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原醛的新方法:肾上腺动脉栓塞治疗 | 蒋雄京、董一飞等述评

 杨进刚阜外 2023-08-24 发布于北京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是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的原因之一,近年来研究显示,这种病并不少见。
原醛症对靶器官的损害往往比原发性高血压更为严重,预后更差。如何更好尽早进行针对性治疗?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蒋雄京、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董一飞等在我刊就经皮选择性肾上腺动脉栓塞(SAAE)这种微创手段的现状与未来进行了阐述。
据介绍,目前国内外指南与共识建议,对于醛固酮瘤或单侧肾上腺增生患者,推荐经腹腔镜切除单侧肾上腺,对于不能耐受或不愿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推荐使用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治疗;对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推荐首选MRA治疗,如螺内酯、依普利酮。
但多项研究证实,降低患者血浆醛固酮水平比拮抗醛固酮受体的治疗策略更符合病理生理逻辑,临床获益更大。
经皮选择性肾上腺动脉栓塞是一种使得部分肾上腺组织坏死达到降低醛固酮水平的一种微创方法,最早见于上世纪90年代初。
具体方法是,经导管动脉内将无水乙醇等栓塞剂选择性地注入到肾上腺病灶组织的供血动脉,使之发生闭塞,中断血供,达到病变组织坏死,进而减少醛固酮的产生和分泌,通过调节栓塞动脉支数和供血范围,可控地达到肾上腺部分去除的效果。
肾上腺动脉栓塞可有效避免手术切除的大部分并发症,并且血管再通可能性少。
蒋雄京团队于2010年在国内率先对肾上腺动脉栓塞进行了再探索,并把适应证扩展到原醛症亚型特发性增生。
随后十几年来,肾上腺动脉栓塞在中国许多大的医学中心逐步推进,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探索,渐成这一领域国际先锋。
对肾上腺功能影响
外科手术保留多少正常的肾上腺组织才能维持肾上腺功能目前仍有争议,目前建议应保留一个腺体的1/3较为稳妥。
对于肾上腺动脉栓塞,研究表明选择性性栓塞一侧肾上腺1~2支动脉,就可实现醛固酮水平的显著下降,同时对肾上腺功能无显著影响。
目前尽管尚无肾上腺动脉栓塞对皮质醇及儿茶酚胺水平有显著影响的报道,也无术后肾上腺功能不全的相关临床症状,有专家建议术后通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刺激试验评估肾上腺功能。
部分原醛患者出现肾上腺部分切除术后复发现象,这可能与残存病变组织反复增生有关。
原醛在病理类型上可呈现多灶性或弥漫性病变特点。研究发现不仅在单侧肾上腺增生病变中,在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邻近组织中也可发现多个高活性醛固酮生成结节,这种病理特点一定程度解释了术后复发现象。
目前尚未见术后复发病例的肾上腺标本病理学研究的大样本报道。蒋雄京团队曾报道过一例单侧肾上腺增生患者术后12个月复发的病例,该病例再次接受肾上腺动脉栓塞后仍获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与其他治疗手段治疗原醛亚型的比较
肾上腺动脉栓塞对于原醛症患者的亚型醛固酮瘤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均具有一定治疗潜力。
比如蒋雄京团队对41例行肾上腺动脉栓塞治疗的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随访12个月的结果表明,患术后家庭血压和24小时平均血压分别降低了13/7 mmHg和11/7 mmHg,同时使用降压药物数量、血浆醛固酮水平、血钾等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近期董一飞团队对31例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中位12个月的临床随访的研究证实,SAAE治疗可以改善患者靶器官损害以及异常血压节律。
作者认为,对MRA疗效不佳或不能耐受,对外科肾上腺切除手术不接受/不耐受的原醛症患者,肾上腺动脉栓塞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替代治疗方式。
同时,因为肾上腺动脉栓塞与外科切除手术相比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疗效和安全性相当的优点,有望成为外科手术及MRA治疗外的第三种醛固酮治疗选择。
不过作者指出,目前肾上腺动脉栓塞治疗原醛症不同亚型的适应证和中远期有效性仍存在争议,与肾上腺动脉栓塞及外科手术切除方法比较研究数据十分有限。
因此,要确立肾上腺动脉栓塞在原醛治疗中的临床地位,开展这方面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势在必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