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任的影响力,信任的步骤

 福兴堂图书馆 2023-08-24 发布于河南

【信任的影响力】

据上所述,信任与不信任是制造人际冲突和建立良好交往环境的关键因素。人与人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双方就会作出合作的反应。在交往中一方无条件地相信另一方,相信他会以同样合作的方式作出反应,作为对自己合作的报答,共同以获得行动的最佳效果,这样构成一个良性循环过程。相反,缺乏信任,往往有可能使个体以竞争的方式来行动。而竞争如果动机不当,往往一方的获得建立在另一方受损害的基础上,或者是两败俱伤,造成相互拆台,明争暗斗的局面,使他们在工作中为了保持自己的自尊心,管理好自己在群体中的影响,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浪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这样,不但对工作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害,而且对自我的发展也人为地设置了重重障碍。

【信任的步骤】

因此,为了维持人们之间的交往关系,我们认为信任是第一步,在建立信任时首先是让步,第二是不断地相互接触,强化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为人际沟通创造条件。

【下一着棋子一沟通】

人们在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后,接着就需要进行沟通的工作。沟通是更进一步的交往,也是导致人际态度改变的重要因素。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的许多行为都是在做态度改变的工作,以便交往的双方取得相互理解,达成契约。

【沟通第--要素】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人际间良好的沟通依赖于三个因素:一是交往的一方(沟通者)及发出的信息;二是所传递信息本身所具有的说服力和吸引力;三是交往的另一方(沟通者)及对传递信息的接受程度。换句话说,演说者、信息、听众是沟通过程的三个组成部分。一言以蔽之,就是“谁对谁说了什么,效果怎样?”(Who says what to and with what effect? )。这样。我们就要考虑沟通者(演说者)提供的信息。为了使沟通者所表达的信息具有说服力,能被对方所理解,因此,第一,沟通者就个人素质来说,必须具有吸引对方的特殊心理品质,这些特点能够提高沟通者使人相信的程度和沟通的效果。由于交往的双方已经建立了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采取合作的态度,因此,一方对另一方来说已经具有了权威,且双方的信赖程度比较高。被沟通者认为一方发出的信息并不是故意做给他看的,而是由于偶然的结果。这样他对沟通的可信性(信息的可接受性)就大大提高了。第二次交往的主动一方要赢得对方的喜欢,就要表现出和对方在许多问题上的一致性,也就是沟通者如果和被沟通者在某些方面的相似,可以更好地导致沟通。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更喜欢与自己类似的人交往,而且类似性会导致吸引。这里有一个情感问题,一方往往采纳自以为与自己一样的另一方的爱好、兴趣、行为方式或衣着,而这样就导致了思想上和行为上的接近,潜移默化相互影响。因此,在沟通中调动情感因素,以诱发对对方最大的吸引力,从而使他与自己“同化”,这是需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