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按神经节段取穴的原因、镇痛机制和临床应用

 xyf4345 2023-08-24 发布于浙江

图片

一、按神经节段取穴的原因

针刺效应主要包括节段性效应和整体性效应两大类,其中节段性效应,也被称为Ⅰ类效应,是通过神经的节段性联系产生作用的。

图片

原始的神经节段性

人体的 40 个原始体节均由躯体部、内脏部和神经节段三部分组成,体表的穴位和体内的脏腑由神经节段发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联系起来,将二者连成表里相关、内外统一的整体。

这意味着即使胚胎发育成长后神经支配的位置发生改变,神经系统与躯干和脏腑最初的神经节段联系都不会受到影响,即原来所属节段支配的部位不变。

《灵枢·海论》中“内属于脏腑,外络肢节”是关于体表-脏腑联系最早的论述。《内经》记载的“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的四气街理论与神经节段在它们的划分及其与脏腑、肢体的联系方面非常相似。

神经解剖学中,在身体背部每条脊神经及其分支都按节段分布在各自的皮节内,神经节段分支支配调节躯干各节段的皮肤感觉及肌肉运动。

这对针灸选穴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每个穴位所在的皮区不只是受到某一神经的皮支支配,上一脊神经支配皮节的上半部分,下一脊神经则支配皮节的下半部分。

图片

有学者认,针刺穴位之所以与疼痛来源处具有相同的功效,是因为他们位于相同或者邻近的神经节段支配区域,具有相同的解剖结构基础。

王佩还发现经穴分布有趋神经性的现象,躯干部经穴的分布与神经走向分布相当吻合,且躯干部的经穴主治有明显的的分段性:

  • 同一条经脉的穴位可能因为所处的节段不同,受到不同的神经节段支配而具有完全不同的主治作用,即“同经异治”

  • 而不同经脉的穴位,由于位于同一神经节段上,可以治疗同种病症,即“异经同治”

图片

二、按神经节段取穴的镇痛机理研究

针刺镇痛机制研究发现按神经节段取穴有助于针刺起到镇痛麻醉作用。

穴位结构下分布有丰富的小血管、神经囊、神经丛、肌梭、高尔基腱器官、环层小体和游离神经末梢等痛觉感受器官;

它们是针感产生并具有特异性功能的基础,完整的神经系统是针刺镇痛效应发生的必备条件,如果神经传入通道被阻断,则无法发挥针刺的镇痛作用。

图片

在针刺镇痛或针刺麻醉的实验中,选取与患处或疼痛区域相同或邻近的神经节段所支配的穴位(包括“非穴点”)时,针刺刺激发挥的镇痛麻醉效果更好,而且镇痛效应没有出现不同经络之间的差异。

图片

现代神经生理学研究发现,在外周神经,绝大部分伤害性刺激信号均经过同一神经传入中枢系统,这一规律的发现是按神经节段取穴针刺镇痛的理论基础。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发病具有按神经分布的特征,本研究选择病变神经节段及其上下节段的阿是穴、夹脊穴行针刺治疗,通过节段内痛抑制机制发挥针刺镇痛的效应。

图片

三、按神经节段取穴的临床应用

现代研究证明,按神经节段取穴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1.吴春宝等根据 MRI 提示的颈椎间盘突出部位,选择相应或邻近脊神经后支主干附近的穴位为主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结果表明,按神经节段取穴针刺法疗效优于循经针刺,且操作具有重复性,不分证型的特点。

图片

2.陈盼碧等的研究发现,给急性咽炎大鼠模型选择同属于 C2~C3 神经节段的穴位(天突、翳风)进行穴位注射治疗,可以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有效降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ɑ 浓度,缓解不适症状,其疗效比对照组更佳。

3.吴美倩发现,选择病变椎间盘相应的神经节段穴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优于常规取穴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