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备课,才能有高质量的课堂

 tnj660630 2023-08-24 发布于江苏

                    2023.167

       提起备课,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了。很多老师,对此并不陌生,但是真正会备课的老师,并不多。因为我们平时都疲于应付太多的琐事,其中大抄特抄现成的教案去应付课堂应付检查,是家常便饭。所以,只有真备课才能有高效的课堂,是我们作为一线教师,迫在眉睫的使命!

      特别是我们学校里的家常课,比如每次有学校领导来听推门课,或者随堂听,这样的课堂属于家常课。可往往问题也就在这里特别突出了,听完课,如果让上课教师把这节课的教案拿过来。对照课堂教学过程与教案,我们就不难发现它们大相径庭。上课教师非常“坦诚”地解释:“教案,就是写来给检查用的。”或许有人会说,教案是课前对教学过程的预设,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情况太丰富、太复杂了,怎么可能与教案的预设一致呢?是的,课堂教学过程与教案的预设的确不可能完全一致。不过,如果课堂教学过程与教案的预设“大相径庭”,那是课堂教学有问题,还是教案设计有问题?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备课我们首先考虑的就是教案的撰写!不管是哪一层次、哪一阶段的学科教学,都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这四个要素组成的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四个要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要全面考虑他们在系统中的作用,而不能只重视其中之一二。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学生的实际水平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异,它规定和影响着教学过程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他决定着教学过程的进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调控作用,调控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学生的发展水平。所以对于学科教学设计来说,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课程培养目标,来制定具体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书写。以这样的方式来撰写出来的教案,才能更加符合学科课堂的科学性!

      在我们身边,教案的撰写与课堂成两张皮,是很常见的。我们的检查也是很鸡肋的,这是很现实的问题。从各种备课检查记录表中可以发现,备课检查一般涉及以下项目与要求:备课进度是否及时,教学环节是否完整,备课方式是手写还是电子,是否有二次备课,是否有教学反思,甚至书写是否美观。如果教师按照这些要求准备到位,备课检查一定顺利通过,甚至获得“优秀教案”的赞誉。而上述检查教案与课堂教学过程的吻合程度,一般不是备课检查的内容与方式。究其原因,一是操作困难:看教案比较方便、快捷,而听课比较麻烦、耗时。二是评定困难:吻合度达到百分之多少才叫合格?不得不说,这样的检查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备课,导致教师把备课当“鸡肋”,使备课与上课 “两张皮”。备课,不是为了检查,而是为了上课。备课,不应该以检查的指标为指导,而需要每位教师自主探索。

      备课是教师需要用一生的时间修炼的基本功。备课的“真”体现在哪儿?自己备课,备自己的课。一是根据学生的学情,对课堂预设做一定的调整。比如,数学教师通常教两个班的数学,两个班的教学可以“大同”,但不能少的是“小异”。因为学生不同,每一次的教学都是“这一次”。教案能被复制甚至“工业化生产”,恰恰说明了我们的教学方案是有问题的。成功的课堂教学是个性化的,可以借鉴而不可以照搬。二是有自己的思考,并自觉地把自己的行动与自己的思考保持一致:怎么想就怎么做,怎么备就怎么上。三是通过独立备课寻找适合自己的备课方式。这应当体现为差异化策略。一方面是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备课方式;另一方面是同一位教师在自己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备课方式。

      高质量的课堂,是从备课开始的。关于备课与上课,教师一般都很重视上课。不过,教师是否想过,上课是“面子工程”,备课才是“根基工程”?备课环节下足功夫,所上的课再差也不会差到哪儿去。高质量的备课,体现在“真”上。教师应当从以往关注“有没有备课”转而探讨“怎样备课”,并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实践“怎样更有效地备课” “怎样真正地备自己的课”。备课有法,但无定法。在“百度时代”,教师应该“私人定制”自己的备课方式。我们想要有自己的高效课堂,就必须具备真备课的技能,才能驾驭我们的课堂,才有可能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的高效,更加的有魅力!

      快开学了,加油,我的朋友们!

温馨提示:右下角给我点亮❤️“点赞”和❤️“在看”吧!你的支持是我不断努力的动力!也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或者转发出去让更多的人来支持我!我还希望你能把我的公众号添加上星标,防止弄丢!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