三焦膀胱。乃是一腑。靈蘭秘典雲。

    三焦者決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蓋以通行水道之用。謂之三焦。其實專指下焦而言。以收藏津液之體。謂之膀胱。此雲名曰器。則正有名有狀之三焦。與靈樞如漚如渎如霧之三焦。(此乃與三十一難所論同。)手少陽三焦經脈所行之三焦。各各不同。凡經論中有三三焦。詳見于張氏質疑錄。當參考。(王三陽亦有三焦論。其旨略與張意同。出于傷寒綱目。)

    營之居也 張雲:營者。水谷之精氣也。水谷貯于六腑。故爲營之所居。簡按靈營氣篇雲。營氣之道。

    内谷爲寶。谷入于胃。氣傳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專者行于經隧。常營無已。痹論雲。營氣者。水谷之精氣也。營衛生會篇雲。營氣出于中焦。皆其義也。

    入出者也 李雲:胃受五谷。名之曰入。脾與大小腸三焦膀胱。皆主出也。

    四白 簡按李杲雲。四白。當作四紅。非。

    四盛以上爲格陽 靈終始禁服并雲。人迎四盛。且大且數。名曰溢陽。溢陽爲外格。(王引正理論。與傷寒論平脈法之文同。)

    四盛以上爲關陰 終始禁服并雲。脈口四盛。且大且數。名曰溢陰。溢陰爲内關。

    四倍以上爲關格 終始禁服并雲。人迎與太陰脈口俱盛。四倍以上。命曰關格。關格者。與之短期。

    張雲:俱盛四倍以上。謂盛于平常之脈四倍也。物不可以過盛。盛極則敗。凡脈盛而至于關格者。以陰陽離絕。不能相營。故緻羸敗。(此本吳注。諸家作赢。爲盈義。)極。盡也。精氣。天禀也。言不能盡其天年。而夭折也。脈度篇曰。邪在腑則陽脈不和。陽脈不和。則氣留之。氣留之。則陽氣盛矣。陽氣大盛。則陰不利。陰脈不利。則血留之。血留之。則陰氣盛矣。陰氣大盛。則陽氣不能榮也。故曰關。陽氣大盛。則陰氣弗能榮也。故曰格。陰陽俱盛。不得相榮。故曰關格。關格者。不得盡期而死也。世人病此不少。曆代醫師。相傳謬甚。

    夫所謂關格者。陰陽痞絕。不相營運。乖羸離敗之候也。故人迎獨盛者。病在三陽之腑也。寸口獨盛者。病在三陰之髒也。或見于人迎。或見于氣口。皆孤陽之逆候。實真陰之敗竭也。無陰則無根。而孤陽浮露于外耳。凡犯此者。必死無疑。是皆酒色傷精所緻。又以人迎在頭。系陽明表脈。故人迎倍大者。曰格陽。寸口在手。系太陰裏脈。故寸口倍大者。

    曰關陰。陰陽互極。抗拒不通。故名關格。不可易也。若在尺爲關。在寸爲格。(難經。平脈法。及李杲朱震亨。并從前諸注。皆如此。)關則不得小便。格則吐逆。(丹溪纂要。竟立關格門。爲病名。)特言膈食與癃閉耳。非此之謂也。簡按蓋關格。言表裏陰陽痞絕之候。張氏仍馬注。發其餘義。尤爲明确。然脈要精微論曰。陰陽不相應。病名曰關格。史記。倉公曰。切其脈。肝氣濁而靜。此内關之病也。則謂之關格爲脈體。而非病名。可耶。(張氏醫通。立關格門。辨馬張二家之誤尤詳。當參考。)

    不能極于天地之精氣 滑雲:過乎中也。蓋極者。中也。不及則不得爲中。太過亦不得爲中。簡按此說太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